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園建筑環境綠化

時間:2022-04-17 05:05:00

導語:高校校園建筑環境綠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校園建筑環境綠化

1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的分類

建筑環境,是指廣義的人造景觀及其環境,它不僅包括了建筑、構筑物環境,也包括園林中的假山、置石及道路、鋪裝等。在大學校園中其建筑環境包括了校園建筑、校園構筑物環境和校園中的建筑小品及校園道路、鋪裝等。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綠化是對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的組成部分進行綠化。

1.1校園建筑綠化

從校園建筑與綠化的關系來說,可將校園建筑分為2類:①建筑體占絕對的主體地位,這類建筑的綠化以建筑體本身為主景,植物綠化為配景②校園小型建筑,這類建筑把綠化看成是其景觀或功能的一部分。從校園建筑的功能與綠化的作用關系來說,可將校園建筑分為4個不同類型的功能區:①學習辦公區,主要由教學建筑、圖書館、科研實驗建筑、行政辦公建筑組成。該區域安靜和清潔以及美觀的功能要求相對較高,其綠化應該發揮減少噪音,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②生活區,主要由學生生活建筑組成,該區域人口密集,使用強度大,其綠化應體現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特點。③休閑運動區,主要由各類體育場館、設施組成,該區域對隔音、吸塵、耐踐踏方面的要求較高,其綠化在滿足其功能特點外,還應該考慮以鮮艷的色彩烘托體育運動熱烈的氣氛。④產業園區,主要由校辦工廠,生產基地等組成,該區域抗污染、隔音的功能要求較高,其綠化應該考慮滿足隔離和防護的作用l_2]。

1.2校園建筑小品

校園建筑小品根據其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為5類:①建筑小品:如學校大門、讀報欄等。②綠化小品:如花壇、花架等。③裝飾小品:如假山、校風標牌等。④公共設施小品:如桌椅、垃圾桶、車棚等。⑤工程設施小品:如擋土墻、護坡、圍墻等。校園建筑小品在整個校園環境中起到點綴、陪襯、烘托、分隔、延伸、組織空間和空間過渡的作用。其綠化應重點考慮如何使校園建筑小品與周邊的整體建筑環境協調和融合,以及發揮小品本身的功能。

1.3校園道路與其他硬地面

大學校園的道路是校園群體的骨架,它不僅構成動態景,而且是重要的交往空間。其綠化在考慮美觀的同時,應該充分考慮其暢通性和安全性。

2綠化對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的作用

2.1心理功能

綠色的校園建筑環境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消除疲勞,使人產生清新感,更能使人體會到旺盛的生命力。

2.2教育意義

校園綠化中各種植物和自然現象會讓同學們產生探求的心理,激發對學習的熱情和對大自然的思考,從而促進知識的積累以及對大自然和生命的熱愛。

2.3生態作用

大學校園校園里面的綠地、植物具有放出氧氣、凈化空氣、調節溫度和濕度的作用,這對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學生來說,提供清新健康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2.4物理功能

校園里面的綠化能發揮減弱噪聲、遮擋輻射、防曬、防風方雪防火的作用,同時可以有效的改善校園的局部小氣候。

2.5美學作用

2.5.1突出校園建筑的主題和意境根據校園建筑或者建筑小品的主題、意境或特色進行綠化,使植物配置對園林建筑主題起到突出和強調的作用。

2.5.2協調校園建筑與校園整體環境植物具有豐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變的線條、優美的姿態能夠增添校園建筑的美感,使之產生一種生動活潑的感染力,使校園建筑與周圍環境更為協調,過渡更自然,整體建筑環境更柔和。

2.5.3豐富校園建筑環境構圖和藝術表現力植物的枝干線條能夠打破建筑體單調、平直、呆板的線條,豐富建筑環境的整體構圖。伴隨著風霜雨露、光影變幻,校園建筑呈現出動態美和光影朦朧美,以及植物豐富多變的色彩可以調和建筑體本身的色彩,這些都可以加強建筑環境的藝術表現力。

