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人員職業道德
時間:2022-03-07 02:56:00
導語: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問題較多,具有嚴重性和普遍性。
(一)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難與經濟發展的需求相適應
1.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不佳
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很不理想、缺乏敬業精神,對工作缺乏應有的興趣和熱情,不能發揮其監督的職能。同時由于企業會計人員沒有獨立地位,他們的工作行為往往是處在經營者的控制之下,由于經營者的授意、強令和指使而造成的會計造假現象也屢見不鮮。
2.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較低
會計人員應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在履行職責中遵紀守法,熟悉法規、依法辦事。不論遇到任何情況,都不能喪失原則,否則,就可能會因圖謀私利、篡改會計數據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3.因失信成本低導致會計常造假
在現階段,由于“執行難”、“難執行”現象還時有存在,造假者獲得的利益遠遠大于其造假成本,失信者難以受到應有的懲罰,即使受到懲罰,其所付出的代價遠遠小于其因失信而得到的利益。
4.常因利益驅使而冒險造假
會計造假的背后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作動力。企業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可騙取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銀行和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的信任,并因此獲得投資、貸款或減少稅金等經濟利益。在我國目前處于買方市場困境下的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不以降低審計質量為代價,與公司管理當局“合作”,出具虛假報告,以實現“多贏”。
(二)會計管理體制不健全
現行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的核心在于“用人單位自己管理為主”,即由各單位自主地設置會計機構、任免會計人員并對會計人員進行日常管理。會計人員隸屬于所服務的單位,作為單位內部職工,其報酬、晉升皆掌握在經營者手中,一旦單位與外部發生利益沖突,會計自然會偏向本單位。
(三)會計法制不健全,執法不到位
我國會計法制建設還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會計法規制度的不相協調,法規制度實施不配套,法規體系還不夠規范科學;二是對現有法規制度的貫徹執行不到位。表現在對會計法規的宣傳教育不深入、執法不嚴等方面。
二、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
(一)能有效地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
會計人員必須遵守《會計法》所規定的各項制度,這是強制的、無條件的,同時要自覺履行會計職業道德原則。會計人員要培養高尚的品德,不僅需要努力學習專業文化知識,提高對現代會計的認識,而且要自覺反省自己,以正確的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指導自己的工作。一個好的會計職業道德行為反復地進行就能形成在會計管理工作中習慣性的行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品質。
(二)有助于提高會計人員自身素質
以前會計人員俗稱“賬房先生”,這只是表面現象?,F代社會需要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必須具備德、能、勤、公、廉、儉六個方面的素質。一方面,會計人員要及時了解并熟悉國家制定的各項財務法規和政策,嚴格貫徹執行和遵守經濟法、會計法、證券法、稅法、審計法等相關法律制度,強化法律意識,提高自身修養。另一方面,還應掌握時事政策知識、財政稅務知識、企業管理知識、計算機等相關知識。同時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應還應當具有實事求是的作風,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作風,行為端莊、生活嚴謹的作風,講求實效、雷厲風行的作風,艱苦樸素、大公無私的作風,平易近人、以誠待人的作風。
(三)有利于反腐倡廉,進而有助于全社會形成清正廉潔之風
現實生活中,諸多的貪污、行賄受賄、大吃大喝、鋪張浪費,都要經過會計人員之手。當然,這些現象的主要責任人可能不在會計人員,但與我們的會計人員迫于壓力,不堅持原則很有關系。消除腐敗,有賴于各種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會計人員必須堅持原則,用好《會計法》來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同時,必須用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來武裝自己的頭腦,規范和指導自己的行為,逐漸形成會計職業道德責任心和榮譽感,正確使用自己的會計權力,忠實地履行自己的會計義務。
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措施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應下大力氣、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教育是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道德決策能力的重要手段?!稌嫹ā返拇蟛糠謨热荻俭w現了制止財務造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這一主題,因此應加大《會計法》及相關法規宣傳。同時會計人員要不斷學習,適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保持專業勝任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完善會計監督機制
《會計法》中詳細闡述了會計監督的性質、內容和方法,充分說明了會計監督的重要性。會計監督是國家賦予財會人員的光榮職責。會計日常業務處理及會計檔案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應努力達到標準規范的要求。只有建立健全一個包含內部稽核制度、內部牽制制度、內部審計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較為完整的企業內控系統,才能有效地防止會計誠信缺失問題。
同時還要完善以財政、稅務等部門的政府監督機制和以會計師事務所為代表的社會監督機制。
(三)完善會計法規,依法嚴懲會計造假行為
1.依法處罰
新的《會計法》就會計違法行為明確了應由單位負責人負主要責任,所以應對嚴重違反《會計法》的企業進行行政處罰,追究主要責任人的責任,取消應負主要責任的會計人員的會計資格等;并對造成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責任的總經理、財務科長進行行政記過、警告等處分,對涉及違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絕不遷就。
2.建立民事賠償制度
盡快建立民事賠償制度,對參與造假,無論是公司(投資者或經營者)、律師,還是評估師、會計師,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訴訟,要求賠償。
3.實行市場退出機制
對那些不遵守行業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業或個人,出現失信行為后要將其停止營業等。
總之,要杜絕和根治經濟活動中的職業道德行為,應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自律,變被動為主動,努力加強職業道德的內在修養,嚴格自律,不斷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但僅靠道德約束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還要靠法律約束,要法治和德治并重。只有兩者并舉,才能維護和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和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財經論壇》關于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幾點思考,2006年12月
[2]《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淺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2007年3月
[3]《財經界》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2007年10月
[4]《市場論壇》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構建和諧會計環境,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