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淺析論文
時間:2022-02-18 02:31:00
導語:學生心理淺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來自家庭,來自社會的壓力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多元化變得越來越突出。中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時期,對各種外界力量顯得很敏感。教育工作者根據國內外學者所界定的心理健康標準,結合我國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六點特征:心理特點與年齡相符;能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樂于學習;善與人相處;善于自我調節;情緒愉快而穩定。一些科研機構調查的抽樣數據表明,約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學生心理基本健康,能以客觀的態度對待現實,有穩定樂觀的情緒,能夠正確對待成功和挫折,有正確的學習意識,并能夠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取得良好的成績。這樣的學生大多表現為自強,自信,關心他人,很容易得到同學的喜愛,而且自制力強,抵御挫折和打擊的能力也比較強,懂得如何通過正確的渠道緩解自身壓力。而心理不健康的中學生則呈現出多樣化的狀態,或孤高自傲、或苦悶、失望,自暴自棄,情緒不穩定,波動大,與周圍環境不和諧,對自己的健康成長形成威脅,對學校以至社會秩序的穩定也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針對不同程度的心理狀況,表現在行為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異常:
1.逆反心理。這是中學生在青春期正常的心理表現,由于高中階段處于少年向成人世界的過渡,中學生急于期待外界社會對自己的承認,表現為一種對成人話語權的強烈地反抗,極力地擺脫對成人的附和盲從地位,甚至我行我素,尤其對教師和家長的意見,高唱反調,采取抵觸情緒,甚至強詞奪理,這類學生容易做出越軌行為。有一個女孩子,多才多藝,又擅長樂器,學習成績也很好,升上高中之后被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所吸引,難免貪玩耽誤學習。由于她的家教很嚴格,母親的說教讓她產生抵觸情緒,從此更加故意制造難題給父母,放學后寧可繞遠路也不按時回家,和同學正常接觸也故意裝作神秘。家長和學校的溝通發現了這個問題,我通過向很多同學了解她的情況,發現她這種逆反的行為,及時和她溝通,幫助她疏導這種逆反情緒,換位思考自己和家長的關系,幫助她擺脫了這種錯誤情緒。逆反心理一旦嚴重,有可能造成學生越軌行為。
2.隨眾心理。隨眾是指沒有主見,沒有原則,過分依賴他人喜惡作為自己的行事準則。高一學生來到新的環境,沒有了以往的好朋友為伴,內心渴望結識新朋友,建立新的友誼,特別是住宿生,第一次離開家庭獨自生活,家長的關心和監督相對減少,難免產生孤獨感,心中不踏實,他們更希望盡快溶入新集體,為避免被其他同學排擠,有時明知不對,他們也隨大流,人云亦云了。也有一些學生是由于虛榮心強,好“面子”,即使自己不喜歡,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不合群的人,而改變了自己。有一個高一女孩小林,平時風風火火,中性的性格讓她在同學中頗受歡迎??墒且欢螘r間之后,隔壁班的一些女孩子議論她的話傳進她的耳朵,她們說小林的短發很難看,好像壓著個帽子一樣,為了這個,小林很難過,也不知道該怎樣改變自己,于是平時就坐在教室里不敢見人,后來又用夾板把頭發都直立起來,打扮成自己喜歡的偶像的樣子,生怕再招來別人的嘲笑。針對她的這種情況,我找來她的好朋友,和她坐在一起討論她們心目中的小林是什么樣子的,應該有什么樣的衣著打扮,什么樣的舉止,什么樣的發型,和什么樣的笑容。這時小林發現,朋友們喜歡的是從前的她,追求怪異的發型是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保持自己的原則才是最重要的。隨眾心理容易造成學生虛榮心增強,偏離正常的成長路線。
3.嫉妒心理。嫉妒心理主要是缺乏自信、心胸狹隘所致。進入重點高中后,面對新老師、新的學習內容、新的班集體等因素所導致的變化,不同心理素質的學生就會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有些學生可能繼續保持優勢,甚至越學越好,有些學生卻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這時,缺乏自信、心胸狹隘的學生就會因各種各樣的競爭受挫而對比自己強的同學產生嫉妒心理,故意制造事端,想令別人也不好過!有一個叫小陳的學生家境貧寒,所以她從小勤奮讀書,希望有一天跳出農門,擺脫貧困的生活環境,初中畢業考上了重點中學,她成了當時本村村民羨慕的對象,不過,進入重點中學后,學習成績卻不斷退步,幾經努力都沒有明顯效果,小陳失望了。她看著同室好友小王的進步,內心難以平靜,于是從高一下學期開始,凡是到考試前一周,小陳就"犯病"了,有時還"神志不清",弄得好朋友小王不得不放下書本,把本應該用于學習的時間陪她看病,為她煮藥、打飯、洗衣,小王的考試成績自然大受影響,小陳卻高興了。嫉妒心理害人害己,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會導致非常不好的后果。