2.5.4賦予校園建筑環境以時間與空間的季相感植物在四季的生長過程中,其形態和色彩會隨著季節的改變而變化。校園建筑空間的形態和位置是固定不變的。綠化可以使建筑環境隨著植物的季相變化而發生相應地變化。根據植物的季相變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種植,使得同一地點的某一時期,產生某種特有的景觀,給人不同的感受。

2.5.5完善建筑物功能通過綠化設計可以完善建筑物的功能,起到導游、隱蔽和隔離等作用。一些構筑物,如衛生間,由于其特殊的性質,功能可已通。

3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綠化的構成形式、形態及植物選擇

校園建筑環境綠化是指對建筑空間進行喬、灌、草、藤本等植物的配置,綠化和美化建筑環境,從而改善建筑環境質量。

3.1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綠化的構成形式

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綠化的構成形式有3種:①自然式綠化,在植物的選擇上,選用原形姿態,不加人工修飾、修剪的植物。在種植形式上,可采用孤植、叢植、群植和林植,不成行列式栽植。將其與地形起伏相結合,從形式上表現自然,立足于自然生境引入建筑環境,用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的自然美。②規則式綠化,在植物選擇上,選用萌蘗力強、耐修剪的植物。在種植形式上,以列植和遍植為主。將其整齊的布置在校園建筑環境中,給人雄偉、嚴整、莊重的視覺感受。③是混合式綠化,在校園建筑環境中常常采用自然式和規則式相結合而形成的混合式的綠化,這種設計不會顯得呆板乏味,能讓人有回歸自然感覺的同時又能享受綠化與建筑藝術相結合的立體美感。

3.2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綠化的構成形態

校園建筑環境綠化的形態可以用點、線、面三種來概括。“點”形態綠化是校園建筑環境中的定睛之筆。孤植樹木作為一個點形態在校園建筑環境中可作為構圖的重心,也可以用于強調某一空間領域,同時也可以成為人們的視覺中心,引導人們的視線。植入地面或容器的點形態花卉,它們是校園建筑環境中最活躍和機動的元素,可用于點綴和修飾建筑環境?!熬€”形態綠化在校園建筑環境中起著充當自然屏障的作用。樹籬和樹墻作為線形態在校園建筑環境中能夠組織和分隔空間,形成較強的導向作用。不同形態的線形態綠化能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直線布局,具有力感和速度感,給人一種緊迫感。曲線布局,給人以流暢、活潑的氣氛。折線布局,性格介于直線和曲線布局。在校園建筑環境綠化中,因地制宜,合理的將直、曲、折多種手法綜合應用,可使綠化環境更有活力和生氣?!懊妗毙螒B綠化在校園建筑環境中可以起到充當背景和陪襯的作用。面形態綠化的形狀、面積的大小不同會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在大學校園中,草坪是常見的面形態綠化,它能夠使建筑環境充滿溫馨靜謐的氣氛。

3.3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綠化的植物選擇

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綠化的植物選擇應考慮其校園建筑環境中各個組成要素的布局要求和功能特點,并結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等因素。選取植物時以適應能力強,管理粗放,觀賞價值較高的種類為宜。校園的不同區域,不同建筑環境性格和氣氛,植物的選擇也應該有所不同。在確定了植物的種類后,挑選植株的大小、色彩和形體時,要充分考慮校園建筑環境的空間要求和審美要求。以校園建筑不同功能區的植物選擇為例,學習辦公區常選用雪松、龍柏、銀杏、南洋杉、白玉蘭、桂花、梔子花、紫薇、山茶、木槿等植物。生活區常選用女貞、紫葉李、雞爪槭、四季桂、鳳尾蘭、杜鵑花、棕竹、米蘭、月季、十大功勞等植物。運動休閑區常選用羊蹄甲、廣玉蘭、三角楓、火棘、美人蕉、紫葉小檗、節縷草等植物。產業園區常選用垂柳、楓楊、懸鈴木、棕櫚、水杉、圓柏、夾竹桃、大葉黃楊、毛葉丁香、紅葉李、蔥蘭等植物。

