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畢業年級的家校溝通
時間:2022-06-22 08:40:00
導語:淺談初中畢業年級的家校溝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做好家校溝通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發展、學生的健康成長,如何做好家校溝通工作對班主任來說的確是個難題,尤其我們作為九年級的班主任更是挑戰。部分老師抱怨:現在不光孩子難教,家長也越來越難伺候了。到底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激活家校教育的合力,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呢?除了平時我們開家長會、電話溝通、網絡溝通、個別家長交談外,我還總結了如下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真誠對待每一位家長,對家長進行感情投資,取得家長的信任
(一)尊重家長
對待家長一定要真誠,設身處地為家長和孩子著想,時常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需求,多為家長做些實效的事情,為家長出謀劃策,讓家長感受到你的真心付出,只有當我們付出真心,才能贏得家長的信賴和托付。當學生有錯時應與家長及時取得聯系,不能訓斥家長,不能把學生的錯轉嫁給家長,尊重家長。九年級的孩子需要關心他們的中考問題,我們的宗旨是以學生和家長利益為出發點,針對孩子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規劃,真正讓家長看到我們老師如何關心他們的孩子,以贏得家長對我們的信任。
(二)和家長建立共識
一切信任都是建立在有共識的基礎上的,有了共識,就會在今后的合作中產生共鳴。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驗:如果自己信任一個人,那自己就會和那個人有共鳴。家長要是信任老師,那老師一定要去了解他們的想法,要認同他們的想法,并和他們有共通的東西。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做老師一定要了解學生。我覺得這還不夠,如果要做一位稱職的老師,那你一定要去了解家長,明白他們的要求,理解、認同他們的想法。了解家長的想法,認同他們的想法,達成共識,有了這種共識,信任也就有了基礎。
(三)關愛學生
關愛學生是促進良好溝通的助推力,關愛孩子是人的本能,任何一位家長都會關愛自己的子女。如果我們能讓家長感到我們也關愛孩子,就容易在語言和情感上產生共鳴,使溝通順暢進行。因此在家長面前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必要時我們再有理有據地指出孩子的缺點,提出幫助孩子改正缺點促進進步的建議,讓家長感到我們確實為了孩子好,是真心關心孩子的。比如九(1)班的尹同學,家境比較困難,還有一個姐姐在上大學,家里面主要是媽媽管教,但是因為媽媽對他是溺愛多于嚴教,所以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太好。上課喜歡說話,平時也愛說臟話,作業經常不交,還喜歡和同學打架,上課也愛做些奇怪的動作。對于他這種情況,我們分析可能更多的是因為家庭教育所造成的結果,所以我們重點先放在糾正他的行為習慣上,為此班主任及科任老師多次找他父母到校來,或去家訪,了解他父母對于孩子教育的缺失。在和他父母多次進行溝通,以及對他進行行為習慣的教育和練習后,孩子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父母多次來校后,也明白了老師對孩子的苦心和愛的教育,對老師非常感激。
二、了解家長的個性、喜好
對不同的家長,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溝通,要因人而異,對癥下藥要講究說話的藝術性,巧妙接待不同類型的家長。因為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背景、素質、修養不同,各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們接待不同類型的家長時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
(1)對于較熟悉、性格直爽的家長,可直接進入正題,指出孩子近階段的進步與存在問題,并互相商量對策。
(2)對于不大熟悉的家長,開始時可拉拉家常,以了解家長的性格,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談話。
(3)對那些脾氣急躁、虛榮心強、難以接近的家長,應多提孩子的長處,并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讓家長感到自己是受老師尊重和被老師接受的。
(4)對于那些謙虛、誠懇的家長,可直接挑明孩子近階段的問題并商量對策;盡可能將學生的表現如實向家長反映,主動請他們提出教育的措施,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充分肯定和采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并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學生家長一起,同心協力,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長對學生的家庭教育其實是很有一套的。像這樣的家長就可以讓他就自己的家教經驗給其他家長做報告,通過這個家長來激發其他家長的家教興趣的想法,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5)對于溺愛型的家長,交談時應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贊賞和表揚,然后再適時指出學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你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采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啟發家長實事求是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千萬不要袒護自己的子女,因溺愛而隱瞞子女的過失。
