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20 05:44:00

導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論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本文力圖從分析大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入手,尋求緩解和消除大學生逆反心理的途徑和方法,以期從某些側面來排解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種種障礙,最終幫助青年人樹立起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往往面臨學生的“逆反心理”問題。問題的存在,不僅常常阻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實際效果,而且還會造成部分學生與思想教育者的對立情緒。因此分析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好大學生逆反心理的疏導工作,研究克服逆反心理的途徑和方法,具有現實意義。

一、部分大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產生的,因此教育過程的諸個要素以及教育的途徑和載體都有可能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

1.受教育者

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是社會實踐活動和教育活動的主體,也是逆反心理的實際“持有者”。因此,分析大學生自身的特點顯得至關重要。引發大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好獵奇心理導致

大學生求知欲強,敢于接受新觀念、新事物,對自己沒有涉獵過的領域、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對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感到神秘和向往。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說教性,而大學生容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通過自己從外界獲得的一些理論、觀點與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理論、觀點進行辯駁,而在這辯駁過程中,如果他們的好奇心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他們的疑問沒有得到合理解決,他們就容易產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2)好勝心理導致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大學生正處于心理斷乳期,此時人的思想活躍,目光敏銳,不拘泥于成見,凡事批判性強,好勝心切,自我表現心理強烈,愿意標新立異,喜歡鶴立雞群,因此有時會故意采取與他人相反的態度。

(3)極強的自我意識的結果

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在逐步增強,他們迫切希望擺脫對成年人的依附,對任何事物都持有批判態度,為了滿足自我表現和引人注意的需要,行為上有較強的反控性。加之,現在部分大學生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然而由于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尚未成熟,有時看問題,做事情難免有失偏頗,結果會事與愿違,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便會產生逆反心理。

(4)濃厚的獨立意識的結果

大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的條件,獨立的意識也日趨增強,但是,這種心理長期得不到老師、家長的理解、認同,而他們的愿望又常常難以實現,挫敗感日漸嚴重,造成了獨立意識受阻。于是少數學生就以懷疑、漠視、反對等消極態度對之,常此以往,逆反心理就會形成。

(5)人生態度和閱歷缺乏的結果

青年大學生缺乏實際生活的鍛煉,社會閱歷淺,世界觀、人生觀尚不穩定,易受社會各種思潮左右,易于偏激,產生很大的主觀隨意性。他們看問題想事情往往過于簡單,甚至相當片面。在成人看來,大學生的行為有時未免幼稚簡單,但是大學生卻認為這是對其人格的不尊重,于是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2.教育者方面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計劃者、組織者、實驗者,在與大學生的矛盾關系中,往往占據著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教育者自身存在瑕疵,往往會導致教育對象產生逆反心理。這其中的因素有如下幾個方面。

(1)教育者采用的方式方法不當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的智慧和創造能力??墒窃诠ぷ髦杏械墓ぷ髡咚枷虢┗椒C械,引起了大學生的反感。

(2)教育者放松自我修養、降低自我要求

做人的思想工作最講究的就是以身作則。但是現實中,一些思想教育者的素質不高,難以為人師表。有些思想教育工作者實施教育缺乏理論性、科學性、藝術性,達不到有效教育的目的;有些思想教育者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難以服人;有的處理問題形式簡單、粗暴,不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這樣的教育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對立情緒。

(3)教育者自身對待工作的態度

雖然,大多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忠于職守,愛崗敬業,但是現實生活中仍有的人對自己從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錯誤認識。有的人把這項工作當成日后飛黃騰達的“跳板”;有的把這項工作當作退居二線的“閑職”,抱有這種錯誤認識的人,在工作中表現出敷衍塞責,濫竽充數,“混飯吃”的態度使學生們十分的反感、排斥,逆反心理自然就產生了。

3.教育環境方面

目前,社會上還存在形形色色的丑惡現象。黨內一些腐敗分子違法亂紀,嚴重玷污了黨的形象,損害了黨的威信,敗壞了社會風氣;一部分人中流行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也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影響著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向。使部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懷疑抵觸情緒,引發了逆反心理。此外,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帶來的“負面效應”與學校的正面教育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很容易造成大學生的逆反心理。

二、預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措施

大學生中存在逆反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現象,它影響學生正常的思想情趣,這使他們偏激、煩惱、走極端,甚至是喪失信心,教育者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克服這種不良的心理現象,具體說,要做好以下幾點。

1.以理服人。大學生一般都在20-25歲之間,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而且他們大多識大體,明事理,教育者在做思想工作時,要通過事實說話,以說理為主,以理服人,力求做到理論上的灌輸、思想上的引導和行為上的嚴格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把教育的針對性理論的深刻性與趣味性融會貫通起來,不能空話太多,不能泛泛而談,力戒膚淺。

2.以心相交。大學生無論是心理還是情感都沒有完全成熟,經常會需要別人發自內心的關懷、愛護,教育者應經常和他們溝通聯系,充分了解學生,與他們建立相互坦誠,彼此信任的良好感情,力求做心靈相融,情感相通,說理與關心相結合,教育與服務相結合,在一點一滴的關心和真真切切的服務中尋找理想教育的共鳴點。

3.圍繞焦點開展工作?,F代大學生已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關心社會發展,但對于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又認識不清,如果不能及時給予回答和解釋,“熱點”就變成疑點。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學生關注的焦點,圍繞焦點開展工作,以平等討論、民主協商的方法解他們思想疙瘩,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

4.重身教。身教勝于言教,大學生們不僅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因此教育者不僅要學會以理服人,更要以模范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和帶動學生。教育者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知識上、能力上等各方面都更高一籌,以自己的形象魅力去感召學生。

5.批評教育要講究方法。批評不像表揚和贊美一樣容易被人接受,有時不講方法,會適得其反,極易引起學生的逆反情緒,因此,教育者在批評學生時一定要特別講求藝術,注意方法。如果在弄清事實真相的基礎上,選擇在適當的場合,運用恰當的語言,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智賢.心理學大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457.

[2]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湖北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