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建筑設計措施淺析

時間:2022-01-10 10:37:42

導語:醫院建筑設計措施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建筑設計措施淺析

一、建筑設計

1、組團模塊化設計隨著醫療設備的不斷更新,治療手段的豐富,建筑的每個科室都有自己的特點,將醫院采用化整為零的功能劃分方式,建立組團模塊化設計體系,盡可能減少患者的步行范圍。在一期建設的門診住房綜合大樓中,將門診大廳、急診、掛號收費、藥劑科和出入院管理中心設置在首層,并提供一站式服務;將中心(消毒)供應設置在負一層,滿足其周圍環境清潔,無污染源,有一相對獨立區域的要求;二三層設置為門診部分,分別設置門診檢驗、內科、外科和婦科,模塊化設計;四層為潔凈手術部,五層為ICU部,六層產科,以上為病房。二期建設醫技樓和新住院大樓,三期新建行政樓。

2、流線設計尋找最簡單合理的流線來解決問題,提高就醫效率,保證醫院安全性。從大的總體規劃到各部分功能科室的具體布局,都應遵循了潔污分流、人車分流、醫患分流、患患分流等4大分流的原則。生物潔凈技術的廣泛使用,通道和潔污分區隨之產生,因此潔污分流在醫院建筑的設計中應優先考慮。在一期門診病房綜合大樓中,負一層的中心(消毒)供應,達到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路線不逆行,不交叉的條件,通過與東面潔梯和西面污梯的連接,保證整棟建筑的潔污分流和循環;在整體醫院規劃中,潔物從南面入口經東面道路輸送到各功能單元,污物從西面道路回收運送至西北污物出口進而運出醫院,保證潔污的有效分離。車流從南側主干道由東西入口可分別進入,在基地中形成環線;人流從南側廣場進入,在門診大廳通過連廊、醫療街等延伸到北側,保證人車分離。在項目中設立單獨的醫護人員入口和后勤入口,醫護人員和患者分離的雙通道式設計,保證了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和患者的診療環境,有效的通過流線設計保證空氣質量,防止院內交叉感染。

3、大廳設計當今看病預約率相對國外還很低,大廳是醫院大量人流集散場所,在內部的設計上,需著重考慮導向性設計,使最快的速度疏散人群。該項目中,對大廳的功能做了一些剝離,在大廳中部設計了導醫、掛號、收費等,通過自動扶梯導向二、三層門診單元,以及四層大廳,并由此通向醫技樓和住院大樓,通過架空等尺度變化作出相應的引導;在大廳東部衍生出一個次中心,設計了藥劑科和出入院管理中心,引導住院人流經核心筒進入住院層;在大廳西部設置急診區,保證單獨急診入口的同時,和上部樓層聯系便捷,此外通過墻壁綠色的標示性,區分不同空間。

二、人性化設計如何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效體現

對病人的關懷,同時照顧到醫護人員,是設計著重思考的方面。該項目位于一座已然開始破損的醫院內,設計的初衷是希望營造一個人性化、溫暖,讓病人覺得賓至如歸的醫院氛圍。保證更多的空置綠地,以期營造更多的綠色氛圍,針對患者、醫護人員、探視、后勤等不同的群體,給予全方位的考慮和關懷。在現狀醫院主樓的區域最終形成開敞的廣場和綠化空間,整合門診病房綜合大樓和未來建設的新病房大樓之間的零散外部空間;作為整個醫院的中心綠核,在院區中部設置大面積主題景觀綠化,形成整個院區的景觀“綠肺”,為病人和醫務人員提供優良的休閑活動場所。設計中借用公共建筑中常用的共享空間,面向這一景觀空間結合醫療街設置了一個3層高的共享空間,將外部景觀引入建筑內部,激發患者追求生命的欲望和戰勝病痛的意志。此外,在每個建筑單體以及單體之間設置綠化,形成尺度適宜的小環境,與中心綠核及廣場綠化形成層次豐富、體系完整的景觀綠化系統;在醫院的各主體建筑之間形成供患者修養的小型園林空間。該項目中所有的病房均朝南設計,在保證日照的同時,充分利用室外的景觀資源,強調心理作用對于患者康復的重要性。在重癥監護室的設計中,設計家屬等待的休息空間和探視廊;在手術室的設計中充分為探視家屬營造溫馨空間,這些都是為了更好的體現人性關懷;分散式掛號區使護士更易于接近患者、供應和設備區;魚缸、水景、藝術墻等給病人帶來積極的心理暗示,提升了病人的滿意度,提供更好的人性化服務。

三、造型設計

醫院是典型的功能性建筑,因此決定了醫院建筑不通過建筑造型的豐富性和特色來取勝,更注重的是理性層面。本方案造型樸實、淡雅、平和,使病人感到親切自然、舒適溫暖,從而產生對醫院的信賴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立面設計簡潔、莊重、大方、得體,設計采用水平曲線,使整體建筑形態飄逸輕盈,突出了醫院建筑整潔、親切、溫馨的形象特征。

四、思考與反思

在醫院建筑可持續發展關注的過程中,需關注到兩點,首先醫院的擴張與其他公共建筑的擴張不同,各功能需同步增加,門診增加的同時,醫技、住院需同時擴大,所以在設計時不能僅僅預留一塊地,除非重新建設,否則很難使用,因此就需要保證模塊化設計,在該項目設計中,系統的考慮了三期建設的共存和協調,保證醫院建筑的有機發展。其次伴隨醫療手段和醫療設備的變化,醫院科室將隨之調整,因此就需要在空間設計的同時保留一定的彈性,在該項目考慮到醫療街的設計,把各個功能單元都依附于這條主線上,任何單個區域的變動都不會影響到整個醫院的運行。醫療技術的更新換代和醫療手段的日益豐富,建筑師應該具有預見性和創新性的意識來設計醫院建筑,考慮到它自身的彈性發展,醫院建筑本身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為醫院的未來的功能轉換去做準備,對未來的發展趨勢給予充分關注。醫院建筑要求建筑師具有豐富專業技能的同時,還需要對醫療政策、醫院管理模式、醫療設備性能等有相當的了解;建筑師不僅宏觀上需要把握醫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微觀上需要精細設計各個科室的功能布局和構成。通過建筑設計來讓患者感受到人性化的醫療服務,這是醫療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

作者:劉捷楊林單位:東南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