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外墻滲漏的質量保證
時間:2022-04-26 04:49:00
導語:透析外墻滲漏的質量保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高層建筑的增多,大部分建筑物均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了減輕鋼筋砼框架、框剪結構樓體的荷載,填充圍護墻多采用輕質砌塊、砼空心砌塊等。這些材料具有容重輕、隔熱保溫性能好、施工方便,且能降低工程造價等優點。因此,在框架、框剪結構填充墻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所致,常出現外墻滲漏造成質量通病。每當大雨過后,外墻面上出現一片片的濕印跡,使外墻面層脫落開列、空鼓,室內墻面變色、發霉、涂料起皮,面層起粉,嚴重地影響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了業主對開發商和施工單位產生不滿情緒,給業主生活帶來了煩惱與不便。
關鍵詞:外墻滲漏
以上這些方面的滲漏水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施工技術人員,成為工程質量的通病。通過學習和借鑒有關技術資料,根據長期以來的施工經驗,對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滲漏水通病,闡述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只有滿足必要的施工條件和技術要求,就能根除滲漏水通病,提高工程質量。
1質量方面造成滲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1原因分析
1.1.1外墻選材不當,采用了吸水率大的輕質砌塊,砌塊幾何尺寸不標準,砌筑不掛線的一側凹凸不平,有的塊體之間平整度差20~40mm。這樣,極易造成抹灰砂漿厚度不一。如厚度大于25mm,施工過程中會形成自墜裂縫,墻體底層灰便會造成漏水隱患。
1.1.2砂漿強度如達不到設計要求,密實度就差,容易滲水。砂漿質量控制不嚴,砂中的含泥量大及砂過細,致使砂漿和易性差、收縮大、強度低。
1.1.3飾面磚質量達不到使用要求,存在外形歪斜、掉棱缺角、脫邊、翹曲和裂縫現象,有的吸水率和干縮變形大,抗凍融能力差。
1.2防治措施
1.2.1設計時外墻填充墻應優先考慮采用低吸水率的輕質砌塊材料。
1.2.2輕質砌塊的幾何尺寸和質量等級,應符合現行規范要求。外填充墻應采用標準的規格砌塊,砌筑前先清除砌塊表面污物。
1.2.3砌筑砂漿應選用潔凈的中砂,嚴格按配合比配制砂漿,嚴禁用泥砂、石粉砌墻。有條件的宜采用防水砂漿,確保砂漿強度,提高砂漿的抗滲性能。
1.2.4飾面磚應向有資質廠家采購,要上等級、質量優的產品,保證表面光潔,四角方正,厚度一致,顏色均勻,邊緣整齊,低吸水率,干縮變形小的面料,抗凍融能力強。
2砌筑質量方面造成滲水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2.1原因分析
2.1.1施工時貪方便,砌塊未經挑選,將缺棱掉角、翹曲變形的砌塊用于外填充墻,而且反手砌筑,使外墻平整度差,造成表面凹凸不平,使外粉刷厚薄不勻,產生干縮應力,使外粉刷面開裂,有的起殼,雨水極易滲入砌體。
2.1.2干磚砌墻,砌體質量較差。由于干磚易吸水,砂漿標號降低,造成砂漿與磚體粘結性差,從而在灰縫與磚之間有滲水縫隙,且肉眼看不到,不易修復,造成長期滲水。
2.1.3砌體組砌方法不當,形成通縫。砌體的水平縫,頭縫及豎縫中的砂漿不飽滿,在砌體中形成許多空隙,滲水機會多,流向復雜,難以查找。
2.1.4抹灰前基層處理不當,砌墻腳手洞、模板預留洞、穿墻洞等未按規定嵌補密實;砼墻體與砌塊搭接處沒有處理好,造成外墻滲水。
2.2防治措施
2.2.1應提前做好砌筑前的準備工作,包括選材,噴水濕潤,砌塊表面清污、盤角掛線工作,砌塊應提前澆水,水應浸入塊體內10~15mm。
2.2.2應重視砌體質量,把干磚浸水、砂漿強度及砌體灰縫飽滿度作為重點來抓。墻體砌好后,應經施工員及質檢員檢查,發現通縫亮點,應修補后,再進行外墻抹底灰。
2.2.3正確掌握組砌方法,注意砌筑的塊型排列,不得產生通縫,以增強砌體的整體性和強度。砌體的灰縫砂漿飽滿度應達到90%。有條件的可在砂漿中摻入一定的外加劑,以增加砂漿的保水性和和易性,提高抗滲性能。
2.2.4除不允許留有腳手洞等的砌體外,原則上尺量少留洞。抹灰前提前檢查外墻面的空頭縫和孔、洞并做好記錄,要專人負責清除縫、孔、洞的雜物和灰漿,并沖洗干凈,然后按要求嵌縫、補洞、檢查,把好外墻防水的第一關。
