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建筑業拓展的一點探索
時間:2022-04-30 09:29:00
導語:有關建筑業拓展的一點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業作為第二產業,在國名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改革開放,經濟迅猛發展的中國,如何運用正確的理論思想指導建筑業的健康發展尤為重要。在鄧小平理論的啟發下,我想站在一個建筑學學生的立場上,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一、科學技術是建筑業發展的技術保證
馬克思曾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在此基礎上,鄧小平同志進一步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在社會各個層面都得以充分體現。建筑業作為第二產業,它的發展也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
18世紀的工業革命,在人類文明史上起著相當大的作用,并且為新材料新技術的產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851年,英國倫敦水晶宮的落成轟動了世界。建筑物全部由鐵架結構、玻璃面材構成,表現了新材料新技術的獨特優勢。1889年巴黎國際博覽會的主展廳100米以上的跨度同樣讓人震驚。在這之后,各種新建筑,新思潮紛擁而現。其中高技派的建筑更是尤其強調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把技術作為藝術,形象地表現出來。法國巴黎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建成充分體現了時代的精神,也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正以其特有的敏銳洞察著世界發展的步伐。上海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逐漸成為了無數建筑師們的夢工場。在夕陽余暉的映照下分外挺拔的金貿大廈,勇于挑戰新技術的市貿中心,無一不體現了科學技術獨特的魅力。技術水平作為建筑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不斷在世界創造著奇跡。這充分應驗了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力有這樣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①
在這其中,與人民生活最為貼切的莫過于小區的建設。近年來,節能建筑的發展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許多新建的小區都采用新技術來體現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就拿位于國權路兩側的“文化家園”和公園3000來說吧,它們竣工于2002年,小區設有區域供暖系統,讓居民們在寒冷的冬日一開水龍頭就有溫暖的熱水。公園3000建筑的屋頂上,我們還能發現造型優美的太陽能接收器,頂層的居民可以直接利用太陽能技術來采暖。這不僅體現了人性化的要求,而且節約了能源,從另一個層面為社會創造了財富。
在明確了科學技術是建筑業發展的基礎上,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現狀。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言:“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科學技術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②的確,與國外先進的生產力、建造水平相比,我們還有許多有待提高的方面。所以在培養高水平設計人才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大力開展各種新材料新技術的科研活動,爭取將設計與科學技術相結合,早日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甚至有朝一日,以先鋒者的姿態立足于世界建筑之林。
二、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動力,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事物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我們的時代更離不開創新的意識。開放性的思維就是創造性思維,它使人們在任何時候都保持旺盛思維活動,不保守,不僵化,不墨守陳規,對新事物高度敏感,經常保持一種強烈的創造欲望和創造沖動。作為建筑系的一名學生,我們更應推崇創新的精神。建筑仿佛是一桿天平,他的左邊是藝術,右邊是社會實際,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學著去尋求兩者的平衡。藝術渴求靈感,渴求創造的沖動,他的勃勃生命力感動著多少追求美的靈魂。社會實際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雖然它沒有藝術的浪漫氣質,卻仍然需要前進的動力——創新。在每個課程設計中,我們都試圖尋找到一個創新的支點——一個獨特的“idea”,然后將它發展,這即是一種創新的表現。
創新需要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需要一種堅定的信念。許多創新的想法會被“舊觀念”扼殺在搖籃之中。如果缺乏信心有所退縮,那么很可能一個絕妙的想法就會稍縱即逝。同樣,面對別人的創新意識,我們應該抱著謙虛包容的態度,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和批判。正如美國奧斯本發明的“頭腦風暴法”,以小組會議的形式,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在不對他人想法批評的前提條件下,引發創新思想的連鎖反應。
