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設計發展論文
時間:2022-11-06 10:30:00
導語:我國現代設計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和設計對人們生活方式的重大影響,傳統設計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通過對傳統設計的認識,以中國特質帶動我國現代設計發展,主動吸收西方先進技術,融會彼此的意識。使我國傳統設計的文化基因得以傳承。對此,有必要對傳統設計中的技術與藝術有一個正確的剖析和認識。
[關鍵詞]現代設計傳統設計中國特質藝術技術
傳統設計承載著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它含蓋了原始社會設計、奴隸社會青銅器設計,以及封建社會的設計。對于現代設計中的“現代”一詞是指19世紀中葉以來在西方社會所發生的一系列變革所引發的特征而言,支撐“現代”這一概念的特征包括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因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而徹底改變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毋庸置疑,現代化的腳步已經不可阻擋,而所謂的現代化是指“人性的解放”和“生產力的解放”,在設計中就表現為藝術與技術。
當前西方文化覆蓋全球,弱勢國家的文化意識形態受到排擠的同時,文化的品格也受到西方的同化,民族特質正在丟失。我國的現代設計也只注重產品的功能性,擴大消費者低層次的追求,而對于自我價值實現等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卻不能得到滿足?!澳脕怼敝髁x盛行,對西方的現代設計作品照搬,輕視內在的神,而注重外在的形,這與我國傳統文化主體是相違背的?;厥孜覈鴤鹘y設計的輝煌,有助于現代設計對傳統中國特質的藝術與技術的發掘,通過萌發這些中國特質使我國現代設計能煥發新的光輝。
一、中國特質的技術與藝術在傳統設計中的表現
關于設計一詞,就廣義而言,戚昌滋認為“有目的的意識活動就是廣義的設計”,目的是創造人為事物,設計活動必須適應環境。而狹義的設計活動側重的是生活層面的造物行為,包括衣、食、住、行。
那么筆者試圖從“設計”的狹義層面上去研究我國傳統設計。側重論述傳統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運用在人為事物上所表現的中國特質。
1.衣——“旗袍”。長袍,又稱旗袍,原是滿族衣著中最具代表性的服裝。旗袍的發展為現代服裝奠定了基礎,成為中國傳統服飾的典范。從技術的角度說,旗袍的造型是大襟、右衽、寬袖、圓領、下長過膝。官員的禮服袍稱為“花衣”,面料多為綢緞,袍面銹滿花紋,袍領、袖、襟、裾等處均有幾道花絳或彩芽兒,后來,又發展出了“鑲滾”的裝飾技術。從藝術的角度說,旗袍的領部緊扣包住增強了旗袍莊重、典麗的效果。而高領限制了頸部的隨意,始終保持垂直狀態,體現了祥和大一統的儒家思想,同時體現了旗袍的含蓄、端莊的美。
2.食——“青銅酒器”。中國的酒文化可能有六、七千年的歷史,青銅酒器是我國傳統酒文化的一顆明珠。青銅酒器有爵、斝、角、觚、觶、壺、卣、觥、尊、彝等,其中有的是飲酒器,有的是溫酒器,有的是盛酒器,有的兼有幾種功能。技術上,青銅工藝是傳統設計領域的偉大創造,代表了中國奴隸社會手工業發展的最高水平。藝術上,青銅酒器器物造型和圖案裝飾給人以神秘、華麗之感,開創了時代的新風格,使人感到清新瑰麗。
3.住——“明代家具”。明代家具是傳統設計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一。技術上,擅長將選材、制作、使用巧妙結合,采用木構架的結構,工藝嚴格細致,其中“三尖合一點”表現了家具制作的高度技巧。家具的長寬高低基本符合人體形體的尺寸比例,觸感良好。造型藝術上,線條簡練、挺拔和輕巧,素雅樸質,古雅精美的美感一直受到人們的鐘愛。
4、行——“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技術上,龍頭、龍尾一般采用木雕,加以彩繪,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藝術上,龍的圖案是中國人豐富想像力和藝術創作的結晶,對現代設計而言,是寶貴難得的財富。
二、中國特質的技術與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
中國是處于一種半封閉狀態的大陸性地域;傳統文化置根于封建小農經濟的土壤中;宗法制度、專制制度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年,特定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造就了今天的中國特質。傳統設計中的技術與藝術正是中國特質的集中顯現,它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傳統設計通過同化、融合、延續和凝聚,產生了無數充滿生命力和人性美的設計作品。
傳統設計中的技術和藝術給現代設計留下了豐富的視覺形態,這些視覺形態經過歷史的積淀就打上了中國特質的烙印。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它凝聚了中國特質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它將肖形印、中國字和五環標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充滿了意味與活力。
