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建筑設計審美
時間:2022-04-17 09:24:00
導語:校園建筑設計審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建筑不僅要滿足師生的基本需求.而且還應從師生的審美感受出發去考慮規劃、設計、施工創造師生所喜愛的工作、生活學習環境。校園建筑外觀應呈現生動活潑的審美意象,以增強學生對校園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校園建筑形象應體現一定的人文氣息和審美精神。
一、創造生動活潑的建筑形象
校園建筑外觀應保持純凈的風格,不應追求矯情和造作,這樣才能塑造師生們喜愛的工作、生活環境,收到環境育人的審美效果。生氣勃勃的校園建筑形象,有利于穩定學生的情緒、心態,激發學生積極進取、認真求學的精神。下面以的母?!系谝粠煼缎@為例予以說明。作為”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湖南第一師范的前身為南宋賢相張浚與其子張拭共建的”城南書院。1903年更名為“湖南師范館,成為中國師范教育的搖籃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著名紅色旅游勝地。2008年學校升為本科院校.同時改名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校舍建筑以日本青山師范學校為參照,整個校園立面上既有西方古典建筑的細部處理.又有東方傳統建筑回廊相連的特色。整個建筑群采用坡屋頂.利用建筑平面的凹凸變化以及立面線條裝飾,使立面造型豐富多彩。立面色調以白色和青灰色為主,既突出了古老石材建筑的雄厚,又體現了教育建筑的穩重。它古樸典雅,舒適寧靜.是一所集中西建筑風格于一體的校園建筑群落。湖南第一師范學院老校區——城南書院校園占地6萬多平方米,總平面呈現“凸”字形.南北長東西短。主體建筑平面布局呈現凹凸交錯的形狀.富有鮮明的層次感和韻律感。校園面臨北去的湘江,背靠秀美的妙高峰,校舍造型在主入口處特別加以強化處理.形成了整個校園建筑韻律的最高潮,使整個建筑群宛如一曲動人心魄的交響樂,高低起伏、錯落有致讓人領略到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韻味。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新校區——東方紅校區沿用城南書院老校園的建筑風格.并與老校區建筑遙相呼應,它在色彩上采用黑白之間的灰色,各教學樓也用連廊連接為整體,表現校園文脈的延續。整個建筑群呈現造型典雅莊重線條簡潔大方.色彩黑白相間格局寬松規范,使其更具有鮮明的校園文化審美精神、時代特色和較高的文化品位營造出了一種蓬勃向上、儒雅輕逸的校園意境。
二、營造“以學生為本”的空間環境
不同的空間給人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群對同一空間也會有不同的體驗。校園給學生的也不局限于課本,還應給學生一個富有創新精神和審美情趣的學習交流、休息娛樂的場所。校園主體建筑空間要連接校內的各交通要道,要與各重要建筑的入口空間靠近。以便吸引學生的停留和交往.即整個空間環境要強調以學生為本。如校園中心廣場的位置不能太偏.其周圍應有教學樓、圖書館等.讓學生能夠較快地來到廣場休憩、交往、穿行。廣場視線應該開闊避免高大建筑遮擋視線和光線。根據空間使用功能來分,校園空間一般可分為步行空間f如人行道)、休憩空間(山包、綠地、水池)、邊際空間(如樓邊、路邊、花壇邊)三種類型。這三種空間并非截然分割.應當協調配合。如步行空間與休憩空間相結合,在人行道兩旁適當安排一些噴泉、盆景、花卉等,減緩步行者一直向前的單調感和疲勞感。步行空間寬窄要適度,若太寬會讓行人產生空疏感若太窄就會讓行人感到很擁擠,給人帶來一種行色匆匆的感覺。如果說校園建筑物是實體的話.那么開闊的廣場、綠色的草地、迂回的連廊.平靜的湖面則是虛體。這時,校園建筑意境虛實交錯,境生象外.并用虛空間聯系各個室外空間,空間層次變得豐富而立體,這是一種理想而富有魅力的校園空間。例如,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為塑造出民主的辦學模式和為人師表的建筑空間.建筑形態以帶狀布局,建筑群體通過庭院、廣場、道路、連廊小橋、平臺等建筑要素彼此溝通聯系.并與湖面、綠化、坡地、山包等有機結合,突出校園建筑的依山傍水的特征并且在內外空間上塑造連續性、層次感和場所感。為了滿足學生們的身心發展需要,城南書院校區的庭院設計精巧,采用軟質鋪地與硬質鋪地相結合,每一個庭院均體現鮮明的主題.各庭院之間又相互照應。而東方紅校區則依據場地條件.強調以群山為背景,以溪水、湖面為核心.秉承城南校區的文化底蘊,使建筑群體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構建人工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美校園環境。