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橋梁結構問題
時間:2022-04-23 09:03:00
導語:道路橋梁結構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汽車的數量逐年增多,許多地區的道路都出現了難以滿足交通運輸需求的情況,再加上超載等因素,道路橋梁面笛著日益嚴重的超負荷,疲勞運作問題。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道路橋梁病害,不僅降低了使用壽命。給國家造成經濟損失,還給道路交通運輸安全埋下了隱患
1城市道路橋梁常見病謇
1.1橋面鋪裝層的裂縫
橋面鋪裝層出現裂縫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施工及溫度變化等自然原因導致的裂縫。我國現階段道路橋梁鋪裝層層多為半剮性結構。這種結構使得鋪裝層獲得了較高的強度、壓實度和密實度,不過卻導致了承重面對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而我國大部分地區溫差較大,因此這種裂縫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a另一種是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急剎車或車輛超載,在這兩種情況的持續作用下,橋面會受到較大程度的磨損和擠壓,并最終在橋面形成裂縫甚至車轍。如果路面或橋面為水泥混凝士材料,那么在施工時如果沒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掌握初凝期鋸縫時間或者在配置混凝土時各配料比例不當。也容易導致裂縫的出現。橋面出現裂縫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那么進入到裂縫中的水分在冬季就會因為結冰而體積膨脹,使得裂縫加寬加深,經過長時間的作用,橋面開始出現凹陷、坑槽甚至龜裂。
1.2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破壞
(I)人為因素,工程地質報告主要反映的是本地段的地質情況,并根據設計要求,提出意見和建議,而工程設計是要根據地質報告反映的情況,結合本地實際采取相應的對策。正是因為這兩者的重要性,因此一旦地質勘探工作不到位或者工程設計不合格,就會最終導致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2)施工過程不規范,沒有按照工程設計圖進行施工或者是工程管理不善。沒有按照建設要求和程序辦事以及偷工減料等等。(3)周圍環境變化。比如說周圍的工程在打樁或深挖時對本工程的地基造成了不利影響而導致地基產生不均勻沉降。
1.3粱端頭局部破損
(1)在進行設計時沒有慎重對待粱端。伸縮量計算不準確,在過往車輛的反復作用下,粱端破損并導致伸縮裝置失靈。(2)在施工過程中對伸縮縫重視不足。(3)養護工作不到位或者其它自然原因造成的伸縮裝置損壞。粱端頭破損的主要危害是引起“伸縮縫跳車降低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度,增加車輛對橋梁的沖擊力,并進一步破壞橋梁的其他結構,增加養護費用,降低橋梁的使用壽命。
1.4剝蝕
剝蝕是對公路橋粱的表面結構出現蜂窩麻面、起皮或剝落等病害的統稱。剝蝕不僅破壞了公路橋粱的外觀形態。影響整體的美觀性,還會加速因剝蝕而暴露的鋼筋的銹蝕速率,影響使用壽命。
1.5混凝土碳化與鋼筋銹蝕
由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會逐漸轉變成碳酸鈣。這個過程被稱為混凝士的碳化。隨著混凝土的碳化。它的PH值會逐漸降低。而混凝土中的鋼筋一般是不做表面處理的,這樣一來混凝士不但不會對鋼筋起到保護作用,反而會對鋼筋造成腐蝕。鋼筋銹蝕后的體積會增大到銹蝕前的四至五倍,導致包裹鋼筋的混凝士沿鋼筋開裂。裂縫的產生又加快了混凝+b3碳化和鋼筋銹蝕的速度,造成惡性循環,不僅降低了橋梁的使用壽命,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安全隱患。
2道路橋粱瘸謇的曩園
(1)原設計荷載偏低,交通發展后車輛荷載增大,橋梁因承載能力不足而產生病害.