1.中國印。在戰國時代,我國已普遍使用印章,起初用石材雕刻,后來發展到金屬材質。印章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同時也是信譽的標記;后來使用范圍擴大為表征當權者權益的法物,是當權者權力的象征。古代印章其古樸、稚拙的風貌體現著不同時代的人們對于美的理解與追求,浸透著歷史的深沉和神秘的美感。肖形印以圖畫入印,產生于先秦,主題有反映神話傳說,也有反映社會現實的。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的中國印形象正是肖像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設計主任布雷德·科普蘭德先生,從許多會徽設計方案中一見到“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便當即托口而出:她是中國的!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采用了多種傳統設計中的技術,主體畫面是將中國傳統的字畫形式抽象的予以描述;以竹簡漢字筆體書寫的“Beijing2008”更浸透著中華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通過中國印這種傳統設計樣式使得“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積聚了大量的歷史信息和富足的文化精髓,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同化和凝聚。
2.舞動的北京?!爸袊 の鑴拥谋本敝黧w為大紅底色的白色“京”字圖形,約占整個會徽的五分之三?!熬弊中螤羁崴茲h字的“文”字,取意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而整個“京”字圖形又表現出一個舞動的人形。
如果印章寓意著信譽和沉穩,那么舞動的造型也表達了北京的活力與魅力。在我國各個時代,舞蹈就與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國古代先民伴隨著舞蹈勞動、祭祀,舉行各種儀式,表達各種情懷?!爸袊 の鑴拥谋本敝械娜诵螆D畫與敦煌壁畫中的舞姿一樣反映了人性的美??鋸埖纳眢w比例和肢體位置,舒展的筆畫和簡捷的構圖,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融合和延續。
三、現代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發展與創新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影響著現代設計發展趨勢。設計師利用傳統的視覺形象進行服裝設計、產品設計、建筑環藝設計、圖案設計,這增加了現代設計的趣味性和生命力;但如何深挖傳統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內涵,以至于吸取內在精神進行再創造,這是現代設計所面臨的考驗。
傳統設計中,古代工匠們在繼承前人的技術、工藝、造型、紋飾和運用已有材料的基礎上,對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探索,時移事異,通過對當時的“天”、“地”、“人”、“工”的分析和研究,造就了一批具有生命力的風格樣式,這正是“事”與“物”達到了適合狀態?,F代設計中,我們要對中國特質的技術與藝術加以挖掘和研究,總結出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并把它與當今的設計實踐加以融合,以達到“事”與“物”的適合狀態,用當代的設計語言去講述中國特質,這樣的現代設計才具有創造性和可以持續性。
傳統設計中的設計元素不同程度的被利用到現代設計創作中,照搬傳統、抄襲形式屢見不鮮,這樣的設計很快就會被時代所遺忘。日本設計為什么會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在對本國傳統設計的技術和藝術進行深度研究,把握其內在的規律和精神,再將其與西方思想進行交融,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才可能具有時代性,這種對現代設計的態度與中國的“和合”思想不謀而合。
日新月異的設計理論,設計方法使設計師忙于追逐,殊不知設計創作的主體是設計師本人,而現代設計創作首先緣起于設計師的歷史體驗和社會生活。我國的現代設計只有在中國特質的土壤上才能茁壯,傳統設計的技術與藝術是我國現代設計所需的水和空氣,經過歸納、借用進行現代設計的再創造,我國現代設計必定能再次崛起?!白儎t通,通則久”來自《易》,現代設計的發展同樣不能脫離這么一個規律。我們要在傳承中國特質的民族文化的同時,研究傳統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發展軌跡,針對表現形式、表現方法和表現意境進行大膽創新,用國際化的設計語言表達現代設計思想。只有通過富于中國特質的創造,找到現代設計新的創作方式,才能以獨特的個性參與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包林:《設計的視野——關于設計在大的知識門類之間的位置與狀況》.河北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
[2]李硯祖:《造物之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戚昌滋:《現代廣義設計科學方法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年版
[4]楊先藝:《設計藝術歷程》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
[5]胡飛:《中國傳統設計思維方式探索》,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
[6]《考工記》.商務出版社,2004年版
- 上一篇:紀檢組長工作述職報告
- 下一篇:工業設計評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