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學理念培養自覺能動性地理人才論文
時間:2022-05-09 03:13:00
導語:更新教學理念培養自覺能動性地理人才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開展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注意素質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延伸;重視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和技能運用能力的培養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的競爭、地理教學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地理是中學學科中惟一以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地理環境、地理教材在指導思想和具體內容方面,必須以培養社會主義公民的需要為出發點、靈活地采用并創新多種生動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地理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素質教育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教學手段、重視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培養、通過參觀等活動,可加強學生的智能、心理素質和勞動素質教育等,具體請詳見。
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與運用,是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與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能否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直接關系到我國是否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居于戰略主動地位。為此,新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根據新課標所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教學方式、方法,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程,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構建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這對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給地理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生機。
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尤其是在強調熱愛人類共同家園——地球的今天,地理教學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地理是中學學科中惟一以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環境關系為基本內容的學科,是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學科。地理教材在指導思想和具體內容方面,必須以培養社會主義公民的需要為出發點,以環境、資源、人類活動和可持續發展等觀念為主要線索,在闡明人地關系的同時,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與國情教育,強調處理好“三個面向”與“兩個面向”的關系。因此,如何適應素質教育模式,做好地理教學活動的轉變,從而進一步提高地理教學水平,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
地理教學活動不但要適合初中學生的心理與智力特點,還要著力于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這就使得實際能力的培養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為此,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把握機遇,深入鉆研地理教材,靈活地采用并創新多種生動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地理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弘揚學生的個性,以滿足時代對人才的需要。在教學中,落實技能訓練,注重培養學生認識和掌握自然與經濟規律的能力,使學生獲取探求知識的能力;加強科學思維方式,使學生獲得智力與能力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科學的創新精神、求實精神和造福人類的責任感,加強非智力品質的培養,這些應作為改進地理教學活動的重點。
一、開展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
能力古往今來,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種教師獨霸講臺,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與能力的發展,新教材以新的形式與內容對傳統的教法提出了挑戰。它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學改變過去的注入式方法,強調探究、發現式教學,鼓勵學生對地理事物、現象產生好奇心,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在多元、動態、開放的大課堂中求得全面發展。這種教學活動更多地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和創新實踐的精神,著眼于教給學生終生有用的知識和能力。如講《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這部分內容時,在課前兩周,我給同學們出了一個題目“如何治理貴陽市太慈橋地區的環境污染”,然后將全班分成四個組,要求每組均要撰寫論文,最后交流討論。同學們興奮不已,他們在組長的帶領下,到圖書館查閱資料,收集資料、消化資料,有目的地在本區作實地考察,去工廠調查,進行家庭訪問,對過往的車輛進行統計,把潔白的紙放在本區的不同地方,收集塵土,然后對資料進行統計、對比、歸納、總結,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經過兩周的探究,四個組的同學們均交出了有一定質量的論文,論文提出了不少治理本區環境污染的建設性意見,有要求政府部門辦的,有要求工廠辦的,有的是要求家庭辦的。其中有位同學在論文中寫到:“貴陽市太慈橋地區,大大小小的煙囪就有21個,水泥廠和發電廠的煙囪最高最大,煙囪排出的濃煙就像一條條黑龍在天空中飛舞,天變得灰朦朦的,讓人喘不過氣,嚴重污染著本區的環境,給人們的身心帶來極大的危害?!睂Υ耍@位同學提出了很好的改進意見。通過這種探究式的學習,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注意素質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延伸
素質教育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增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材中的“活動”“閱讀材料”等欄目,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教材中的景觀圖、彩圖、漫畫、示意圖、新聞報道、數據圖表等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們學會動腦、動手,培養觀察、閱讀、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種圖表,發展智能和進行審美教育,加強競爭意識教育,讓素質教育真正在地理教學中得以延伸。
素質教育要求對地理教學環境精心設計,周到安排,它要求內容上求“實”,訓練上求“活”,方法上求“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地理課堂上學到知識技能,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質。
三、重視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和技能運用能力的培養
為了讓學生能適應知識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的需要,必須重視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培養,這也是素質教育強調“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的具體體現。能力培養方式多種多樣,各種課外活動、填繪圖表、自制地理教具、分析圖表、演講、撰寫小論文等等,都是能力培養的好途徑。如通過辦墻報等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審美教育。同學們通過學習初中地理知識,找到許多保護環境資源的材料,經過認真仔細地編輯、書寫、描圖,一塊“熱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的板報辦成了,讓黑板“說了話”,同學們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和審美教育。在整個辦黑板報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同學們閱讀、收集資料的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發展了他們的個性、意志力,同時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也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通過參觀等活動,可加強學生的智能、心理素質和勞動素質教育。如利用本地區的地理優勢,帶領同學們步行、騎車參觀南郊公園、黔靈公園、黃果樹瀑布等,了解巖溶地貌特征、形成原因等等;帶著照相機進行拍照,參觀過程中,就復習了相應的地理知識。由于步行、騎車,還增強了同學們的身體素質。在較長的行進中,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在路途中遇到問題,還要動腦去解決。加之步行與騎車的艱辛,也是一種意志力的鍛煉,爭強好勝的同學非常喜歡這一活動。
總之,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通過一系列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探索出培養具有高度自覺能動性人才的途徑和模式,使之有利于人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創造性潛能的發揮,確實使地理學科的教學適應于素質教育模式的轉移,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去,使地理教育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
- 上一篇:教學與發展教學論自主學習引入論文
- 下一篇:技校職業指導創業教育融合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