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云就業”服務路徑探索
時間:2022-01-21 04:21:12
導語:高校畢業生“云就業”服務路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疫情暴發這一特殊歷史時期,大學生群體中受影響最大的是畢業生,他們不得不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加之經濟下行,以及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局勢,高校畢業班輔導員應充分發揚斗爭精神,迎難而上,因勢而新,用心用情,堅定工作信心、優化網上服務、引導積極就業、促進網上簽約、抓實困難幫扶、關注風險隱患。合力做好疫情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使學生順利走向社會。
關鍵詞:疫情;云就業;高校畢業生
受到疫情的影響,2020年高校春招形勢低迷,特別是進入四月份,企業的招聘需求顯著降低,招聘量減少。從北京高校統計數據來看,學生的簽約進展相對放緩,畢業生整體就業節奏被打亂,研究生面試延期、公務員招錄延期、畢業生實習取消等諸多不利因素使畢業生就業出現“空檔期”[1]。教育部表示今年高校主要工作圍繞畢業生就業展開。高校輔導員作為落實教育部各項就業政策的中間環節,也是感知學生就業情況的基層教師,在圍繞高校畢業生提供精準高效的“云就業”服務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黨和國家對就業工作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并多次強調“高校用人單位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供需對接,對高校的畢業生進行就業幫助”,“要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讓學生能夠順利地、盡早地就業”[2],新要求新指示也是輔導員在疫情期間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依據。2020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特別強調“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群的就業工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3]進一步強化了今年畢業生工作的重要地位。總理多次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畢業生就業工作,十二次作出重要批示,特別明確要求,要采取更大的力度、更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好今年畢業生就業的問題[4]。作為高校輔導員,在了解新的就業政策、新的就業的渠道、新的就業的途徑后,應及時把就業信息輸送到學生中。
一、認清就業形勢,堅定就業信心,為高校畢業生注入戰必勝的“強心劑”
2020屆畢業生總的就業基本形式受到四種因素的疊加影響。一是高校畢業生數量增加。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余人,同比增加40萬人,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341萬,同比增長51萬人,漲幅21%[5]。二是疫情加劇就業困難。疫情防控工作對經濟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企業生產受到限制,社會活動大面積延誤,較低的市場需求對大學生就業產生了深遠影響。由于大學生求職的過程受到多重制約限制導致需求下滑,線下的招聘幾乎全部暫停,導致企業和學生不能面對面溝通,實習實踐也全部停擺。三是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經濟下行的壓力增加,對中小微企業來說更加困難。據統計,截至三月底,企業招聘下降20%,中小微企業的招聘需求下降60%[6]。同時公務員的招錄、考研的復試等壓力均與往年相比延后,導致學生中出現慢就業的現象,截至四月底北京高校畢業生簽約率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7]。四是中美的戰略博弈已經從貿易向多個領域蔓延,對于高校畢業生留學深造產生一定影響,嚴峻的形勢也導致學生心態出現焦慮。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輔導員需要轉變傳統就業工作模式,讓學生做到兩個理性的認知:認清大環境,找準小位置。對于慢就業、不就業的現象,以馬上行動來緩解就業焦慮,先就業,再擇業,推動學生積極就業。應該看到就業的本質是經濟,國家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對就業的影響是短期的,有限的,可控的。積極發揮作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困難,把握學生思想動態,理性分析,沉著應對,堅定穩住就業信心,把疫情帶來的困難,轉化成新的機遇。
二、拓寬就業渠道,積極就業引導,為高校畢業生構筑無阻礙的“信息橋”
1.加強就業引導。要盡力地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就業進展,做到情況清,底數明。掌握畢業生的就業動態數據。對于未就業的畢業生,建立精準臺賬,加強點對點的就業形勢教育。對于綜合競爭力稍差的畢業生,如不夠自信、溝通表達能力較差、心態較焦慮等學生群體,要重點在提升學生的能力方面下功夫,可以通過線上談心談話、主題班團活動等方式加強對學生就業心理的疏導。對于考研失利計劃繼續考研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對于勵志復習一年再考研的學生應予以支持和鼓勵。對于借考研逃避就業的學生,應對其講明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優勢,一味逃避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其積極就業。對于綜合競爭力較強的學生,鼓勵其盡快在錄取意向中作出抉擇,以釋放被占用的就業資源。對于慢就業學生,督促其留意招聘網站、學校發出的招聘信息、線上招聘、線上面試、線上答題等機會,勇敢地去嘗試,尋求就業機會。2.拓寬就業渠道。普及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畢業生參與“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對有志愿投身國防建設、教育事業、科研事業的學生,鼓勵其報名大學生征兵入伍,補充教師隊伍,擔任科研助理;鼓勵更多的畢業生面向社區的需求進行創新創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達到倍增效應;引導學生緊密關注高校就業網站和各社會招聘網站,建立就業信息群組,共享崗位信息,架起無阻礙的“信息橋”。