4.松懈心理??忌现攸c中學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三學年,都是勤奮、拼搏的,考上重點中學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們在初三學年竭盡全力,當終于如愿以償進入高一后,有一部分學生便松懈下來,完全沒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這些學生認為考上重點中學就肯定能上大學,高一學年不必太緊張,不妨先放松一下。這些學生過于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而有意地忽略自身的主觀因素,或出于自負覺得自己不需要太多努力,只要到了高三自己就自然會努力學習,一樣來得及。
5.焦慮心理。進入重點高中的學生在初中期間大部分為各校的尖子生,他們不僅學習成績優異,往往還是班長、團支書等班干部。但進入重點高中后,尖子云集,大部分學生失去了小學或初中時的優勢。高一學習科目多,難度偏高,課程學習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有一部分學生從原來同學眼中的尖子生變成中等生甚至落后生,如果不能適應這一變化,心理自我調節能力差,往往引起內心的緊張、憂慮和恐懼等情緒,從而導致了學生的焦慮。案例B:小歐高一入學成績排在班的第一名,但初中學習成績好并不等于高中就好,由于小歐未能適應高中的學習,中段考試只排在班的二十多名,家長覺得不理解,多次找班主任對小歐做工作,小歐感到壓力很大,整天覺得悶悶不樂。
6.失落心理。優秀學生一旦喪失優越地位,便會懷疑自己是否"優秀",而變得苦惱、自卑、消沉或自暴自棄、得過且過;或不滿、抗爭、甚至以違反校規或惡作劇行為來引人注目,以達到心理平衡。有一個學生小何,初中時雖然不是排在班前一、二名,但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心目中是一個沉靜、聽話的好學生,他以高于錄取分數4分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但這個成績只排在班的中下水平,加上前幾次測驗成績都不理想,小何覺得自己在老師心目中沒有地位,為引起教師和同學們的注意,小何忽然變得"活躍",有時,課堂上老師剛說一、兩句話,小何就會大聲"插話",常常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老師無何奈何,不得不批評小何幾句,小何卻暗暗高興。
7.高傲心理。優秀生往往覺得自己優于別人,自己是周圍人的主宰,所以操縱欲、支配欲極強,別人的行為稍不如意,就要橫加干涉,自己要做什么,即使錯了,也不聽勸告,繼續做下去,處處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姿態和神情。大部分進入重點中學的學生都是小學、初中優秀生,因此倍受老師、班主任的鐘愛,經常得到的是表揚和獎勵,但有時卻造成了只能表揚不能批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一味追求獎賞、追逐名利的現象。來到新的學習環境,一旦失去了以往的優勢,就容易引起個體欲求上的沖突、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礙。有一個學生小許,從一所初中的重點班畢業,但是由于初三早戀影響了學習,結果成績一落千丈,中考也并不理想,盡管家長想方設法為他找了一個比較好的環境,但他仍不滿意,總以重點班的尖子生自居,瞧不起新集體中的同學,對別人善意的提醒當成是“多事”,“找茬”。慢慢地,同學與他拉開了距離,而他在新集體中,學習成績仍然沒能馬上追上來,他不愿從自身尋找原因,更是把這種結果怪罪到同學對他的疏遠上,引發了很多矛盾。
魯迅先生在六十年前大聲呼吁:救救孩子!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一些是正常的,也有一些是家庭或學?;蛏鐣逃骋环矫娴娜笔г斐傻?。今天的教育理念要求保護受教者的天性,然而我認為,這種天性似乎應該有另一種理解,理解力,判斷力,創造力都師應該保護和發揮的,但天性中的劣性如果不及時疏導和排除也會造成不好的后果。中學時代是人一生中的黃金時期,也是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是否得到良好而有效的引導對一個人來說意義重大,中學時代常見的心理問題如何處理和調節,很可能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