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有效德育情境構建思考
時間:2022-07-07 09:30:36
導語:學校有效德育情境構建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有效德育情境是指教師按照德育目標和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并能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情境。在學校德育中,通過構建具體的問題情境、生動的故事情境、豐富的活動情境、真實的生活情境等方式,可引導學生不斷提高道德認知水平,加深道德情感體驗,強化道德行為養成,塑造良好道德品質。
關鍵詞:德育情境;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生活情境
在多年的實踐探索中,我們發現影響小學德育實效的主要問題是德育方法不切合學生實際。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教育者要堅守兒童立場,強化德育的生活性、情境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受體驗、移情共感中經歷知情意行品德要素形成過程,進而促進心靈成長。
一、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
當下的德育方法存在如下突出的問題:一是重灌輸,輕啟發。如今小學的德育大多數重視德育知識的傳授,學生對于教師講的道理都是似懂非懂,真正能銘記于心的不多。二是重說教,輕體驗。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教師習慣采用說服教育,習慣于講大道理,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征,忽視了學生真實的情緒體驗,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生命體驗。三是重形式,輕實效。學校德育表現出嚴重的形式主義:表面上看,德育方法新穎獨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活動過程有聲有色,活動總結完美無瑕;但實際上,學生思想上的感悟幾乎沒有,德育認知并沒有得到內化,道德水平并沒有得到提升。
有效德育情境是指向兒童道德發展的情境,具體是指教師按照德育目標和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并能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情境[1]。換言之,有效德育情境的建構是為了促進兒童品德的形成,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理解:(1)有效德育情境的核心價值是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2)有效德育情境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觸動學生的情感,通過“移情育德”,最終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發展。(3)有效德育情境的基本特征:一是明確的目的性。創設一定的德育情境體現著教育者對德育方向的深刻理解、對德育目標的積極追求,以及對學生道德價值取向的正確引領。二是豐富的體驗性。情境體驗是有效德育情境的核心因素,根據德育的目標和內容,引導學生經歷各類情境體驗,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在這些體驗活動中形成和升華。三是深刻的教育性。有效德育中的情境都有著豐富的教育特質,也融合著多種教育方式。有效德育情境的價值追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激發思想道德情感。情境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因素,可以激發、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其在情境活動中“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從而使其思想道德情操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陶冶和提升[2]。二是提升思想道德認識。通過德育情境啟發學生的道德思維,讓學生在積極的反思、主動的意會中提升思想道德認識。三是啟發思想道德智慧。良好的德育情境讓抽象的道德知識形象化,讓枯燥的德育內容生動化,讓程式化的德育過程生活化、藝術化,讓機械化的德育方法情感化、人性化,讓學生思想道德智慧在不知不覺中得以生長。四是提升思想道德能力。內化于心的道德知識一旦遇到豐富生動的德育情境就很容易被喚醒,被提取,從而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道德判斷力、道德思維力、道德實踐力就能不斷得到提升。
三、有效德育情境的構建策略
1.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杜威認為,道德教育的實質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以決斷的問題作為困惑點和矛盾點,創設兩難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溝通、對話進行心靈重塑,在懷疑、討論、認同中產生認知沖突,從而提升道德認識水平。一是以真實生活為焦點創設問題情境。受生活經歷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多元文化特征,生活中的善惡美丑常常交錯在一起,使他們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矛盾沖突。例如:因為起床晚了導致上課遲到,跟教師說堵車就可以免去批評,是說真話還是找個理由推脫?教師可以創設類似這樣的來自學生生活的兩難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直接或間接地考驗學生的良知與正義。二是以認知沖突為難點創設問題情境。遵守規章制度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在生活實際中卻容易讓人陷入兩難境地。例如:幾個同學一起外出游玩,一個團隊游戲項目需要5個人一起參加。游樂場規定要滿12周歲才能參加,其中有個同學還差幾個月??粗锇閭兙鸵驗樽约憾娌怀蛇@個游戲,這位同學不知道是說出真相還是隱瞞實情。此問題情境讓學生陷入“情”與“法”的兩難之中,引起他們道德認知的沖突,在討論和艱難取舍中學會權衡,在化解道德沖突中實現自我抉擇、自我教育。三是以價值引領為重點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學“為了集體的發展”這一課時,教師設計這樣的問題情境:你是學校棒球隊成員,省小學生棒球比賽在本周末,正巧與你的鋼琴考級在同一天,這時你該怎么選擇呢?