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音樂藝術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17 06:59:00
導語:我國音樂藝術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音樂教育藝術教育現狀對策
[論文摘要]音樂藝術教育應該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由于社會環境、教育體制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等原因,當前,我國的音樂藝術教育比較薄弱,國民的音樂素質較低。因而,必須認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加快發展音樂藝術教育事業,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美育氛圍和文化環境。
近期以來,不少教育界、學術界的有識之士呼吁,國民藝術教育應該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作為一名普通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筆者對藝術教育尤其是音樂教育有較多的了解和體味,擬就此談一些看法。
一、音樂藝術教育的現狀及其原因
(一)音樂藝術教育的現狀
由于社會環境、教育體制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等原因,當前,我國的音樂藝術教育比較薄弱,國民的音樂素質普遍較低。文中所說的“藝術教育”不同于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而是指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鑒賞能力、審美情趣,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藝術素質教育”。2007年,筆者在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對近千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音樂素質問卷調查,結果為“兩多三少”:幾乎100%的學生表示喜愛音樂,幾乎100%的學生認為在高等師范學校進行音樂教育很有必要。但能夠識簡譜的學生僅占2.6%,能夠熟練掌握一種樂器的占0.2%,系統學習過音樂基本理論的幾乎為零。大學生們對于音樂教育的渴望與實際具有的音樂素質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二)造成音樂藝術教育現狀的原因
1.在社會文化環境方面,存在許多不利于音樂藝術教育發展的因素。國民音樂藝術素質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視,能夠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藝術精品不多。在不少場所中,高雅的音樂藝術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調低下的藝術形式所取代;圣潔的藝術殿堂被濃厚的“銅臭”所污染;大眾藝術被赤裸裸的商品藝術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環境,嚴重沖擊著學校健康的藝術教育,對青少年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部分人審美素質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學校教育體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滯后影響了音樂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就河南省而言,只在小學和初中一年級階段開設“音樂”課,自此到大學前的五年中,音樂教育中斷。學生難以系統地接受音樂教育,特別是較高層次的音樂教育,更何況還有不少學生未能升入高等院校。另外,小學和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對藝術教育在培養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應有的認識,藝術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確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樂師資等原因,不開或隨意停開音樂課;有的地方音樂師資素質不高,誤人子弟;有的地方為追求升學率,使音樂教育有名無實。一些開設音樂課的學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試、考核制度,對教育質量關注較少。學生進入高校后,又主要接受專業教育、技術教育,音樂教育更顯得蒼白無力。安排專門師資、課時,采取多種形式進行音樂教育的學校不多,學生的音樂素質不高也就在所難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對音樂藝術教育存在著兩種錯誤傾向。由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的家長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社會需要,“逼”孩子學習藝術,努力向專業人才發展,導致孩子心靈留下創傷,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長讓孩子埋頭學習“數、理、化”,將孩子的音樂學習和對音樂藝術的追求視為“不務正業”,這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音樂藝術教育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一)音樂藝術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方面,音樂藝術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奏、豐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聲、巧妙精致的結構和特有的方式撼動人們的心靈,對復雜的內心世界產生直接的感應作用。古代《晉書·樂志上》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惻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把音樂中的“五音”與人的性情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古人尚知音樂藝術對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們更應該認識到音樂對于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意義。
(二)音樂藝術教育是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突破口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實質就是要將以在升學考試競爭中取得好成績為主要目標的教育,轉為按照教育規律,以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并不斷進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求知、健體、審美、勞動、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加強音樂教育是實現這一轉變的重要舉措之一。高等教育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在高校中加強音樂藝術教育,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開發,通過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高等師范院校更應加強音樂教育,因為它們主要負責中小學的師資培養。而中小學需要的不僅是在某一學科和領域里杰出的專門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具備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教育人才。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具有較高音樂素質的畢業生更能適應中小學的現實需求。因此,加強素質教育,就必須重視音樂藝術教育。
(三)音樂藝術教育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