3外粉刷處理不當造成滲水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3.1原因分析
3.1.1砌體浮灰清理不干凈,沒有澆水濕潤,砌塊界面沒有“毛化處理”,造成粉刷層空鼓、裂縫、脫落。
3.1.2突出墻面的腰線、門窗、陽臺的滴水線處理不當;外墻飾面分格條采用木制分格條,寬厚不一或分格條變形。起條時間不當,起條方法不對,使分格條邊棱受損,縫底沒有用水泥砂漿勾平抹光,造成滲水。
3.1.3穿外墻管道周圍砂漿堵塞不嚴,造成滲水。
3.1.4外墻抹灰時,兩步腳手架接搓處處理不當,搟壓不實,亦會留下滲漏隱患。
3.1.5外墻打底砂漿不管厚薄均為一遍成活,造成開裂,砂漿強度太低,施工不精細。
3.2防治措施
3.2.1在粉刷前應將砌體表面浮灰清理干凈,提前澆水濕潤,并做好砌塊界面的“毛化處理”,有條件的可在抹灰前用膠質水泥漿向砌體上刷1~2mm厚,以增強砌體表面與外粉刷的粘結性,隨即開始抹灰。
3.2.2突出墻面的窗臺,腰線應預留足夠的高度,使流水線的坡度正常;滴水槽嵌條必須拉通施工,深度、寬度不小于10mm,距外墻面不小于20mm。外飾面分格條的規格應為寬度20mm左右,厚度12mm左右,最好采用鋁合金或不銹鋼制品。采用木條時,要保持不變形、干凈、濕潤。掌握好起條時間,刮清分格條面的多余砂漿,用小錘輕打分格條,使其與抹灰層分離后取出,注意不要損壞縫口。清除縫內灰漿,清掃干凈,灌柔性防水材料,防止沿縫滲水。
3.2.3穿外墻管道周邊宜用干硬性砂漿分層堵實,外飾面做完后沿管周邊注上玻璃膠或密封膠。
3.2.4外墻抹灰到一步腳手架甩搓時,應在搓端抹實壓平,定漿后,可用尺板壓逼再用鐵抹子切成反搓。當下層接搓抹灰前,應向搓口充分灑水浸潤,然后再潑一道素水泥漿,待漿液吸入墻體后再抹灰接搓。這樣便于銜接,不易出現斑痕,且接搓處密實,不會有縫隙。當墻體平整度差≥30mm,應分兩次或幾次預先進行補抹,達到與墻面基本相平后再統一抹灰。
3.2.5外墻抹灰較厚部位應分2~3層施工,抹灰砂漿嚴格按照設計配合比調配成漿,不得偷工減料。
4外墻飾面磚施工質量方面造成滲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4.1原因分析
4.1.1外墻面磚鑲貼不牢,出現空鼓,形成儲水囊,經過凍融后易脫落。
4.1.2面磚勾縫砂漿標號太低或勾縫不認真,形成很多毛細孔或縫隙,遇到雨后會從毛細孔或縫隙滲入。
4.1.3面磚鑲貼時壓住門窗框,玻璃膠打得不嚴密,玻璃膠質量差,不到一年就老化脫落,失去防水功效。
4.2防治措施
4.2.1外墻面磚鑲貼要牢固均勻、整齊,面層施工前應檢查基層抹灰層,遇有裂縫和空鼓處必須鏟除處理,并修補后方可施工。
4.2.2面磚勾縫宜用1:1干硬性水泥砂漿進行勾縫、壓光。一般縫宜凹進3mm,形成嵌縫效果。拆架前應全部仔細檢查。發現漏勾、壓光不勻,立即修整,不留隱患。
4.2.3外墻面磚鑲貼應離開門窗框5mm,縫隙內滿打玻璃膠,嚴禁采用偽劣的玻璃膠。
5溫度裂縫和不均勻沉降造成滲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5.1原因分析
5.1.1框架、框剪結構與填充墻交接處受溫度影響收縮不勻,產生開裂而滲漏。
5.1.2外墻門窗框受溫度變化而產生翹曲變形,使窗框與墻體間產生縫隙,造成滲水。
5.1.3框架、框剪結構產生不均勻沉降或應力變化,在填充墻陰陽角或門窗洞口、窗下墻體及一些薄弱部位,產生水平或45°方向裂縫而滲漏。
5.1.4伸縮縫沉降縫未按要求處理,特別是水平縫和豎向縫交接處最易滲水。
5.2防治措施
5.2.1砼框架、框剪結構與填充外墻交接處,沿高度方向每600高設2φ6拉結筋,伸入砌體內不小于700mm,當砌塊砌至最后一層時,可用填實的空心砌塊或用90mm×190mm×190mm的砌塊斜砌塞緊。有條件的可在交接處及一些薄弱部位貼一層≥300?L寬的鋼絲網片,以避免受溫度影響收縮不均而產生開裂。
5.2.2伸縮縫、沉降縫應認真處理,做到既能伸縮、沉降自由,又能防水。
綜上所述,輕質填充外墻滲漏水通病,應著重從砌塊材料,砌筑,粉刷,鑲貼及構造處理等每一個環節來消除外來水源浸濕外墻面而滲水的隱患,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施工措施,加強現場全面質量監督管理,認真執行有關砌體的規范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要求施工操作人員按工序道道把關,控制細節,就能夠基本杜絕框架、框剪結構填充外墻滲漏通病的發生,從而達到提高工程質量的目的。
- 上一篇:基層創辦先進團體材料
- 下一篇:村民對新農村改建的看待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