4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綠化的設計方法與技巧

4.1借景與對景

在大學建筑環境綠化中,可將校內視線所能涉及到的園外的美麗景色畫面組織到校園中來。也可以把是校園里某一處的A景色借到校園里另一處B景色中。這種綠化設計可巧妙的使校園空間變大,豐富構圖。在校園綠化中,常采用對景的綠化方式。對景可分為正對和互對,正對有端正莊整得美感,互對則又活潑生動的特色。

4.2隔景與障景

隔景是利用植物的色彩、疏密來分隔空間,劃分不同的空間領域,可以豐富校園空間的自然情趣。障景是利用植物綠化來遮擋視線、引導空間起屏障的作用。

4.3誘導與暗示

綠化的誘導與暗示的方法就是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道路的分叉路口等可做選擇性的區域,利用具有特色的或識別性高的綠化設計來指引人們做出正確選擇和判斷。

4.4滲透與延伸

利用綠化使校園里兩個或多個不同的空間聯系起來,是它們相互滲透、擴展與延伸,加強校園景觀的連續性和豐富度。

4.5尺度與比例

在建筑空間中可以利用植物來調和建筑物與人的距離感。同時,植物的大小和形態可以作為參照物,是人更容易把握空間的尺度和大小。人們在這樣的空間里面才能感覺到親切和舒適。

4.6質地與肌理

利用植物不同的質地與肌理跟校園建筑、校園建筑小品以及校園道路的質地與肌理作對比,能產生豐富的造型語言,能增添人們的視覺內容,加強造型美感。

5不同建筑環境下的綠化植物配置

5.1綠化植物與校園建筑的配置

校園建筑的綠化可分為室內綠化和室外綠化。室內綠化的植物配置形式主要有盆栽擺放式、栽植式、壁掛式、攀緣式、懸掛垂吊式等。在校園建筑中的室內綠化中最常見的為盆栽擺放式。其植物的選擇應要充分考慮室內的光照、溫度、濕度、通風等條件。一般選擇適合耐陰和半耐陰,根系較淺,生命力頑強且無毒,無臭味,對人體無刺激的健康植物。校園建筑的室外綠化有3種情況:①校園建筑鄰近環境的綠化。這種綠化常見的植物配置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對稱式,常用在較大方、正統的建筑環境中。另一種是不對稱式,常用在造型較活潑、空透的建筑環境中。選擇的植物種類要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配置時要考慮樹形、樹高是否與建筑相協調。其植物綠化造景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建筑綠化用地較寬裕時,可以將其綠化設計成園林式,合理的配置喬木、灌木、草坪形成綠色的層次豐富的包圍圈。另一種情況是在建筑綠化用地較少時,往往是沿建筑四周修筑花壇、種植池,或者是利用自然土丘,種植適宜植物。②建筑內部庭院空間綠化。在現代大學校園建筑群或建筑中,常設有開放性的庭院空間供師生們課余休息和觀賞。其庭院空間的類型有可進入式、不可進入式和半開放式。無論是哪一種類型,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要盡量做到喬、灌、草、地被相結合,要突出“草鋪底,喬遮陰,花藤灌木巧點綴”的綠化特點。另外季相設計也很重要,要保證庭院內四季有景可賞。庭院空間的綠化設計還要考慮園林意境的營造和表達,可以是直接以觀賞植物為主題,也可以是借植物而間接抒發某種情感,表達某種志向。其植物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其內部空間的光照、土壤、水分、通風等立地條件,結合整個庭院空間的功能與建筑的風格。選擇植物宜精忌繁雜,避免給人擁擠感。常選用的植物:如黃楊、松樹、翠竹、青楓、海棠、桂花、芭蕉、玉蘭等。其種植形式多以孤植或叢植為主。③建筑本身的綠化。建筑本身的綠化大致可分為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兩種。最常用的是垂直綠化,主要是對建筑的墻面、陽臺、挑臺攔板和列柱等用垂直狀態植物或攀緣植物進行豎向綠化。利用自然中的綠色植物來“砌墻”是垂直綠化的“理想之墻”。這種“生長著的墻”,夏天能吸熱,冬天能御寒。如果植物品種選擇得當,墻內外幾乎四季常青,給人以置身大自然之中的感受。在校園中,多選用凌霄、爬山虎、葉子花等植物,使呆板的建筑墻面產生親切感和絢麗多彩的色澤美。在挑臺攔板、陽臺等地方,可擺放各式的花草小灌木的盆栽,使建筑里面綠化效果更加生機盎然。在現代大學校園中,校園建筑的屋頂綠化的常見的植物配置形式有色塊圖案式、盆栽式、休閑花園式和混合式。在選擇植物時要考慮建筑屋頂荷重限度,抗風力,給排水,栽種基礎等問題。其植物選擇要以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緣植物為主,植物的須根較發達為宜。另外要選擇易移植、耐修剪、管理粗放、生長緩慢、抗風、抗旱、耐高溫、抗污性強的植物種類。

