深基坑流砂補救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02 11:31:00

導語:深基坑流砂補救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基坑流砂補救對策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施工方案先擇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先沿遠離施工區的河西岸邊開挖導流明渠、采用護、排、引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減小水頭差、經過公司科技人員的反復論證,最終決定采用可重復利用的鋼管排水井降水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關于深基坑發生流砂補救,本文介紹了一系列技術措施,在保質、保量下如期完成了該基坑最大漏水的處理和施工。

【關鍵詞】深基坑;流砂;補救措施

1工程概況

安徽省宿州市澮水河二期調水集水廊道工程,該工程三面環水,主體工程為242m長地下廊道,該廊道位于地下7.75~10.5m,廊道東端的吸水室基坑位于地下11.90m,是宿州市基坑深度較大的工程之一。

工程基坑底的標高為-11.80m,而河中水位高水位標高為-2.30m,即高水位時管涌點水壓約9.50m。

基坑所處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耕殖土0.7m、輕嚴粘土1.3m、細砂3.2m、中砂2.8m、粗砂約3.5m、強風化巖層等。

為充分利用澮水河水,在距基坑下游1000m處同時開工建設一臨時擋土壩用以蓄水,將水引至一期調水泵站進行不間斷抽水。

2施工方案先擇

本工程基坑開挖較深,原設計采用12m深的深井降水井位布置不合理、深度淺、施工工藝不科學,致使深井降水措施失敗,當挖至4.5m深時,基坑東南側、北側、西側涌水量相當大,出現流砂達22處之多。

經會同多位水利專家商討對策,主要考慮以下三步施工:

2.1先沿遠離施工區的河西岸邊開挖導流明渠,然后在距廊道中心上、下游各300m處筑兩道圍堰,利用鋪塑明渠減弱河中明水滲水量,減小水頭差。

2.2采用護、排、引等措施,綜合治水,滿足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工期要求。

護:重點搶修東南側、西側土體,在流砂嚴重的地段按1∶0.33坡度向砂中打入鋼筋骨架鋼絲網護坡,然后貼著鋼絲網打入竹桿,間距500mm,隨挖土深度的增加和水位的降低加深鋼絲網,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前提下,為進一步采取措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排:由于工程基坑的涌水量比較大,而且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