(6)對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長,班主任要多報喜,少報憂,使學生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愛心與期望心理,改變對子女放任不管的態度,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同時,還要委婉地向家長指出放任不管對孩子的影響,使家長明白孩子生長在一個缺乏愛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從而增強家長對子女的關心程度,加強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為學生的良好發展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
(7)對于后進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學生的行為不論好壞,都應向家長說明。和家長交流時,教師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后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對于后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而否定學生,要盡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因此,應先向家長說明好的部分,使其心情放松后,再說明不好的部分。此時家長較容易接受教師講述學生要改善的地方,也比較愿意配合教師來協助其改進。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也不要一次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聽從老師的建議,我們的工作才會開展得更好。
(8)對愛挑剔,蠻橫無理的家長,也許教師往往也會熱血沖頭。碰到這種家長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才行,特別是對我們學校來說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家長都有強烈的維權意識。碰到此類家長,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教師在面對家長的指責時,要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么無論是在多么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圓滿度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比如,九(2)班有一個這樣的家長,他娃娃成績較差,每科都考幾分到十多二十分。平時家長對孩子不理不管,孩子生病也不會來看的,都是我們老師幫忙照顧。遇到事情就開始對學校、對老師指手畫腳,感覺自己很懂教育,孩子的媽媽要好一點,我一般都與她媽媽溝通,讓孩子的媽媽再去和孩子的爸爸溝通,結果這個學期孩子爸媽鬧離婚,孩子的爸爸也聽不進孩子媽媽的話了。對于中考報名這件事情,我先找了媽媽溝通,媽媽尊重老師的意見,爸爸那邊一直沒打通電話,聽孩子說,爸爸已經搬出住了,所以我去家訪也沒看見孩子的爸爸,一直沒和同爸爸取得聯系。有天晚上,孩子爸爸的電話打來了,我趕緊接電話,我還沒說話,家長就用兇巴巴的語氣跟我說。家長是湖南人,他的話我只能聽懂一部分,我很客氣地對家長說,你能用普通話嗎?家長說,你一個老師都不說普通話,還叫我說普通話,把我吼了一頓。整個過程我都是很好的態度和語氣,我就讓他把不滿全部發泄出來,讓他把怨氣、怒氣都放完。遇到這樣的家長,我們不能硬碰硬。整個事情,表面上我們老師受了委屈,好像我們輸了,太沒面子了,還被家長吼一頓,也沒和家長好好吵一架,吃虧了。實際上我們贏了,要是真和那位家長吵一架,本來都在氣頭上,我們這么一吵,就會火上澆油,到時候就會因小失大。這個時候我們要有耐心和家長好好溝通,說出自己對孩子的付出,把家長的火氣澆滅,避免問題擴大化。
三、家訪
家訪是一種教育手段,更是教師在教育孩子中的一種感情投資。它可以加固家庭、學校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加深老師和家長直接的感情聯絡。我們九年級的家訪,由段長牽頭,把任務分配給班主任,讓班主任準備家訪資料,選擇家訪的時間。班主任再安排科任老師,班主任安排之前必須在九年級微信群里面提出要家訪的名單,告知科任老師家長的基本情況和孩子的基本情況(因為班主任最了解家長),告知科任老師家訪要點、家訪要達到什么目的,老師要做好充分準備,構思好了才去家訪。一個老師每一次負責1~2個學生。尤其中考報名那段時間,我們家訪要多一些,家長不在的,科任老師第二天請他們負責的家長來學校也行,并負責把娃娃的情況告訴家長,給家長中考報名的建議和安排。家長們很感謝我們整個團隊,說有我們這樣為孩子的老師,他們很放心。
四、團隊的力量
家校溝通不僅僅靠我們班主任,我們校長常說我們班主任是一個班的CEO,所以我們要團結自己的科任老師一起做好家校溝通。我校九年級有一個特色,全體老師都在圍繞班主任做工作,我們九年級團隊的老師家校溝通各有特色,比如王芳、郭怡老師對家長循循善誘,徐婷、潘書端老師用情感來推動家長,蔡曉華、熊蘭老師用理智來說服家長,周林浩與車鑫老師從學生的心理入手,讓學生去影響和說服家長。比如九(3)班的楊同學,父母在外地打工,生活由大伯來照料,是一個內心很敏感的孩子,我們所有老師對其進行了家訪,大伯大嬸也很忙,無暇顧及他,我們老師經常與遠在外地的父母通電話或是QQ聯系,雖然在優班,但成績不理想,父母也不管理,孩子開始自暴自棄,我們所有老師與他們父母進行了長時間面談和溝通,終于決定了要繼續參加考試,因為在成都考很困難,所以他決定回老家參加中考繼續學業。我們這個教師團體挽救了這個差點被放棄的孩子??梢姡己玫募倚贤ㄗ罱K可以雙贏。
作者:龍敏 單位:成都高新區新科學校
- 上一篇:應用型高校工科專業畢業設計論文
- 下一篇:產品設計專業畢業設計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