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收費供熱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5 04:01:00
導語:計量收費供熱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討論了計量收費后單管跨越式供暖系統的特性、分流系數的影響以及有關設計參數的選擇,并提出了一些設計新概念。實現熱計量收費后,供熱系統增加了可調性,各個散熱器和用戶安裝了溫控閥。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調節散熱裝置的散熱量。供熱系統的基本情況發生了變化,因此應對原來的供熱設計參數和設計方法進行修正,以適用熱計量收費后的新情況。
關鍵詞:計量收費單管跨越系統分流系數供回水參數
1單管跨越系統的設計
室內單管采暖系統改造方案是指在現有的單管順流式系統的基礎上,在各層散熱器的供回水間增加跨越管,散熱器供水支管上安裝溫控閥,由此構成新的垂直串連單管跨越式系統。這種安裝跨越管和溫控閥的辦法同樣適用于單管形式的新建系統。其中,跨越管分流系數對于系統整體特性的影響較大,是問題的核心。
1.1分流系數的選擇對系統調節特性的影響
分流系統的大小直接影響流入散熱器流量的大小、進出口溫差,進而影響散熱器的調節特性。圖1顯示了隨分流系數變化,散熱器相對流量和相對熱量之間的關系。(橫軸為相對流量)
圖1分流系數對系統調節性能的影響
表1在不同的分流系數下6個房間所需的散熱器片數
分流系數90%80%70%50%30%10%
散熱器片數1208981767474
從圖中可以看出,分流系數對調節性能的影響是非線性的。隨著分流系數的增加,散熱器調節特性逐漸向線性逼近。但是,為了使室內溫度達到設計溫度,室內設計散熱器片數要隨分流系數增加而增多。如表1所示某一建筑6個房間在不同分流系數下所需散熱器的片數。
1.2單管順流改造成跨越管系統的設計
最有代表性的單管系統改造是加分流系數為70%的跨越管。如圖2所示一實例,五層住宅的立管上有五組散熱器,原來為單管順流系統,現在改造為單管跨越系統。各個參數如表2、3所示。我們根據加跨越管后系統流量的變化、散熱器散熱量的變化情況等性質分別討論單管跨越系統的系統改造設計問題。
表2各個房間熱負荷
樓層12345
圍護傳熱系數W/℃55.2953.0453.8553.8559.12
房間熱負荷W1492.831432.081453.951453.951596.24
1.2.1加跨越管后系統阻力的變化
表3改造系統設計參數
室外設計溫度室內計算溫度供水溫度回水溫度分流系數
-9℃18℃95℃70℃0.31
如圖3加跨越管后,管路的總阻力系數發生了變化,設為S。設S1為散熱器一側阻力數,S2為旁通管一側的阻力數。則有:
表4旁通前后阻力變化
管段號流量Kg/h長度m管徑mm總壓降Pa阻力數Pa/(m3/h)2總阻力數Pa/(m3/h)2溫降℃
1194.1312076.622033.081117320.9
261.4322076.5920296.48
1255.56220323.44952.00949525.02
表4為計算所得的數值。其中,1’為原單管順流系統的管段。1和2是單管跨越系統中的散熱器管段和旁通管段。2管段的長度為2m,1管段的長度為1m??梢钥闯黾涌缭焦芎螅枇岛蛪航刀紲p少到原來的23.69%。從一個計算單元推廣到整個系統,系統阻力減少到原來的25%左右。
1.2.2加跨越管后散熱器散熱量的變化
加跨越管后,散熱器流量減少,出口溫度降低,導致散熱量降低。但是散熱器的供回水溫差加大,抵消了部分流量減少所帶來的散熱量減少。從圖4中各樓層散熱量的變化可以看出:在設計工況下,加設跨越管,散熱器的水流量減少了70%,可是散熱量最多也只降低了8%。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進出口水溫的大溫差彌補了因為水流量的大量減少而降低的熱量散失。
