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兩課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29 01:58:00
導語:價值觀兩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式教學價值觀關系到社會、教師、學生對“兩課”的教學價值取向,關系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選擇。認真分析和研究“兩課”教學價值,進行教學價值設計是成功進行“兩課”教學改革的基礎和前提。
關鍵詞教學價值觀價值取向基本價值價值結構
Abstracttheteachingvaluesrelatethesociety,theteacher,thestudentto"twoclasses"theteachingvalueorientation,relatesthecoursecontent,theeducationalmodel,theteachingmethodchoice.Earnestlyanalyzeswiththeresearch"twoclasses"theteachingvalue,carriesontheteachingvaluedesignisthesuccesscarrieson"twoclasses"theeducationalreformfoundationandthepremise.
Keywordteachingvaluesvalueorientationbasicvaluevaluestructure
教學價值觀,是指教學活動和教學主體需要的關系,即教學活動應該滿足教學主體的哪些需要。相應地,“兩課”教學價值觀就是“兩課”教學活動和“兩課”教學主體需要的關系,即“兩課”教學活動能滿足“兩課”教學主體哪些需要。很明顯,“兩課”教學價值觀關系到社會、教師、學生對“兩課”的教學價值取向,關系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選擇。因而,對“兩課”教學的價值分析和價值設計是成功進行“兩課”教學改革的基礎和前提。
一、“兩課”教學的價值分析
從教學論的發展看,傳統教學觀都把教學價值直接指向知識,認為"傳授生產經驗,獲取實際知識"是教學的首要價值。例如,著名的教育家赫爾巴特的教學理論,就強調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使學生獲得實際有用的知識?,F代教學論在強調教學的知識價值的同時,其主要價值取向,越來越集中于智力的開發、能力的發展。例如,佐藤三郎從智力發展過程、教學結構、發展學習與直覺思維、內部動機與智力開發四個方面歸納了布魯諾教學論的基本結構。另一位課程現代化的典型代表贊科夫則聲明自己是按"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三條線索來研究學生發展的;現代教學論發展的另一個趨勢是重視教學的方法的價值,有的教育家甚至用方法來概括自己的教學主張,例如布魯諾的"發現法"、施瓦布的"探究法"等。布魯諾明確指出:"發現法就是以培養探索性的思維方法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再發現的步驟來進行學習。"
從教育的功能和學生的價值取向看,其最終的目標也指向人才的素質。素質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從“兩課”教學的角度年看,“兩課”教學的主要功能在于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
從“兩課”教學內容的客觀屬性看,任何知識都是特定對象的反映,都是認識的結果。而從認識的過程看,任何認識過程都是在認識主體具備一定的認識能力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認識方法,克服各種認識上的困難形成的,至于對社會的認識,認識主體還會將自己的思想、感情滲透于認識的過程之中。因而,學生要深刻地掌握知識,必須在主觀上再現認識過程,這就決定了“兩課”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在重視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方法的掌握、品格的訓練。
諸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把“兩課”教學的基本價值界定為"知識、能力、方法、品格"是適當的,有的學者在教學價值方面已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教改前的“兩課”教學的實際來看,“兩課”教學的知識價值在于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的基本觀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思想的基本觀點以及鄧小平理論和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我國民族、宗教、外交的基本常識,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及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兩課”教學的能力價值包括思維的內化能力、思想加工能力和思維的外化能力三方面。思維內化能力包括注意力、聽講力、觀察力、閱讀力和記憶力,思維加工能力包括抽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靈感思維能力,思維外化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運用實踐能力;“兩課”教學的方法價值是與“兩課”教學的能力價值相適應的,每一種能力的培養都必然需要相應的方法,例如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內化能力,就需要訓練學生的注意、聽解、觀察、閱讀、記憶的方法,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加工能力就需要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方法等等;思想“兩課”教學的品格價值不僅包括學生的作為行為表現的品質、性格等方面,而且包括了學生的政治品質、思想品質、道德品質和學習品質,因而它有更廣泛的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兩課”教學具有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價值,但它們在“兩課”教學價值構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皟烧n”教學要形成合理的價值結構,必須以知識作基礎、以能力為中心、以方法為手段、以品格為保證。
二、樹立“兩課”教學價值觀的教改實踐意義
1、樹立“兩課”教學價值觀,能夠統一社會、教師、學生三者價值取向。教學價值是教學活動與教學主體需要之間的關系,即教學活動滿足教學主體哪些方面的需要。非常明顯,由于教學主體的不同,其需要也不相同,也就是說不同的教學主體其價值取向是不同。在“兩課”教學的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社會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兩課”教學的知識價值和品格價值,教師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兩課”教學的知識價值,而學生則更注重“兩課”教學的能力和方法價值,三方的價值取向是不統一的。這是社會對“兩課”教學不滿意、學生對政治學習沒興趣、教師認為政治難教的深層原因。樹立正確的“兩課”教學價值觀,能夠統一社會、教師、學生的價值取向,從而能夠形成“兩課”教學的合力,提高“兩課”教學的實效。而作為社會價值取向和學生價值取向的協調者和實施者的教師,只有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導下,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過程、優化調節教學要素,才能實現三方的統一的價值取向。
