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持續發展要點

時間:2022-04-16 03:36:00

導語:建筑可持續發展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可持續發展要點

1我國建筑產業現狀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生產部門,它與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著密切的關系。2010年,中國全社會建筑業的增加值為26451億元,比2009年增長12.6%。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3422億元,增長25.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990億元,增長35.0%。在未來的5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提高到76%以上,城市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將達到95%以上,預示了建筑業更廣闊的市場即將到來。這正是采取措施,實現我國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時機。目前我國的建筑業運營狀態仍然處于高投入、高消耗換取高增長的發展模式,存在著大量的資源浪費和低效,長此以往必將導致喪失競爭力,阻礙建筑業可持續發展(周宇,2006)。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指出,我國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現存主要問題為:①發展模式粗放,資源和能源的耗費大;多數企業科技研發投入較低,專利和專有技術擁有數量少;②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缺乏;③市場主體行為不規范;④政府監管有待加強。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許多促進建筑節能減耗的規范和措施,但其力度與發達國家還是有一定差距(Wangetal,2010)。國內學者對我國建筑業可持續發展水平的調查研究結果比較一致,普遍對其現狀感到擔憂(胡其高,2002;鞏天真,2005)。例如:朱媾和李章華(2007)對:我國的建筑企業進行了調查分析,指出企業可持續發展工作尚未達到系統展開的水平。吳坤順(2009)為確保建筑業可持續發展提m了建議,包括宣傳、示范、加強監管、經濟扶持政策及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李紅艷和徐明(2005)認為我國建筑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有待提高,并建議了相應的宏觀對策,其中包括政府健全法律體系,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胡其高(2002)提出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包括:發展環保建筑材料以及國家法規、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并正在進行加入《政府采購協議》的談判過程,國外跨國大型建筑及相關服務公司越來越多的進入我國建筑市場,同時國內的建筑企業也走向國際,激烈的國際競爭正考驗著中國建筑業的發展。國家“十二五”規劃也明確指m要提高核心產業競爭力,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建筑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對我國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國外對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研究始于20世紀9O年代。最初對建筑理論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建筑設計方面,如綠色建筑概念,生態建筑概念,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原則等的提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已經從建筑設計延伸到了整個建筑物生命周期,包括規劃、設計、材料選擇、建造、運行以及報廢回收的整個過程的考慮。建筑企業的綠色競爭力對整個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也逐漸被認識。而本文基于產業發展的視角,提出了“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敖ㄖa業可持續發展”概念不同于“建筑可持續發展”,后者強調建筑過程、建筑產品的綠色以及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而“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包括了j個方面的含義:①企業的綠色競爭力,即建筑產業中各企業能夠分工合作設計、生產出綠色建筑,減小資源消耗、能耗和污染的能力;②規范化的建筑市場體制,即所在的行業環境是公開、透明和公平的競爭環境;③完善的人才輸機制,即能夠保證建筑企業不斷發展前進、保持行業競爭力的持續性的行業人才教育和培養機制。具有綠色競爭力的企業是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主體;成熟透明的建筑市場是其健康生長的環境;而合格的人才隊伍是其成長的動力,者缺一不可。

3實現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要素

建筑產業中涉及的企業眾多,包括建筑企業、建筑服務業、綠色節能建筑企業、智能建筑企業等。這些企業是建筑產業的主體,他們能夠分工合作設計、生產出綠色建筑,減小資源消耗、能耗和污染的能力也就代表了我國建筑產業的整體綠色競爭力水平。在全球環境運動的背景下,節能環保的綠色建筑成為各國建筑產業發展的方向。從英國國家節能計劃和美國的建筑物能源標識,到北歐國家的被動式房屋(Passivehousing)計劃、荷蘭的綠色碳稅、英國的建材回收利用(WRAP)計劃及建筑規劃制度改革等,各國都在采取各種規制措施,也相繼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并修訂了建筑節能規范。許多發達國家還制定了綠色采購政策。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實施極大的促進了這些國家建筑業的自主創新,提高了可持續發展的程度,對我國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各國建筑企業也在不斷采取措施提高綠色競爭力,以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國未來極有可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政府采購協議》,屆時我國的建筑產業將遭受國際建筑市場的沖擊。要增強建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首先就要提高建筑產業中相關企業的綠色競爭力,使之能與國際同行業企業相競爭。公開、公平、透明的建筑市場是保障建筑產業內相關企業健康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要素。公開的競爭市場給予各企業同等的機會,促進建筑競爭中的企業優勝劣汰,有利于建筑產業結構調整。公平競爭的環境可以促使相關企業集中精力致力于自主創新,努力提高管理效率。透明的招投標機制可以避免建筑業中腐敗工程的發生,提高財政支出的有效性。建筑產業從業人員眾多,是提高我國就業率的重要的產業。從業人員的水平也決定了我國的建筑產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建立成熟的人才培養和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機制,才能保證我國建筑產業整體水平的持續發展和提高。

4對我國建筑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實現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管理。政府具有制定法規、標準和政策的管理權,有能力提供必要的激勵和投入,具有促進建筑業自主創新,提高綠色競爭力的必要手段。政府規制作用是行政機構制定并執行的直接干預市場機制或間接改變企業和消費者供需決策的一般規則或特殊行為,有效的政府規制對于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絕對重要的作用。政府實行的嚴格的強制性環境政策和法律法規可以觸發企業自主創新,提高整個建筑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實現建筑產業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國外發達國家近年來在建筑業發展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政策實踐,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事實證明,政府必須發揮其規制作用以提高建筑業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需要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國內建筑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綠色競爭力,以及為建筑企業提供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