引導本科生向第二學士學位發展,開展過渡性的學習,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同時為國家建設培養復合型人才。3.挖掘新業態。疫情期間的工作模式發生劇烈變化,企業、單位不能再以傳統聚集的方式工作,甚至停工停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在另一方面催生出新的工作模式和職業形態。這些新職業主要集中在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例如網約配送員、康復護理、互聯網網購平臺,高校輔導員要深刻理解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及對社會應急管理的需要,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動態,抓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發展趨勢,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
三、優化網上服務,抓實困難幫扶,為高校畢業生鋪就通羅馬的“畢業路”
1.優化網絡服務。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下,企業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就業信息的獲取渠道從之前的線上線下多舉措并行到現在的單一線上模式,海量的信息缺乏精準定位。目前階段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互聯網+”就業,優化線上的服務。高校輔導員要幫助學生做好信息的篩選加工,做好信息的精準推送,把著力點放在促成簽約或達成就業意向上來。注意問題導向,如供需信息的不對稱導致的崗位等人和人等崗位等現象。通過24365等平臺,以云端求職、云端面試等方式實現就業,推進網上簽約。引導學生開闊眼界,全面撒網,重點捕撈,利用好各種網絡招聘會的機會,圍繞產業鏈形成上下游組合,探索組團式應聘。嚴格執行上級部門對高?!巴Un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措施安排,結合畢業生專業定位行業特色,充分利用互聯網公益直播課、精品慕課等,將22個線上課程平臺的2.4萬門在線課程與虛擬仿真的實驗課程推廣到每一個學生的內心深處去。依托校友群體,對于求職意向迷茫的同學可以利用“學職平臺”定位其就業需求。2.加強工作互動。從做好就業服務的工作角度,輔導員要加強與就業工作隊伍、班主任老師、研究生導師協同聯動,形成合力,堅持守正創新,在保證就業輔導工作的同時,還要在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方面創新。整合社會資源更好地形成幫助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合力。依托“學信網”中的職業百科開展職業生涯咨詢工作室。做好就業創業服務,特別關注教育部層面的24365平臺上推出的就業信息。對于重點群體,如學業課程困難、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要多關注、常溝通,展開分類指導,提供一對一就業幫扶,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崗位推送工作,給這些學生實際的幫助。同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幫扶也是一項政治性任務,對于扶貧攻堅具有政治意義,輔導員要關注國家政策,參照校方指導,了解發展趨勢,學習新興業態,探索就業方向,將工作做實做細。3.防范就業風險。對于就業中的風險和隱患,輔導員應保持較高的政治敏銳性,提高防范意識。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復產復工、復商復試也在逐漸恢復。但高校畢業生并不能馬上回到學校,所以作為輔導員要了解當前畢業生的思想狀態、就業狀態,想辦法紓解焦慮的情緒,幫助畢業生解決實際困難,爭取把疫情對就業的影響降到最低。同時隨著畢業季的臨近,做好畢業生離校工作,提醒學生提早準備畢業離校事宜,將尚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妥善安置。這期間,一些困難和問題,可能會在網上越來越多地出現,輔導員應積極關注網絡輿情,以大概率的思維應對小概率的事件,以確保整個就業工作的安全穩定。對于畢業班的高校輔導員來說,最大的成功就是幫助學生順利就業,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前途和未來。疫情下的就業工作也是相互促進成長的過程,輔導員有責任為應屆畢業大學生注入“強心劑”,構筑“信息橋”,鋪就“畢業路”,特殊時期吹響戰“疫”集結號,引領廣大青年緊密團結在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必勝的信念,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奪取抗擊疫情斗爭的勝利。
參考文獻:
[1]屈的鵬.大學生精準就業途徑探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10):20-21.
[2]中國民族報.讓學生順利畢業、盡早就業,國家民委直屬各高校多措并舉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EB/OL].(2020-03-03)[2020-04-10].
[3]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EB/OL].(2020-02-15)[2020-04-10].
[4]人民網.采取更多市場化辦法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千方百計保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總體平穩[EB/OL].(2020-06-03)[2020-09-20].
[5]毛麗萍.湖北省政協教育界別委員建言破解疫情下就業難—大學生就業扶持政策要“摸得著”[J].湖北政協,2020(6):14-15.
[6]中國經濟網.春節后三周小微企業招聘需求“回血”兩成[EB/OL].(2020-02-27)[2020-09-20].
[7]黃永斌.大學畢業生“慢就業”現象透視及引導[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4):51-54.
作者:谷子騫 仝澤民 單位:1.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2.東華大學黨委組織部
- 上一篇:“課程思政”在《管理學原理》的應用
- 下一篇:表現性評價在數學教學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