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語誤譯及對策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02 08:08:00

導語:旅游英語誤譯及對策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英語誤譯及對策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旅游英語;文化差異;語言功能;誤譯

【論文摘要】目前英語是國際旅游的通用語言,在旅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交流與溝通作用。然而,在英漢兩種語言互譯過程中存在著誤譯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由于文化間的差異引起的,并且與語言的文化功能密切相關。

1旅游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的體現

文化差異存在于人類文明的任何階段,每個民族國家的文化都不同于另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中外文化之間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它是翻譯中的障礙和難題。要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翻譯,除了通曉兩種語言文字外,還必須了解兩種文化,深刻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歷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歷史發展進程和社會遺產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體現為歷史典故。歷史典故是民族歷史文化中的瑰寶,它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個性,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最能體現不同歷史文化內涵,由于文化的差異。

2旅游英語的詞匯特征與文體特征

2.1旅游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旅游英語詞匯、句法有自己獨特的特征和表達規律。在世界國際化的大環境下,旅游英語的對象是國外旅游者,旅游英語不但具有英語語言的基本功能,而且以語言載體的形式傳遞與旅游活動有關的信息,實現旅游信息交流的功能,體現語言功能,既:表義功能、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旅游英語語言特征主要表現在詞匯、語法和修辭上。

2.2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漢語中有些旅游詞匯在英語中找不到對等詞匯,詞語出現缺失現象,由此應運而生了一些新的旅游英語詞匯。中國的人文景觀的名稱前常用漢語拼音方法給出英語對等詞。如:星海公園XinghaiPark,岳陽樓YueyangTower等。中國獨有的文化遺產、古跡、歷史傳說、典故、民族風情、宗教信仰和思維模式等因其文化內涵需要解釋性詞語加以說明,有時不可避免地需要音譯,音譯是外國人和中國人對中國的文化遺產、古跡、歷史傳說、典故、民族風情、宗教信仰和思維模式等的認同,在音譯后加注一些解釋說明,對音譯主體的具體特殊涵義、地名、人名以及歷史文化的淵源加入解釋性詞語,使游客更了解中國文化的魅力。如:“醉翁亭”中的“醉翁”是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

3旅游英語翻譯的差錯

3.1本族語干擾這類差錯主要是由于本族語與目的語在語言的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上的差異而使目的語在這兩個層面上本族語化所致,多見于非目的語專業的學生或初學者。如:請讓我作個自我介紹。(Nowallowmesaysomethingaboutmyself.)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這里的“to”為介詞,后須接動名詞短語;“say”前須加不定式符號“to”才符合英語的語法規則。

3.2認知水平指學生對目的語在語言的直義(denotation)、含義(implication)、運用規則等方面理解及掌握的質量優劣及程度的高低,這往往受到語言學習者智力水平、精神狀態、身體及記憶力的好壞、學習興趣與動機以及學習的勤奮程度等諸方面的影響和制約。我將盡力使你們玩得愉快。(I′lltrymybesttomakeyouhaveapleasantday.)此處“day”是一個具體的時間概念,應改為“stay”,這才符合言語者的真實意圖。但若游客在某勝地所呆時間的確為一天,這則是一個正確的表達,這便叫“歪打正著”,言語者可能并未意識到這一點。

3.3思維差異這是東西方文化差異所致,不用說目的語的初學者,甚至外語習得水平較高的非本族語人士也會犯此類錯誤。

三天的時間很短暫,這次旅行即將結束。Threedaysaresoshort.Nowwearegoingtofinishthetrip.(誤);Threedaysissoshort.Nowwearegoingtofinishthetrip.(正)。

3.4過度概括意為學習者過度地擴充了目的語某一規則的使用范圍。這類錯誤最典型地表現在句子成分的殘缺上。如:桂林地處華南亞熱帶,享有風光甲天下的美譽。(GuilininsubtropicalSouthChinawiththereputationofhavingthecountry’smostbeautifulscenery.)這一例最大的規則錯誤是無述謂。其中,句子結構雜揉、冗長、啰嗦等毛病。這些錯誤可能均受母族的語法體系的干擾,但主要是將介詞、分詞的語法功能擴充成述謂所致。

4旅游英語翻譯策略

為了加強旅游英語翻譯過程中外國旅游者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理解,更直觀、準確地進行語言和文字的交流與溝通,靈活運用各種翻譯技巧,進行文字的轉換與文化的播遷。

4.1直譯、加注和釋義采取直譯加注其背景知識和解釋原文含義,避免損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聯想意義,如:葉公好龍LordYe’sloveofdragons(LordYewasdofondofdragonsthatheadornedhiswholepalacewithdrawingandcarvingsofthemButwhenarealdragonheardofhisaffectionandpaidhimavisithewasfrightenedoutofhiswits).

4.2補譯、音譯與意譯相結合增加對原文字面意思解釋的內容。在地名翻譯中,不可避免會有音譯。音譯是外國人和中國人在地名上的一種認同,在音譯后可以加注一些說明。要想做好音譯后的解釋,必須要對音譯主體的具體位置、地名的由來、地名的時代內涵以及歷史背景具有透徹地了解。如:昭君出塞WangZhaojun’sMarriagetotheKingoftheXiongnu。在旅游英語翻譯中,即要準確傳達原文中的信息,又要表現出原文的文化淵源與文化色彩。有時也要采取分析、轉移、重新組織的過程。如在介紹長江三峽的導游冊中有這樣一句“形如關云長的青龍偃月刀”,因為外國人根本不明白“青龍偃月刀”的形狀,我們可譯作“isshapedliketheknifeonWesterner’sdinnertable”,這樣改變了原文的說法,外國人一看就懂,感覺親切。

總之,旅游英語翻譯實際上是不同民族間文化的交流,是風光美景背后所蘊藏文化內涵的傳播,英語作為普遍使用的全球語言,其對旅游業的影響舉足輕重,旅游英語的應用更是承載著東西文化交流的使命。旅游英語翻譯要顧及譯文讀者的文化心理和審美情趣,,注重語言文化上的差異,靈活運用旅游英語翻譯中的對接策略和技巧,將祖國的美好河山準確地展示給外國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