2、樹立“兩課”教學價值觀,能夠統一“兩課”教學四項基本價值。如前所述,“兩課”教學具有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價值,四者之間密切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又相互依賴,構成了嚴密的教學價值體系。每一項教學價值的效用性正在于它們的關聯的整體性。在教學過程中,任何一項價值,只有在整體的聯系中才能成其為價值。任何一方一旦脫離價值體系就無從實現,片面的價值追求必然是失敗的追求。這是“兩課”教學內容所具有的客觀屬性,它是客觀的反映而非主觀的產物。在“兩課”教學中,我們只有嚴格遵循教學規律,才能提高教學質量。然而,在以前的“兩課”教學中,由于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們人為地割裂了“兩課”教學的基本價值,從而降低了“兩課”教學的實效性。例如,以前我們片面“兩課”教學的知識價值和品格價值,而沒有從理性的高度上重視“兩課”教學的能力和方法價值,從而使思想和覺悟缺乏方法和能力基礎,提高覺悟變成了空洞的說教,獲取知識變成死記硬背,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樹立正確的“兩課”教學觀,可以讓教師從整體上去把握“兩課”教學的四項基本價值,深刻認識知識、能力、方法和品在“兩課”教學過程中不同作用,從而提高“兩課”教學的實效和質量。
3、樹立正確的“兩課”教學價值觀,能為制定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提供理論基礎。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因此制定的合理的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對于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重要的。但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缺乏對“兩課”教學價值體系的深入認識,人們只能根據自己對“兩課”教學價值的認識來制定“兩課”教學的目標和評價標準,因而其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往往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既不統一也不穩定。人們對“兩課”教學價值的認識的局限性,必然使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產生了相應的局限性。樹立正確的“兩課”教學價值觀,能夠使教師在理性的高度上認識“兩課”教學的價值,從而充分挖掘教學的價值,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提高“兩課”教學的實效。
三、用教學價值觀指導“兩課”教學設計,提高“兩課”教學的科學性
“兩課”教學價值觀對“兩課”教學的指導作用,從操作上看,主要是從“兩課”教學價值觀對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的指導作用上表現出來。對教師而言,教學價值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學價值觀對教學設計的指導作用上,因而如何利用教學價值觀指導我們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價值觀的實踐意義的關鍵。
1、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要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要對教學內容價值分析,研究教學內容知識點、能力點、方法點和品格點,并系統研究四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它們在價值結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對教學內容知識點、能力點、方法點和品格點之間的關系聯系學生的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基礎和社會及學生對相應內容的價值取向進行分析;第三聯系《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點、難點。
2、根據教學價值目標選擇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教育工作者為實現某種教學目標而制定的教學實現方案。它包括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依據符合教學規律的教學原則,選擇和組織各種方法、材料,確定師生行為程序等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很明顯,不同的教學策略對教學價值的實現的有效程度是不同的。任何一種教學策略都有它產生的理論背景、優點和局限,不同的教學策略適用于不同的教學目標,但為完成某種特定的教學目標,可供選擇的教學策略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學策略的選擇應注意策略的復合與協同。
3、根據教學價值目標選擇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穩定、典型的教學結構框架或活動程序。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是最富活力的教學環節,是教學改革中最廣、最有潛力發揮的領域。在“兩課”教學過程中,知識價值、能力價值、方法價值和品格價值既互相關聯、彼此互動,又有不同的形成過程。不同的形成特性要求教學采取與形成特性相適應的教學活動形式。知識價值的形成特性是主體反映客體,與其形成特性相適應的教學活動形式是認知;能力價值的形成特性在于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與其形成特性相適應的教學形式是培養;方法價值的形成特性在于主體將關于操作要求的認識轉化為主體的操作過程,與其形成特性相適應的教學活動形式是訓練;品格價值的形成特性在于主體認識系統、情意系統、行為系統的和諧發展,達到主客觀的統一,與其形成特性相應的教學活動形式是養成。
此外,我們應當注意的是任何教學內容都具有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四項最基本的價值,只不過有所側重而已,所以在選擇教學模式時應注意教學模式的復合和協同。
4、根據教學價值目標,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及組織形式的總和?!皟烧n”的教學方法是隱性方法和顯性方法共同構成的有機整體。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內化”所使用的觀察方法、認識方法和思維方法是“兩課”的隱性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知識進行“外化”所采用的組織形式和具體方法是“兩課”的顯性教學方法。我們平常所講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顯性教學方法。很明顯,不同的教學價值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與不同的教學價值取向相適應,任何方法的孤立使用都是不合理的,必須根據教學價值結構,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真正合理的選擇。
N2165以行動為導向加快技能人才培養——談高職《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改革與實踐2500
- 上一篇:教育領域時間管理思考
- 下一篇:新形勢高校實驗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