(2)結構設汁中存在缺陷,如采用橋型結構不當。設計假定不盡合理。
(3)橋梁施工質量差,未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程實施。
(4)不重視橋梁后期養護工作,沒有及時消除己產生的病害。
(5)洪水等自然災害使橋梁產生損壞。
(6)地質條件差,如滑坡、軟基等導致橋梁產生病害。
3道路橋梁病夸的防治對策
3.1橋面系損壞時應及時維修
橋梁的橋面系損壞主要表現在橋面板開裂、支座損壞、伸縮縫裝置損壞、欄桿損壞或缺失以及人為增加橋面鋪裝層厚度,造成恒載增重。橋面鋪裝開裂損壞既有車輛大量超載造成的損壞,又有建設時設計、施工留下的隱患,也有后期養護不及時引起的損壞惡化。支座損壞的原因主要有支座形式的選擇錯誤、支座的預留邊緣寬度不夠、施工時未按要求安裝、未及時清理雜物等。橋面伸縮縫損壞的主要原因有伸縮縫造型不對、伸縮縫產品及安裝不良、橋梁上部結構及支座異常、墩臺下沉移動等。維修時應找準原因。及時治理。
3.2梁式橋梁上部結構缺陷的處治方法
(1)增大梁截面加固方法。對于原橋鋼筋和截面尺寸偏小,不能滿足當今交通需要的橋梁,可以采用增大構件截面的方法進行加固。增大構件截面的途徑有增加受力鋼筋主筋截面、加大主粱混凝土截面、加厚原橋面板和錨噴混凝土四種方法。
(2)粘貼加固方法。主要有粘貼鋼板加固法、粘貼鋼筋加固法、粘貼玻璃鋼加固法、粘貼碳纖維布加固法、粘貼芳綸纖維布加固法等。
(3)體外預應力加固方法與技術。用預應力加固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混凝土梁板,其加固構件一般采用鋼桿、粗鋼筋或鋼絲索等鋼材,施加預應力的方法有縱向張拉法、橫向張拉法和張拉鋼絲束等。
(4)增加輔助構件加固方法與技術。在墩臺地基安全性能好并具有足夠承載能力的情況下。可增設承載能力高和剛度大的新縱梁。這些新梁與舊梁相連接,共同受力。
(5)改變結構體系加固方法與技術。改變體系加固。就是通過改變橋梁結構體系以減少梁內應力,如在簡支梁下增設支架或橋墩:或把簡支梁加以連接。從而由簡支梁變為連續梁:在梁下增設鋼桁架等的加勁梁?;虔B合梁:改小橋為涵洞等,以提高橋梁的承載力。
3.3橋梁下部結構的加固及防護
大多數的橋梁修建在小溪小河之上。由于山洪暴發。洪水不斷沖刷墩臺基礎,加之橋梁基礎大都埋置較淺,每次洪水過后,都有一定數量的橋梁基礎被沖空,并導致橋梁的基礎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1)凡受損情況較嚴重的明挖淺基礎橋梁,因橋梁建設標準較低,橋齡較長,應結合橋梁改建進行整治。
(2)基礎局部沖空或損壞的處理。當水深小于3m時。采用圍堰方式,施工工藝為板樁圍堰、混凝土封底、鋼筋混凝土護套:當水深大于3m時。采用潛水方式,施工工藝為水下混凝土封底、鋼筋混凝土護套澆筑。
(3)位于風化層上的基底沖空處理。基底外緣被淘空時。應及時清除表面嚴重風化部分。對于淺水,填以混凝土封閉:深水則要考慮潛水作業。
(4)河床受到水流沖刷而危及橋梁基礎時的防護措施。當河床受到水流沖刷而危及橋梁基礎時,必須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一般情況下采用石籠防護:河床較陡,沖刷嚴重時采用鋪砌、板樁防護:而河床不穩、下游沖刷厲害的河床則應在墩臺下游200~250m范圍內進行鋪砌。
(5)基礎加固的常用方法有:擴大基礎加固法、增補樁基法(打入樁或鉆孔灌注樁)等。
(6)墩(臺)加固的常用方法有:用鋼筋混凝土套箍或護套加固貫通裂縫的墩臺法,用支撐法或增建擋土墻處理墩臺滑移等。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已建的城市道路橋梁逐漸出現了一些危及使用安全和使用壽命的問題,解決橋梁各種病害問題不僅是確保城市道路橋梁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需要。又是廣大工程建設者的職責。更是保障廣大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必要手段。道路橋梁的質量問題一直是關注的熱點,如何預防其質量通病,現實意義巨大。具體病癥具體分析。才能使我國的道橋業更上一層樓。特別是經受地震等特大自然災害之后要及時進行檢測、維修和加固,確保道路安全通行。
- 上一篇:街道廉政防控工作匯報
- 下一篇:市政府發展公租房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