隨后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不斷設“難”,使學生漸漸明晰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出現矛盾時應堅守的態度,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道德思考。2.利用生動的故事情境,加深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事業感、自尊感和羞恥感等等[3]。教師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式,通過講述具有教育意義和啟迪心靈成長意義的故事(包括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生活故事等),將道理轉化為故事,以事說理;把說理轉化為敘事,敘事明理。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流動在校園中的故事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共情明理”,學生的情感在動人心弦的故事中被催生,情緒在感人至深的情境中被感染。這種方式簡單易行,深受一線教師的喜愛和學生的歡迎。3.構建豐富的活動情境,強化學生的道德行為養成。學生的道德行為往往在“情感體驗―認知感悟”的過程中養成,教育者可在游學、歷奇、游戲等各種健康有趣富有教育價值和意義的活動中創設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獲得認知感悟和道德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是在角色“演悟”式活動情境中導行。主要以在情境中扮演角色、在扮演中體驗情感、在體驗中感悟道理、在感悟中升華品德為品德形成的具體程式。比如在以“人與自己”為主題的自信教育中,教師帶領學生開展一系列培育自信的活動:首先,關注班級環境的創設,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一個學生作品的展覽館,學生就是環境的創造者,置身于“我能行”的環境中;其次,關注活動過程的情境創設,開展“今天我值日——值日領讀、值日班長、值日班主任”“今天我當家”“假如我是小市長”等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學生理性認識人與自己的關系,從而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二是在儀式體悟式情境中導行。主要以在儀式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理、在明理中導行為品德形成的具體程式。比如在以“人與他人”為主題的感恩教育中,我們組織三年級學生隆重舉行“十歲成長禮”,學生講“我的成長故事”,穿過氣球鮮花扎成的“成長門”,走過紅地毯,佩戴成長紅絲帶,進行“我十歲了”宣誓活動。在儀式感十足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理性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懂得感恩,敢于擔當,強化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是在實踐互感式情境中導行。主要以在活動中交流、在交流中溝通、在溝通中互動、在互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為品德形成的具體程式[4]。比如在“人與社會”為主題的責任教育中,我們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開展“我是小小志愿者”活動;開展“我當小導游”活動,讓學生利用節假日去當地博覽園、紀念館等德育基地當義務導游。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體驗著人與社會的關系,學習著與他人共處之道。4.通過真實的生活情境,塑造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杜威認為,直接的道德教學只能讓學生學到“與道德無關的,對行為沒有影響,即不使行為變得更好或更壞的觀念和片段知識”,而“能夠影響行為,使行為有所改進和改善的道德觀念”這樣的教育效果只有通過學校整體生活才能獲得。李鎮西也認為,德育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只有進入真實的生活情境,學生才能對誠實、自律、平等、尊重等產生比較真實而親切的感受和理解。一是把學校的每一處景點都建成育人情境。譬如:為培養學生誠信的品質,李鎮西在教學樓下建了一個很大的開放書吧。開放書吧一方面是為了便于學生課外閱讀,另一方面是營建一個真實而自然的德育情境——面對喜愛的圖書,學生能否經受得住誘惑?開放書吧成為考驗學生道德的情境,學生體驗到的是經受考驗后的成就感、犯錯后的恐懼與自責以及有錯就改后重拾的自信。學校要多創設類似這樣的德育情境,課堂上、餐廳里、花壇中、操場上、洗手間、走廊里……處處都隱藏著的德育的資源,需要我們去發現,去開掘,去利用。二是讓學校每一個教師都成為育人情境。教師的言行影響著學生的言行,這是真實自然而有效的德育。譬如,要培育學生的平等意識,與其費盡心思地教育,不如潛移默化地熏染:課堂上,學生齊聲問好,教師真誠回應;校園里,師生相逢,學生主動問好,教師積極應答;要求學生知錯就改,教師也要主動認錯并積極改正……這種言傳身教能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學生。要把學校建成一個育人的場,教師就是最好的德育情境。德育更多的是營造一種生活的情境、一種和諧的氛圍、一種文化的氣息……真正的德育,就是努力讓師生都共同生活在一種充滿道德意義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彼此學習,情不自禁地互相感染[5]。
參考文獻:
[1][2]徐嫻.學校情境德育探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2.3.
[3]尚穎.心理學原理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7:15.
[4]李季,梁剛慧,賈高見.小活動大德育: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的設計與實施[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23.
[5]李鎮西.教育為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46.
作者:張蘇姝 單位:江陰市徐霞客實驗小學
- 上一篇: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發展現狀分析
- 下一篇:汽車專業實踐教學效果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