5.2綠化植物與校園建筑小品的配置

校園建筑小品的綠化植物配置,應該以建筑小品為主體,根據其功能、大小、形態來配置植物。以建筑小品學校大門為例,大門的綠化應該給人以印象深刻的感受,其植物配置要結合校園整體建筑環境的風格,選擇觀賞價值高的植物種類。以綠化小品花架為例,花架是校園中經常使用的小品,它既可作為綠地景色,又可提供人們休息、娛樂和賞景。其綠化植物常選擇多年生耐寒的木質藤本花卉,這些花木會隨著季節的變化展葉、開花、結實,形態不斷改變,給校園帶來動態的季相美。以裝飾小品假山為例,假山依其構成的主要材料不同可分為土山、石山和土石混合山。在大學校園建筑環境中這三種形式的假山都比較常見。土山重點是在于山林空間的營造,其植物配置時應該注意保護原有的自然植被,人工植樹要選擇高大、茂密,體現地方特色的樹種。石山是以觀賞石景為主,植物為輔助點綴。其植物配置要選擇矮小、匍匐的植物種類,以充分展現山石之美。土石混合山介于兩者之間,土多處可植大一些的樹,土少處宜配小一些的樹。以公共設施小品桌椅為例,桌椅在大學校園中是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小品。座椅邊的植物配置不僅要達到夏可庇蔭、冬可蔽日的功能效果,還應該達到美化周圍環境的效果。應該選擇樹形優美的落葉大喬木設在桌椅邊,并配置多種花灌木與其搭配,豐富植物空間層次,提高觀賞價值,使人們更愿意停留。以工程設施小品擋土墻為例,擋土墻是防止土坡坍塌,承受側向壓力的構筑物。其植物配置方式有上垂、下攀、中問作種植槽三種。擋土墻綠化植物種類的選擇要根據其平整度和生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表面光滑的宜用爬山虎類的植物進行覆蓋,表面粗糙的則可選用具不定根或具卷須的植物種類。在強光照的生境下配喜光植物,如野葛、凌霄、龍須藤等。在半蔭生境下常用中華常春藤、薜荔等。背陰且濕度大的生境常用冠蓋藤、常春藤等。

5.3綠化植物與校園道路的配置

按照其性質和功能的不同將校園道路分為3類:①主要道路,簡稱主路,主路是聯系整個校園,溝通各個區域的主要道路,其寬度在3~5m,可通行車輛,道路兩邊應充分綠化。其綠化植物的選擇多選用鄉土樹種,以喬木或小喬木為主,要求其主干通直,分枝點高,冠大蔭濃,萌蘗力強,耐修剪,基部不易發生萌蘗,落葉期短而集中,不污染校園環境,方便行人和車輛行駛。其種植綠化方式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主路比較平坦筆直,常用規則式配置,常采用同一樹種或以一種樹為主,搭配其他花灌木。第二種情況是主路比較蜿蜒曲折,此時植物不宜成排成行,而以自然式為宜,配置樹種不超過3種為好,以防雜亂。②次要道路,次要道路是溝通校園各區域,寬度在2~3m的道路。其植物配置常采用離道路或遠或近布置孤植樹、樹叢、灌木叢、花叢或花徑等。③小路,校園中的小路類型很多,如庭院小路,小游園小路等。小路的植物配置要選擇色彩豐富、形態優美的植物,多利用自然式的綠化種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