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多元文化下學校道德教育
時間:2022-02-25 11:34:03
導語:淺析多元文化下學校道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多元文化的產生、發展及傳播一方面豐富了學校道德教育的內容,促進了學校道德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給學校道德教育帶來諸如德育內容的兩難、主流道德價值的淡化、道德相對主義的出現等問題,因此,學校道德教育應更新德育理念、突出德育重點、明確德育內容,使學校道德教育更具實效性、針對性,符合社會發展進程。
關鍵詞:多元文化;文化;道德;道德教育
一、多元文化的產生、發展及傳播
(一)多元文化的產生。早在20世紀的20年代,多元文化這一概念就已出現,而在20世紀中葉以后,其影響力逐步增大,成為一種社會思潮引發人們的關注[1]。多元文化指的是在一定時期、一定社會共同體中同時存在著不同種類的文化,它們不僅相互聯系而且各具特征,是不同群體之間倫理道德規范、思想價值觀念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日常行為處事上的差別。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多元”不僅僅指表面意義、表現形式上的文化差異,如不同的語言文字符號、各異的飲食習慣、獨特的服飾穿著等,更指的是文化的深層內容,如倫理道德、價值觀念、思維傾向、精神追求的多樣性、差異性。(二)多元文化的發展及傳播。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等新興科技的興起,促進了多元文化的發展。首先,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類的普遍交往推進了多元文化的發展。在早期的人類社會,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交往程度不夠,文化基本上是以各自孤立的狀態產生、存在的,人們按照各自的價值取向、風俗習慣生活。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不同群體之間的交往日益密切,“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2]”。不同族群、不同國家的文化逐漸被了解認識,多元文化也由此應運而生。尤其是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縱深發展,各國更大程度和更深范圍的進行交流交往,曾經的傳播藩籬被打破,不同文化之間出現了互相交流乃至融合的趨勢,從而促進了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其次,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意識的學說中曾提到:“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3]”而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也受到同一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伴隨著我國經濟縱深發展所帶來的深刻而又復雜的變化,經濟成分、利益主體日趨多樣化,人們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形成的各不相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價值取向的多元化進一步促進了多元文化的發展與傳播。此外,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新興科技的發展,現代通信設備的廣泛使用,時間與空間的束縛被打破,人們隨時隨地都能接收到來源不同、內容豐富的信息。由此,在現代傳媒工具的推進下,人們不斷地認識、了解到了多樣的文化。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
多元文化對學校道德教育存在著深遠的影響,對不同民族、各個國家優秀多元文化的吸收借鑒是進行道德教育的現實資源,這些多元文化充盈了人類的智慧寶庫,既能豐富道德教育的內容,又能營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圍,促進了學校道德教育的發展。此外,多元的文化賦予學生更為寬廣的視野,更為豐富的思想,為學生展現多樣的選擇范圍和價值取向,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除卻多元文化對學校道德教育的積極作用,它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一)學校道德教育的兩難。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學校的道德教育面臨兩難的困境:是將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排除在學校德育內容之外,只進行主流單一的道德教育還是更新學校道德教育觀念,以多樣性的價值取向取代同一性的價值取向?如果學校只對單一的主流文化、價值觀念進行教育,雖然它的教育內容很明確,但是這種情況卻既忽視了多元文化的存在這一客觀現實情況,又忽視了受教育者想要對多元文化進行了解認識這一客觀現實需求,可能會引起學校道德教育與多元文化的矛盾沖突。如果吸收接納多元文化中蘊含的道德取向、價值觀念,便失去了統一的價值判斷與選擇標準,可能又會引起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等方面的矛盾與迷失。當教育學生遭遇困難要挺身而出時,學生可能說“生命第一”,“最重要的是確保自己的個人安?!?;當教育學生要以集體利益為先時,學生可能會從個人至上、個人主義的角度出發,說“捍衛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更重要”。由此可見,多元的文化和價值取向在學校道德教育中的沖突與矛盾使教師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該教“什么”價值?教“誰”的價值[4]?(二)社會主流道德價值的淡化。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是文化的本質與核心。在傳統社會中,我們奉行的是主流單一的文化,在此條件之下學校道德教育也實施單一的文化原則,向人們傳遞單一的價值取向,并且社會的主流道德觀念、價值取向是與我國單一的傳統文化合二為一的。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元的文化動搖了人們的思維模式與道德觀念,沖擊了社會所倡導的主流價值取向。