1.2.3加跨越管后室內溫度的變化
根據散熱量的變化來計算各層室內溫度。原設計室內溫度為18℃,計算結果發現,改造后各層溫度都在16.5℃左右,全都不符合標準,偏離室內設計溫度近2℃。
表5改造后室內溫度(在改造前散熱面積和流量富余量不同的條件下)
1.001.021.041.061.081.101.12
1.0016.3416.5917.0817.3117.5017.8518.20
1.5017.0317.4117.7818.1518.5118.8719.22
2.0017.4617.8318.2018.5718.9419.2019.45
目前實際在系統設計時都偏于保守,設計散熱面積偏大,而且運行單位也一般采用大流量運行,因此現在較為保守的散熱器設計可以彌補散熱量的輕微減少而保證室溫達到設計要求。由表5表示了在大于設計流量和設計面積的條件下,增加分流系數70%的跨越管后,室內溫度的變化情況??梢钥闯觯攲嶋H散熱面積超過理論設計面積的10%以上,即使系統循環水量不變,改造后的室內溫度也可以滿足要求。
1.2.4加跨越管后同程系統的穩定性
單管順流加跨越管后,系統的流通面積大大提高。根據實際系統的水力計算,跨越安裝前后立管阻力會減少80%以上。立管阻力過小,會造成嚴重的水平失調現象。在設計時,需要對系統進行認真的校核計算。
1.3單管跨越管系統的新建設計
實現計量收費之后,系統必須具備可調節性,雙管系統調節性優于單管系統。但是單管系統占用空間少,管道簡單,適用性較廣。如圖5,左邊系統入戶干管布置在天花板下,各組散熱器順次連接,可以避免系統管道過門。右面系統管道可以布置在下一層天花板上,或埋入用戶水泥墊層內,管道布置簡單美觀。從經濟上分析,雖然散熱器片數比雙管系統要多,但是少使用了一根管道,所以總體造價少。
圖5單管跨越系統室內布置圖
1.3.1跨越管管徑的選擇
對跨越管管徑的選擇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應該比散熱器支路管徑小一號,一種認為兩者的管徑應該保持一致。使用不等溫降進行分析計算,觀察這兩種方案下的散熱器溫降。
表7調整管徑滿足不同負荷
房間編號12345
20(同號)19.4518.737.8818.9520.8
調整后的溫降19.4518.722.1518.9520.8
表6負荷如表2時不同方案下散熱器溫降
跨越管管徑12345
15(小一號)13.613.0513.2513.2514.55
20(同號)21.620.7212123.1
通過計算,如表6,可以看出小一號選擇的溫降小,這會使散熱器流量變大(與其他分流系數情況比較),熱調節特性不好。而選擇同管徑,其溫降合適,調節特性改善。負荷同時增加或減少時,各散熱器的溫降不變,仍然使用同號管徑最合適。
當部分散熱器負荷改變(如第三組熱負荷增加一倍),若仍按同管徑設計,各個散熱器溫降如表7第一列所示,第三組散熱器溫降過大。所以,對于第三組散熱器必須選擇小一號的旁通管。調整后,溫降如下表第二行所示。
因此,對于實際設計而言,選擇什么樣的跨越管管徑,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3.2溫控閥選擇
目前溫控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普通的高阻力閥門,一種是新興的低阻力單管用溫控閥。選擇的標準是看是否滿足阻力和溫降的要求。
表8使用高阻力溫控閥散熱器溫降
房間編號12345
負荷一致25.824.725.125.127.5
負荷不一致21.5520.7422123
當負荷不一致,即同一立管上各組散熱器熱負荷相差很大,如表7中負荷大于其他散熱器一倍的散熱器3選擇同號管徑的溫降為37.88℃。而如表8,選擇溫控閥系統無法實現。因此,對于單管系統,盡量使用低阻力單管用溫控閥是必要的。
2室內設計溫度的選擇
