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項目的質量監督管理改革

時間:2022-03-16 05:03:00

導語:建筑項目的質量監督管理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項目的質量監督管理改革

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國民經濟實力的增強,建設產業與時俱進蓬勃興旺發展,促使建筑工程向精、新、大、深、高全方位優化延伸發展;與時俱進強化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監督管理,促使工程質量不斷提高,已是時展必然的緊迫要求。因此,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高度重視,嚴格控制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參建各方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也是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職能運作的重要職責堅持依法監督,加強工程質量監督力度,實施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監督管理措施,強化工程質量行為監督,提高工程質量控制水平,促進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成效再上新臺階,是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現時必須面對的時代要求和重要課題。

l質量監督工作的主要內容

在監督職能發生轉變的新形勢下,明確質量監督的內容和程序,是確保質量監督工作一致性、統一質量監督方法的有力保障。

1.1確保工程質量的全過程受控

質量監督的內容很多,有對施工的監督,對材料的監督,對設計的監督以及對管理的監督等等。目前,由于設計原因造成的工程質量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監督機關在對施工階段進行質量監督的同時,還要考慮對設計階段進行監督。質量監督機關對設計階段的監督,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著重把好設計文件審查關,真正做到從設計到工程竣工全過程的質量監控;(2)要突出監督重點,保證結構質量的安全;(3)要將基礎、主體等結構質量作為監督重點,加大監督力度;(4)要將影響國計民生的工程作為監督重點,因為這類工程關系著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若出現質量問題,會對國家的經濟、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1.2抓好工程的源頭

①受抓好招投標階段的管理,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原則,選擇好的施工隊伍,以確保工程的質量。②通過建立和健全各種保證制度,減少工程建設的風險,以提高企業的責任感和信譽感。

1.3明確監督程序,改正監督方法

規范質量監督程序,保證質量監督的權威性,以避免不正之風的滋生。質量監督一方面要從微觀監督向宏觀管理的方式轉變,以巡查、抽查等執法檢查形式代替現場每步到位的微觀檢查形式;另一方面,要加大檢測力度,增添檢測設備,用數據說話,以確保質量監督工作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公正性。

2施工前的監督管理

在施工前的質量監督管理,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1)結合實際對有關設計、勘察文件審查的監督管理。對設計、勘察單位的質量行為和活動結果的監督,重點應放在對設計、勘察文件的審查監督把關上。一旦發現其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設計和勘察文件,可以通過直接的經濟處罰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責任主體承擔由其失誤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質量責任。通過對設計、勘察單位的監督管理和依法處罰,并將其不良行為記錄在案納入責任主體和責任人信用檔案,形成信用約束力,促使建設主體改進質量管理保證體系,有效促進質量體系良性運作,規范所有主體各個層次、各個環節的質量行為,嚴格內部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檢查控制,實現設計和勘察文件的質量滿足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2)對招投標活動的監督管理,重點是施工招投標的監督,實現市場監督與質量監督的有效結合,通過質量監督審查促進市場競爭的規范化和良性運轉,通過市場有效運作,保證質量監督的有效性。(3)對合同文本的監督,重點是施工合同的監督,把質量管理的規范化和法制化落實到合同條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約束各建設主體的質量行為和活動結果。通過對這三方面內容的審查監督,實現政府對建設工程質量實施過程的預控監督。施工前質量監督管理的重點歸根到底是對業主質量行為的監督管理。

3施工中的監督管理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項目施工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工作方式,應適應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工作性質和內容的要求。監督機構是以委托機關的名義監督執法,對委托機關負責,由委托機關承擔執法的后果。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和質量監督工程師對監督的工程質量承擔監督責任。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是站在公眾和社會的立場上對建設工程進行質量監督管理的。施工中的質量監督管理應圍繞三大分部的現場監督,開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閉環監督管理,三大分部即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工程質量和環境質量。在對工程質量的關鍵環節進行監督檢查中,重點是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等影響結構安全的主要部位?,F場實體質量的檢查方式應采用科學的監測儀器和設備,提供準確可靠、有說服力的數據,增強政府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的科學性和權威性。通過監督抽查,保證強制性標準的貫徹執行,保證建筑法律、法規和規范的貫徹落實,從宏觀整體上把握建設工程質量和結構使用安全。另外,在加強程序管理的同時,必須加強技術控制。技術控制的方法采用評價標準的方法比較好。評價標準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點:(1)對施工現場質量保證條件的檢查評價;(2)對工程竣工檢測結果的檢查評價;(3)對現場質量保證資料的檢查評價;(4)對工程實體的尺寸偏差的實測;(5)對完工后工程實體的宏觀觀感檢查評價。監督檢查的對象還包括監理單位、建設單位(業主)在內的所有參與工程建設的各行為主體。

質量監督機構應站在執法的地位,通過加強對參與工程建設各行為主體質量行為的監督機制,查處各行為責任者的違規行為,增強各行為主體的自律能力,提高行業整體素質,保證工程質量。另外,質量監督管理還應利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作為現代化管理重要手段。質量監督站管理信息化、網絡化是實現工程質量檔案網絡管理、實現工程質量資源管理共享的前提條件,是提高監督管理水平的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證,也是管理方法科學化的重要標志。總之,施工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是以施工主體為主線,業主、監理、設計、材料、設備生產或供應主體及檢測主體的協作配合的全面、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其方法主要是通過現場的地基基礎質量驗收監督、主體結構的驗收監督和隨機抽查監督為主要形式,把各方主體的質量行為和活動結果納入監督的范疇,環境質量的監督滲透于各個監督全過程,也是質量監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施工中的監督,保證各主體的質量行為規范、質量活動結果有效,國家和公眾質量利益通過實體有效操作全面得以實現,保證施工過程的質量處于受控狀態,確保施工階段的建設工程質量。

4竣工后的監督管理

項目在竣工后的質量監督管理是建設工程投入使用的把關監督管理。①要保證不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對國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響。②是把裝修、維修和維護的質量監督納入建設工程全壽命質量監督管理的范疇:(1)要杜絕或減少由于裝修、維護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造成對已有建設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和環境質量的破壞,引發質量事故;(2)避免由于維修、維護的質量達不到要求給國家和公眾用戶的生產生活環境造成直接損失。在這一階段的監督應著重把好兩關:①嚴格對其竣工驗收備案的審查、監督,確保備案登記的可靠性、權威性和有效性。②加強對裝修、維護過程中的質量監督管理,使建設工程全壽命期內的質量目標得到有效實現,為用戶創造安全、舒適、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使建設工程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質量保險,將工程質量管理納入經濟管理的范疇,以解決工程交付使用后發生質量問題住戶找不到責任方的后顧之憂。

5結論

建筑工程質量關系到工程項目的投資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工程質量危及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效果直接影響整個建筑物質量等級、結構安全、外部造型和建成后的使用功能等。因此,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是項目監理工作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