此外,不同的文化背后蘊藏著不同的意識形態,代表著不同的道德觀念與價值取向,當與主流意識形態相悖時,可能會影響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尤其是對于社會閱歷尚淺、生活經驗不足的青少年來說,在還沒有形成穩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時,面對良莠不齊的多元文化,可能會遭受腐朽文化的沖擊與誘惑,對新鮮事物簡單化、片面化的理解使其對主流意識形態產生懷疑與否定,更有甚者可能會產生信仰危機進而出現道德危機等情況。比如西方思潮中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等價值取向的出現正在不斷地沖擊我國傳統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主流價值觀念,使我國主流價值取向不斷被淡化。(三)道德相對主義的出現。不同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不同國家的基本國情造就了文化內容的多元化與差異性,在不同話語背景下,各文化道德理念似乎都有其內在合理性,在這一邏輯下,不同價值取向的文化為我們的社會生活樹立了多元的價值評判標準。然而這一情況可能會導致我們的社會生活缺少一個客觀權威的價值評判標準,進而陷入道德相對主義的陷阱。道德相對主義指的世界上沒有普遍的道德原則,不同的人或不同的社會都有各自不同的道德價值或信條,不存在絕對的道德權威,所有的道德都是相對的[5]。道德相對主義認為沒有普遍而統一的判斷標準來評價倫理道德,其代表性觀點有“道德無所謂對與錯”、“每個人的價值判斷都同樣是正確的”、“所有的道德都是相對的”等。這種思想,完全否認了學校道德教育的存在意義。當喪失辨別是非的能力,缺乏主流權威的價值評價標準時,當是與非、黑與白、美與丑、善與惡的劃分界限越來越模糊時,可能就會出現道德無序和混亂這一嚴重情況。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學校德育的對策
對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學校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可在學校德育理念、德育重點與德育內容幾方面進行更新完善,以滿足多元文化對學校德育的要求。(一)更新德育理念:民主、開放德育理念的生成。在傳統的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教授符合主流文化的道德觀念與價值取向,以一套一成不變的、規范化的價值觀念去引導學生的言行舉止與思想觀念,從而使學生形成符合主流文化思想的道德品質。而對于與之相悖的道德觀念與價值取向,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采取回避或者不提及的態度。但如今學生已經不再滿足于這種單向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了,這種教育方式甚至還會引發學生的不滿質疑甚至逆反心理?;谶@一現實情況,我們應倡導一種民主開放的德育觀念:充分利用學生的能動性、積極性,鼓勵學生在對各種道德觀念與價值取向充分了解、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各抒己見,形成符合個人發展或符合時代要求的道德品質。需要注意的是,學生還沒有形成完全成熟的道德選擇判斷能力,其道德觀念的形成不能完全依托于學生自主的選擇,這種民主開放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師一定的積極引導上的,并不是任由學生在良莠不齊的多元文化中沉浮、迷失。(二)突出德育重點:道德選擇、判斷能力的培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存在著五花八門、迥然不同的文化形態,教師們沒有辦法幫學生一一判別、向學生解釋孰是孰非;同樣,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形式也不能滿足現實社會的需要。在這一背景下,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柯爾伯格的“道德兩難法”就是旨在培養兒童的道德認知與選擇能力。教師不再簡單的告訴學生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而是在道德沖突中讓學生積極思考,自己分析面臨的復雜道德問題,學會用自己的理智判斷問題并做出決策。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學校道德教育不再是教學生遵從哪一價值取向,而是要教育學生判斷選擇的能力,一方面要使學生建立自己的價值評價標準與是非觀念,一方面要具備判斷他人道德行為、道德觀念的能力。(三)明確德育內容: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若是缺乏統一的價值評價標準來引領人們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那么人們將極易落入道德相對主義的困境,使人們出現價值取向的迷失。因此,作為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一元的價值導向,重視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與教育。我們應加強社會主流文化的教育與宣傳,踐行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防止西方社會思潮中部分文化思想的侵蝕。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客觀存在的其他外來文化、非主流文化等多元文化內容,我們也不應簡單回避或一味排斥擯棄,而應該用寬容、理解的態度去了解接受,承認文化的差異性與多樣性并尊重其存在的價值。同時對于其他優秀的文化,在與社會主流文化、核心價值觀不對立沖突的前提下,也應進行學習借鑒,從而形成文化的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鄭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
2]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5
[3]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4]馮建軍,提秀雷.多元價值時代需要怎樣的道德教育[J]人民教育,2009(11):2-5
[5]程紅艷.道德相對主義時代的公民道德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5(8)20-27
作者:陳宣汝 單位: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育傳統文化方向探析
- 下一篇:高校圖書館弘揚傳統文化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