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管理學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4-26 08:23:36
導語:高職管理學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生在管理學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其一,學生在課堂上存在消極學習行為。超過90%的學生在問卷調查中表示沒有出現缺勤或者遲到的行為,但是這種考量方式并不能直觀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230份有效問卷顯示,大約40%的學生在課堂上看手機或者無關的書籍等;大約50%的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記筆記的習慣;超過90%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意參與和老師、同學之間的互動。表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存在消極學習的態度和行為。其二,學生在課外學習中存在消極行為。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盡管學生表示會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但是并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進一步學習相關資料的習慣。這表明學生在課外也存在消極學習的態度和行為。其三,學生在學習中的滿意度不高。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課堂教學、課堂討論和課程考核方式三個方面滿意度不高。
二、學生在管理學課程學習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少高職院校采用普通本科院校的培養方式,沒有明確自身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具體表現在:一方面,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了企業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沒有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僅僅強調單一的專業技能。這樣的教育模式使得很多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知識面狹窄,缺乏相關專業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二)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管理學是一門基礎性的理論課程,在課程設置上應根據不同的專業屬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高職院校由于忽略了專業屬性而進行統一的課程設置,使得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三)教材選用和使用存在缺陷。教材中缺少相關的實踐內容,不符合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一些教材的相關內容和我國目前的國情也不吻合。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缺少師生間的互動,在教學中完全依賴教材,這樣的授課方式使得學生脫離實際,不利于今后個人的發展。(四)課程實訓教學存在不足。其一,校內的實訓教學環節薄弱。一方面,有些學院對管理學課程的實訓資金投入少;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很難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無法提升其管理能力。其二,課程實訓教學模式有待創新。在課程教學中,過于依賴課堂教學而忽視課后的實踐操作,學生僅僅依靠教材獲取知識,缺乏在實訓實踐中的感悟,對于管理原理的理解和實際應用缺乏足夠的體會和認識。這些問題亟待在教學中解決。一些高職院校把實訓教學變成了教授知識和舉例的結合,學生缺乏實際的操作,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其三,教師自身實踐經驗不足。高職院校在該課程教學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相關專業的教師缺少企業管理的實際經驗,對企業管理缺少切身體會和深入理解。其四,校企合作實際操作難度大。缺乏校企合作的具體事務,學生在企業中變成了企業的臨時工人,實訓崗位與本專業關系不密切甚至無關,學生無法在企業的實訓中鞏固專業知識、提升管理技能。
三、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重新定位課程功能。管理學課程的功能定位如下:第一,學生通過這門課能夠較為清晰地了解管理類基本知識;第二,讓學生知道掌握這門學科對其步入社會后的重要作用;第三,培養學生的職業敏感性;第四,讓學生逐漸學會以專業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事情,能夠敏銳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第五,使學生具有職業操守。(二)充實教學內容。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將最新理論教授給學生。另一方面,加強實踐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多用案例分析法,以便學生理解。同時,還要根據不同專業學生需求調整教學目標和授課深度。(三)改革教學方法。1.引入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第一,體驗式教學法。教師要結合實例對書本知識進行深度剖析,引導學生對實例進行思考并尋找支持自己論點的依據,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意見。在此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認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及收集資料的能力。通過小組之間的辯論等,讓學生對專業知識有更深的認識,同時,同學之間相互討論也能活躍課堂氣氛,增添學生的學習樂趣。第二,視頻案例輔助法。視頻文件能夠搭載各種各樣的信息,能大大豐富教學活動的內容,能夠引領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加深學生對于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播放相關視頻,學生能夠結合書本知識,對實際工作過程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第三,將慕課、翻轉課堂引入教學。慕課、翻轉課堂開啟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合理利用慕課、翻轉課堂,找到網絡與課堂教學兩者之間的平衡點,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提前進行思考,教師則負責在課堂上對專業知識進行深化、解答學生的疑問等。2.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促進實訓基地建設,合理利用現有資源:一是企業資源。院校與企業之間開展合作。企業參與教學,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雙方共同為學生的就業環境搭建一個適宜的平臺。二是社會資源。高職院校應當及時了解管理咨詢公司、職業資格鑒定中心、行業協會等方面的訊息,為學生提供最新的社會就業資源,并以此開展教學活動。三是內部資源。高職院校要加大資金投入,支持實訓基地的建設;制定激勵措施,發掘人才、鍛煉人才。(四)改革考核模式。期末成績不能作為考核學生優異與否的唯一指標,應當將考核納入日常教學中。建立學習小組,選出組長。每周由教師布置任務,小組成員在業余時間查找相關資料,拿出解決方案。每組學生之間互相打分,然后教師為每個學生打分。教師布置討論題,各小組進行準備并在課堂上進行論述,教師給予評分,計入期末考核分數。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同學都真正參與進來。
四、結語
管理學這門課程在網絡和智能背景下發展很快,需要及時根據大數據分析用戶群體的消費趨勢。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幫助他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真.基于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管理學》多元化教學模式探索[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4(6):70-72.
[2]劉丹.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方案設計[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11):245-246.
[3]陳又星.基于“2+5”模式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3(8):132.
[4]蘇悅娟.廣西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同質化及教學改革研究[J].大眾科技,2013,15(6):245-247.
作者:王曉航 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 上一篇:公共管理學反思與修正
- 下一篇:管理學課程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