音樂藝術教育屬于上層建筑,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中國古代就提倡“禮樂治國”,所謂“禮”,即指行為規范;“樂”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觀的自我修養,如面壁獨思、捫心自省等,還必須通過教育和外界的影響去實現。把行為規范和藝術陶冶結合起來是中國教育的傳統。在實行改革開放和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新形勢下,藝術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要通過積極、健康的音樂藝術教育,宣揚社會主義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假”“惡”“丑”;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占領教育戰線的思想文化陣地,把青少年一代鑄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這不僅是教育界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任務。
三、加快發展音樂藝術教育事業的思路及對策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發展音樂藝術教育,提高國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藝術素質,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強音樂藝術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和完善學校音樂藝術教育法規及配套的規章制度。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確立音樂藝術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按照《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要求,在教育法規和制度上確立音樂藝術教育的地位。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將音樂藝術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和教育發展規劃之中,使音樂藝術教育逐步法制化、規范化。
2.改革音樂藝術教育評價制度和方法。在評價上,將學生合格率與學校升學率分開,建立起一種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以及學校辦學方向、教學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的科學評估制度和標準。針對中小學音樂藝術教育制定出明確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標,納入整個教育考核體系之中。3.轉變音樂藝術教育教學方式。要改變中小學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積極開展社會音樂實踐活動。如在校內外定期舉行演唱比賽、開展校園歌曲創作征集活動等。在高等學校,尤其是師范院校,要以組織和參與社會、校園音樂藝術活動為主,并對學生進行較高層次的音樂基本理論和技能教育,使大多數學生音樂素質得以提高,部分學生在音樂演唱、演奏、創作、欣賞、指揮等某一方面達到專業或準專業水平。在教學方式的改革上,還要將音樂教學同繼承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結合起來,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結合起來,同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結合起來,使音樂教育不僅成為教育事業,而且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事業的一項重要奠基工程。
(二)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
1.加強音樂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當前,音樂教育的薄弱環節是師資力量不足,音樂教師隊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現象嚴重。要解決該問題,一是進一步調整優化高、中等師范院校的教育結構,加大音樂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小學和社會輸送高素質的音樂教育人才。二是加強對現有在崗音樂教師的培訓,提高其學歷、學位水平,從而提升音樂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三是利用利益機制和政策導向,使現有音樂師資力量能夠“留得住、用得上”,穩定音樂教師隊伍。音樂教師要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崗位晉級、福利待遇等方面與其他教師平等對待。
2.改進音樂藝術教育教材。如中小學音樂教材除繼續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外,要適度增加作品欣賞、鍵盤練習以及單旋律創作等方面的內容。教育科研部門要加強對音樂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學實驗的力度,推廣應用科研新成果,使音樂教育不斷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三)營造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
加快發展音樂藝術教育事業,更重要的是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美育氛圍和文化環境,喚起更多人關心音樂藝術教育。
1.堅持正確的文藝方向。文化藝術產品生產部門和單位要堅持正確的文藝方向,以對社會負責、對青少年負責的態度,生產和輸送積極、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尤其要創作和推出大量適合青少年及人民大眾演唱的歌曲,讓積極向上的歌曲充滿校園、充滿社會。
2.引入高雅的音樂藝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經常組織、邀請文藝團體與音樂工作者深入學校,為學生表演優秀的作品或開設各類藝術講座,讓學生從中領略、欣賞和感受高雅藝術的真諦,提高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
3.共同維護良好的文化環境。教育、文化、宣傳出版等部門要“齊抓共管”,切實加強對面向青少年的各類影視節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嚴禁那些污染人們心靈的“精神垃圾”流向學校和社會。嚴厲打擊文化市場的各類犯罪,凈化社會文化環境。
幾年來,筆者所在的許昌職業技術學院重視和加強大學生藝術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有益嘗試。一是成立了美育教研室,開設了“音樂基本理論”“視唱”“發聲訓練”“歌曲創作”“經典作品欣賞”“舞蹈”和“美術”等公共藝術課。二是每學年舉辦一次“藝術周”活動,動員學校師生共同參與,為廣大學生創造了展示音樂藝術素養和才能的機會。三是組建了大學生業余藝術團,定期在校園內開展演出活動,積極參加河南省高校組織的文藝會演及各種社會文藝活動。通過以上途徑,使得大學生整體的音樂藝術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不少學生走出校園后,來信敘說大學時期的音樂教育對他們工作實踐的重要作用。筆者相信,只要不斷深化藝術教育改革,只要各級各類學校重視和加強音樂藝術教育,只要全社會都關心和支持音樂藝術教育,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奧)愛德華·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M].楊業治,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
[2](英)阿倫·瑞德萊.音樂哲學[M].王德峰,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德)卡爾·達爾豪斯.音樂美學觀念史引論[M].楊燕迪,譯.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4](英)戴里克·柯克.音樂語言[M].茅于潤,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5]李嵐清.音樂筆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上一篇:歷史教學目標論文
- 下一篇:體育課堂中自主學習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