實現計量收費后,供熱系統要滿足用戶的各種調節需要,對于室內設計溫度的選擇,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應該提高室內設計溫度,以滿足用戶的調節要求。另一種觀點認為不需改變,不同用熱量的要求可以通過流量的變化來彌補調節。
從滿足用熱要求的角度來考慮,作為大多數的乙類住宅,供熱系統保證的室內溫度為18℃,最高時可達21℃,這是所有供熱用戶都在使用時的情況。實際上,還存在大量和用戶作息時間相反的公共建筑,例如學校以及一些社區服務機構。同時,計量收費后,用戶自己控制熱量消耗,為了節省費用,常常只打開部分房間的散熱器。而且即使用戶打開自己房間內所有的散熱器,也不一定就要求每個房間室內溫度都在18℃以上(例如廚房、衛生間和儲藏室等)。這樣不需要正常供熱的用戶的流量會向其他需要正常供熱的用戶分配,而分配的數量和外網和用戶的水力特性有關。假若散熱器流量能增加2倍,室內溫度可以提高3℃左右。采用增大系統循環流量和這種用戶之間的流量互補現象,可以滿足用戶的部分需要。但是為了系統安全設計考慮,可以根據熱網熱用戶的用熱時間特征,提高設計室內設計溫度1-2℃,
從恢復室內溫度的時間來考慮。當在不同時間段內設定不同室內溫度時,例如上班時家中溫度設定為10℃,下班后希望升到18℃,此時必須考慮室內溫度的恢復時間。在不同的室內設計溫度情況下(周圍房間的溫度為18℃,墻體為普通內墻),30分鐘內室內空氣溫度都能恢復到15-16℃左右,并且恢復時間相差不大。這主要由于室內空氣的熱容較小,升溫速度比較快,而家具墻壁等固態密實物體的升溫比較慢。所以完全恢復到室內設計溫度可能需要2-3個小時,而恢復到15-16℃的只需要半個小時。當然原室內設計溫度選取的越高,恢復到18℃室內溫度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所以適當提高室內設計溫度可以加快室內溫度的恢復到18℃左右的速度。
以上提到可以適當提高室內設計溫度以滿足計量收費的新情況。但是如果一味的提高室內設計溫度必將造成系統初投資的大量增加,所以應該按照系統的實際情況選擇室內設計溫度。
3供回水參數的選擇
供熱系統沿用供回水溫度95/70℃的設計模式多年,但實際運行時供水溫度一般不超過80℃。對于這種情況,有人認為設計溫度不應選擇95/70℃,不僅浪費能源,而且造成輸配系統的熱損失增加,應該選擇75/50℃左右的溫度作為熱媒設計參數。另外,還有人認為應該降低回水溫度以提高經濟效益。
3.1供水溫度的降低對系統的影響
表9和圖6顯示了供回水溫度降低對散熱器片數和系統調節能力的影響。可以看出,降低供回水溫度,對散熱器的調節特性改善很有限,并且是以增加系統初投資即散熱器片數為代價的。同時,對于現在的低溫運行情況,是由于系統設計不合理、過分保守的設計造成的,和設計參數無關。至于輸送熱消耗的問題,完全和系統管理以及維護水平有關。所以,降低供回水溫度沒有必要。
3.2降低回水溫度對系統的影響
如果系統采取大流量運行會使運行效率低下。因此,為了使系統高效運行,增大供回水設計溫度,采用小流量運行比較可行。
表9不同供回水溫度時散熱器片數(熱負荷1500W)
供水溫度(℃)95857565
回水溫度(℃)70605040
四柱散熱器片數9111418
圖6供回水溫度對散熱器調節性能的影響
4結束語
供熱計量收費是一項新興的政策,它對供熱系統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其中,對原系統的改造是一個重要部分,許多問題都比較復雜煩瑣,本篇主要分析了單管系統的設計和改造,真正要把供熱計量收費工作作好,還需要進一步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踐經驗進行解決,使新的系統能夠滿足計量收費的要求。
- 上一篇:農業技術推廣站述職報告
- 下一篇:水噴射泵研制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