在提倡創新的同時,我們不難發現,在社會上,甚至我們的身邊存在著另一種投機取巧的思想。設計的“抄襲”現象屢見不鮮。在實際工程中,由于設計項目繁多,設計時間短,許多設計人員放棄了“創新”和“獨立思考”的意識,實行“拿來主義”,將別人的作品生搬硬套,有時甚至是功能截然不同的兩棟建筑。不僅影響了設計質量,而且阻礙了建筑設計的發展。這是一種極不負責的消極行為。作為擔負祖國建設大任的建筑師來說,我們的任務是振興建筑業的發展,所以從學習階段開始,我們就應該嚴于律己,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在踏上工作崗位以后始終本著這種觀念,從我做起,為發展建筑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三、要有自覺的學習意識
“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當然必須依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必須發展我們自己的創造,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但是獨立自主不是閉關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茖W技術是人類共同創造的財富,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后,需要努力向國外學習,即使我們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要學習人家的長處?!雹?/p>
鄧小平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科學技術落后的現狀,在提倡獨立自主創新的同時,更強調向他國學習。國際間的交流活動不僅促進了兩國的友誼,而且有助于各自的進步。
本學期我很有幸參加了與美國學生合作的聯合設計,設計的課題是沿紹興路兩側的舊區改造。經過兩個多月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合作,我發現,美國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很獨特。對于文化,兩國學生都主張保留傳統性的東西;對于商業區的發展,可能由于美國商業化的背景,美國學生都對于該地塊的商業發展頗為重視。對于設計手法,美國學生選擇使用計算機建模,然后平面深化,這與中國傳統的從平面入手有很大的不同。此外他們的創造力讓我尤為佩服。和我一起合作的美國女孩Bridget總有許多新穎的想法,她不為條條框框的可行性所限制,大膽提出各種設想,與我們共同探討,最后付諸于實踐。課題結束后,我們的作品在紹興路上展出,中美學生成了朋友。更重要的一點是,我認識到相互學習對于建筑設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不同的民族間。不同的國土造就了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群,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揮著作用,這次交流活動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獨立自主的創新精神要與謙虛學習的精神并存,共同推進時代的進步。
四、大力發展建筑學教育事業
作為建筑業發展的后備力量,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建筑學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人才的素質。鄧小平同志提倡要大力發展科研事業和科學教育事業,是我們的努力目標。
首先,優良的硬件設備是基礎。
建筑學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各種設備或手段來協助我們的設計。我們希望有一個讓我們自由發揮寬敞的空間,讓我們“大展拳腳”,把想法付諸于實踐;我們渴望學習更多更新的知識;我們也希望有一個廣闊的交流空間,讓懷著共同夢想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在一起交流。在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我們的愿望正慢慢實現。新館的落成讓我們看到了當代包豪斯的杰出作品,資料室的擴建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到更新更快的信息。學院領導更是集資80萬元,為我們購買新書,這是一筆在學校圖書館看來都很可觀的數目。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更自由的發展個性,不斷思考,創新與進步。
第二,優秀的師資力量是強有力的保證。
鄧小平同志倡導要大力發揚科學技術工作者科學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積極性。這是對廣大教師的光榮要求。教師是塑造靈魂的工程師。作為建筑學的教師,他們肩負著教書育人和建設社會的雙重責任。德國的包豪斯曾培養出許多杰出的建筑人才。我們提倡包豪斯的教育方式,同時也要探索一條更新更合理的教學路線。正如我們的院長所說:“我們要發揚的是包豪斯的精神!”
第三,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應該刻苦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勞動者只有具備高科技的文化水平,豐富的生產經驗,先進的勞動技能,才能在現代化的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雹芩宰鳛橐幻ㄖW的學生,面對學校為我們創造的優越條件,我們更應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在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全面發展,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發展建筑事業作為己任,爭取在畢業以后為建筑也貢獻一份力量。
綜上所述,鄧小平同志的理論思想是指導建筑業發展的航燈。在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首先要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坐標。學習鄧小平理論是我們每一個大學生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讓理論思想指導我們的實踐生活。
參考文獻:
①《鄧小平文選》84頁
②《鄧小平文選》92頁
③《鄧小平文選》88頁
④《鄧小平文選》85頁
- 上一篇:不同特征房地產的營銷對策詮釋
- 下一篇:小議戰略成本管理框架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