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生態效應研究

時間:2022-05-16 04:01:39

導語:建筑設計生態效應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設計生態效應研究

摘要:建筑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但是在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大量污染物,影響了人民的生活質量。隨著我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政策的不斷推進,建筑業也越來越重視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本文分析了建筑生產過程造成的污染現狀,探究了建筑設計要遵循的生態原則和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建筑設計;生態效應;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業也蓬勃崛起,日新月異的城鎮建設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質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自然資源被極大的消耗和浪費,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給人的居住環境也帶來了很多不良隱患,人們在享受物質帶來的富足生活的同時也更加重視生態效應給人們生存環境帶來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節能減排和綠色環保,生態建筑也不斷應用在實際工程建設中,我們應該把握好建筑行業的最新趨勢,大力推進建筑的生態化發展。

一、建筑生產帶來的環境問題

(一)生態效應的概念。生態效應(ecologicaleffect)是指人為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引起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變化。由于生物與環境關系密切,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協調,保持動態平衡。因此,人為活動排放出的各種污染物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等會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產生一系列負面的生態效應。[1](二)建筑生產帶來的污染。由于建筑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產生很多的建筑垃圾,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污染了水環境和空氣環境。例如,建筑在施工的過程中除了占用本身的土地之外,由于開挖地基,取土建樓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在運輸材料和施工裝卸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的粉塵污染,在農村地區甚至會污染沿線的農作物;建筑施工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水隨意排放造成水污染;大量產生的建筑垃圾未經處理就被堆放或填埋,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裝飾裝修過程中也產生了如混凝土,金屬,瀝青,渣土等垃圾,污染了周邊環境。

二、建筑設計應遵循的生態原則

建筑生態化發展應該注重人、建筑、環境三者協調發展,因此建筑設計應該從三個方面著手,以最大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環保的目的。[2](一)以人為本。首先,建筑是為了實現人的居住而建造,而舒適和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因此,建筑要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進行合理科學的設計,盡可能滿足人的不同需求。(二)保護自然。大自然是所有生物共同生存的環境,各種生物是有機統一的整體,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源,過往的歷史告誡我們,任何以破壞大自然為代價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因此人在進行建筑活動的過程中要做到遵循自然規律,保護自然環境,珍惜自然資源。[3](三)合理建筑。建筑只有協調好人與自然有機統一的關系,保證在建筑的過程中以人為本,保護自然,才符合建筑的生態化發展要求。

三、建筑設計生態化趨勢

(一)節約建筑原材料。建筑的生態化發展注重用材的節約。傳統的建筑設計存在資源浪費現象,建筑材料的不合理利用增加了成本,因此在建筑的過程中要最大化的利用原材料,實現材料的再生和可循環使用,并且還要注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新型的建筑材料不僅節能環保,而且輕便,可以有效的擴展內部空間,優化建筑的設計,給人的體驗更加舒適。(二)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傳統的建筑設計會大量使用煤和天然氣這種不可再生資源,而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的開發和使用不僅可再生,節約成本,還可以保護環境。建筑活動過程中會造成各種能源的消耗,產生大量的污染物,而太陽能更加清潔,安全,并且成本低,含量大,被廣泛的應用到建筑設計中,有效的降低了能源的損耗。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可以進行太陽能的調研,以達到充分利用當地能源,并且采用蓄熱較好的材料。[4](三)環保材料的使用。現代人注重居住環境的品質,不僅要求安全美觀,而且追求經濟環保,更多的綠色生態住宅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建筑設計應從人的需求為出發點進行人性化設計,更多的使用環保材料,注重對環境自然景觀的設計,使人們的居住環境更加舒服。目前全世界都在大力研發新型建筑材料,提倡綠色低碳生活,可見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及人的高端生活品質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設計者應該重視建筑的綠色和生態化研究,探索先進的建筑技術,在實現建筑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5](四)減少廢物排放。建筑活動的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重金屬等有害污染物,不僅會污染周邊的環境,還給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建筑過程中要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對建筑過程中產生的肥料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相關管理者要進行建筑監管,完善原有的工作環節,將污染物的治理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五)協調建筑與周邊的基礎設施城市生態環境中的主體是人,而人不可避免的會進行社會活動,比如上學,上班,生活等活動。因此,建筑設計要考慮到建筑與周邊基礎設施的協調,使建筑的設計符合人的社會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筑與周邊設施配合良好,也是一個有機統一的生態環境。

四、結語

總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建筑的生態環境更加重視,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發展和自然保護的必然要求,建筑在設計過程中要改變舊有的生產方式造成的浪費,污染和不合理設計給人和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學習世界先進的設計理念,注重以人為本,節約資源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全面推進建筑的生態化進程。

參考文獻:

[1]傅進群.住宅建筑設計創新設計的理念分析[J].福建建材,2017(9):55-56.

[2]陳志娟.生態建筑設計[J].江西建材,2017(2):23.

[3]曾微,廖三生.關于生態建筑設計及建筑設計生態化趨勢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0):273.

[4]金崟.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設計的應用[J].綠色環保建材,2017(5):5-6.

[5]楊燕.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J].祖國,2016(13):81.69

作者:秦金輝 單位: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