例如在東方紅校區中心部位,建有面積2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圖書館.三面環繞月牙形人工湖.人工湖兩旁修有漫步道、石拱橋、親水平臺、長椅圓桌,便于師生自由穿行來往.娛樂和交流,或欣賞湖畔垂柳、湖中紅鯉、湖面睡蓮等美景。再如圖書館前設有開闊的歷史文化名人廣場,成為整個校園的最具有視覺震撼力和吸引力的空間場所??傊?,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東方紅校區的建筑繼承了老校區原有的傳統融匯了中西建筑之大成.同時又吸收了祖國江南建筑圍廊、亭閣相連的藝術特色,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校園建筑空間。
三、彰顯學校的審美精神
校園的建筑形象、活動空間,最終要體現某種教育理念和審美情趣。即是說學校建筑不同于社會上的工業建筑、商業建筑、宗教建筑等建筑樣式.它應當具有自身的教育特色與審美文化精神。根據建筑傳播學理論.校園建筑是建筑信息、生活信息、教育信息、審美信息的載體。建筑設計者的信息來源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校方的辦學理念和價值體系,二是建筑設計者自身的建筑技術三是校方和師生的審美理想。校園建筑作為具體的教育與建筑的中介、校方與師生之間的傳播媒介既傳遞了建筑物質形態、建筑專業技術、校園生活行為的物質信息,也傳遞了學校辦學理念、審美理想等間接的文化信息。走進清華大學,你會自然地感受到圖書館、教學樓這些雄偉建筑的外觀特征,想起這些校園建筑特殊的教育功能和審美意蘊。于是.你會深切地理解到它是清華大學“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的體現。其實,我們置身于不同層次、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校園里,常常會清晰地感受到這些校園建筑給我們的感官所帶來的視覺;中擊以及情感感染,好像觸摸到了學校的歷史文化脈膊。人們總覺得這些校園建筑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感.富有一種遵循教育規律和審美秩序的品格。你再走進北京大學校園,那中西合璧的“紅樓”便成了兼收并蓄”的北大文化審美精神的象征。而你漫步在武漢大學校園內,只見其建筑群以圖書館為制高點、中心點,其中特別醒目的是圖書館入口處塑造的老子像。因為老子是中國第一位圖書館長,這就成為傳統智慧和道家精神境界的象征。大學校園建筑是形象立體的校園文化,充分發揮著審美教育功能.體現著各自的辦學理念和校園審美文化精神它是學校與廣大師生校友之間的精神橋梁與感情紐帶。如果你進入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校區南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高達60多米的圖文信息中心,它三面環水,與優美的環境交相輝映。圖文信息中心由12層的橢圓形主樓、五層的裙樓和地下室三部分組成,這是一組充滿活力的雕塑般的建筑。整組建筑充分體現了“一品端硯一支畫筆.一卷竹簡”的審美喻意:仿佛寧靜湖畔的一品端硯卻吸納最新的知識信息:由北至南貫穿五層建筑部分的楔形飄件不僅使閱覽室的南北入1:3息息相通.將湖光山色通過此景觀走廊引入平臺空間,又如同一支斜放的畫筆.期待將激情盡訴于筆端:正方形的西南端矗立著整組建筑的最高點的點狀高層.橢圓形的體量被分為三片,相互交織穿插,恰似一卷蓄勢待展的竹簡.浩瀚信息盡納其中。
古典而大氣的設計理念,體現了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特色又充溢著濃郁的時代氣息和豐厚的文化底蘊。要搞好校園設計.建筑師需通過調查研究.詳細地了解一所學校的文化傳承.加強與校園使用者師生的溝通,整體地考慮各層次校園社區的營造:同時還需具備更細致的設計方式,如對校園建筑文化信息表達的設計以及校園環境人文情懷的關注,充分滿足校園使用者的功能需要、精神需要和文化需要。此外,建筑師還要重視學校特色和歷史文化背景,將該校歷史文化特色滲透到校園建筑的每個角落.每個環節。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新校區沿用城南書院校區的灰色格調,形象地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已知(白色)與未知(黑色)之間的中間境界,即中庸的處世智慧。而各教學樓之間的連廊.與古代文人所倡導的文章氣脈上下貫通、意趣左右逢源的混沌審美思想十分相似。整個校園建筑外觀裝飾明快又典雅.沒有現代豪華的追求.與孔子的中庸之道一脈相通。
- 上一篇:巖土勘察技術運用
- 下一篇:市長在全區農村發展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