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分析
時間:2022-03-14 04:28:24
導語: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筑設計創新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建筑設計創新是建筑設計當中的重要部分,而其實現的最佳方式就是通過可拓思維模式。只有將可拓性思維模式融入建筑設計當中,才能更好地實現設計創新。文章主要對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進行詳細地討論。
關鍵詞:建筑設計;創新;可拓思維模式
可拓思維模式對建筑設計創新來說帶來了很多指引的作用,不僅讓人們意識到了建筑設計在方法上的創新,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形態上的建筑設計創新。這對建筑設計行業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將對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進行討論,希望以此為我國的建筑設計行業提供有益地建議和幫助。
1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比較
傳統建筑設計與現代建筑設計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并體現在了多個不同的方面。從設計的性質來看,傳統的設計比較重視設計的技術性,而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則將技術水平與文化背景等內容結合在了一起,以便于求得更好的設計效果。從設計的過程來說,在傳統設計中通常不是很重視過程,導致過程顯得比較隨意。而在現代建筑設計過程中,卻重視起設計的層次性和邏輯性。從手段上來看,傳統設計中主要通過手繪的方式來完成設計圖,而現代建筑設計則主要通過先進的儀器和計算機來進行相關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從上述的這些差異上可以看出,在現代化的建筑設計中,更加地重視起設計中的技術和測量,同時設計的空間更加廣泛,對建筑設計的創新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事實上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是具有可拓性的,可拓性又是創新的主要來源。建筑設計創新對設計師來說是他們不斷向前的動力,并且也是他們在建筑設計中的必然要求。因此,從可拓性思維模式對建筑設計創新進行詳細地討論是十分有必要的。
2建筑設計創新的影響因素
建筑設計是工程建設中的基礎部分,因此,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應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來進行全面的創新,以此滿足人們的需要。在建筑創新過程中,能給設計造成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種,下面將對此進行分析。
2.1建筑構造目的
建筑物的修建過程中,目的主要包含了三種,分別是:效益、完全以及文化價值。建筑中的最基礎目的就是為了給人們提供居住的場所或者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以此來為人們生活質量提升做出貢獻,給人們的人身安全做出保障[1]。但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建筑的目的和作用逐漸凸顯,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呈現出來,不僅能為人們提供生存場所,更加能為人們的生活質量上升,精神層面提升等方面做出貢獻。因此,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現代社會所帶來的建筑附加價值,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才能真正地體現出其效果。
2.2建筑設計特征
建筑設計本身不僅有建筑本身,同時還與藝術性和科學性等方面有著重要的關系,當中涉及到的方面比較廣。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之前應做好相應的籌備工作,并對設計中存在的復雜問題進行對比比較,提升設計的合理性。
2.3建筑設計動力
對建筑進行設計之前,設計人員需要在感官上進行設計創新,并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完善的形態,以便于推動設計順利的完成。如果在環境上產生了變化,那么設計可能需要重新進行,以保證其能良好的適應于環境,同時與環境融為一體。此外,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應對自己的設計作品進行批評和改進,這對設計的創新發展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促使自我得到提升。
3可拓思維模式在建筑設計創新中的利用策略
3.1建筑設計方法創新
首先是整合性和綜合性。整體性設計指的是對建筑進行全面的分析,并掌握好其整體功能,將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在進行綜合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建筑的功能、歷史發展等因素,并對此進行整合,以便于獲取最好的設計效果。同時,應重視起聯系性和構成性。構成性設計主要指的是在關系作用下,利用各種要素實現的集合,并根據每個不同的部分進行關系整合,最終形成一個整體。聯系性則代表的是設計中不僅要考慮到設計的聯系,同時還應考慮到建筑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適應性,以便于提升設計的整體效果[2]。此外,還有動態性和最優化設計。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的考慮到設計的建筑物未來發展方向,對其進行展望。同時,應考慮到每個部分的不同功能性,將這邪惡功能完全地融合到一起才能促使其將最大的功效展現出來,最終形成一個全新的、并具有特色性的建筑。
3.2設計形態創新
建筑物的表面主要包括了墻體等各種能讓人直觀看到的空間,對人的感官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建筑設計中的重點部分。對此,可以利用輕透材料來代替建筑明顯的分界線,使其為建筑營造出一種若隱若現的感覺。輕透的材料能給人在層次感上帶來更強的視覺沖擊,從而達到建筑空間表面視覺的特殊效果。其次是構成變異。對建筑工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通過不同形狀的材料將其不規則的嵌入到工程表面,能展現出一種破碎的美,并通過材料疊加的方式來提升層次感。此外,綠色變異也是形態創新中的一種,主要指的是生態建筑[3]。采取生態建筑方式進行設計與傳統的設計方式當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這樣的理念引導下進行設計,也將發生明顯的不同。
3.3建筑設計中逆向思維的運用
在進行創新探索的過程中,應重視起逆向思維模式。所謂逆向思維模式主要指的就是在我們進行問題思考的過程中能夠不根據傳統的方式進行,而是要勇于打破這種傳統的思維限制,找到一種全新的方式用來解決問題[4]。在建筑設計中也是如此,積極的利用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之,就能找到一種全新的設計方式,形成新的設計理念,從而促進建筑事業的健康發展。
3.4建筑設計中菱形思維模式的運用
菱形本身有著逐漸擴大,并在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又逐漸凝聚的特點。菱形思維模式則是指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應對設計本身進行發散性的思考,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凝聚,從而獲得新的設計思路和方法,以便于實現建筑創新發展。建筑設計中,菱形思維模式與其他思維模式有所不同,它是一個多方面的過程,在探索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并在探索之后進行集中,對建筑設計創新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5建筑設計中傳導思維模式的運用
傳導思維模式主要指的是在一個事物進行變換之后,另一個事物在隨之發生變化,是一個逐漸傳遞的過程。在日常的建筑設計當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矛盾問題,這些問題不能及時的得到解決將會影響工程的正常進行[5]。而將傳導思維引入到其中,通過變化當中的一些目標傳導效應來積極轉換矛盾的問題,那么將有效地保證建筑設計工作順利進行,這種方式無論是在古代建筑還是在現代化建筑中都有一定的應用,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4結束語
建筑設計本身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工作,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以及矛盾,阻礙著創新的實施。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進行創新,應摒棄傳統的思維方式,積極拓展思維,從全新的角度和層次來進行問題分析,從而找到新的解決方式。只有思維上得到了拓展,才能更好地進行建筑創新,為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艾英旭.建筑設計創新可拓菱形評價方法[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0(1):52-56.
[2]艾英旭.建筑設計創新可拓優度評價方法[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0(7):41-42.
[3]鄒廣天,于戈.日本現代建筑設計創新探析[J].建筑學報,2011(9):62-65.
[4]孫明,鄒廣天.城市生態規劃與可拓思維模式[J].城市建筑,2012(9):51-55.
[5]邵郁,鄒廣天,劉杰.建筑設計創新靈感思維的培養[J].城市建筑,2014(8):75-78.
作者:黃洛然 單位:佛山瑞安天地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 上一篇:建筑設計教學方式改革的思考
- 下一篇:10kV電力配網饋線自動化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