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理念下化學教學思路報告

時間:2022-05-17 10:45:00

導語:透析理念下化學教學思路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理念下化學教學思路報告

論文摘要: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它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設計策略,更強調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論文關鍵詞:興趣情境問題設計多媒體

1.有效教學的意蘊

新課程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而有效教學是一條重要途徑。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其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有效性是指:

1.1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學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生來表現。有效的教學應該關注學牛的發展,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1.2教學有效性要關注教學效益,它要求教師有時間和效益的觀念。教師在課程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教學效益的問題,不能為追求形式拋棄對教學效益的追求。

1.3教學有效性的實現要以教師自身的發展為基礎。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教學觀念的變革,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教師對教學批判反思的能力,這些與教學有效性相關的因素都離不開教師自身的發展。

1.4教學有效性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通過學生的自主能動學習,使學生有效學習,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1.5教學的有效性還要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在保證教學有效性的條件中,教師的教學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要掌握教學設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階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識。

2.傳統教學中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

2.1教學目標單純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的偏差,使“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漸演變成“熟能生厭”的現實,其結果就是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辛苦。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學效率低下。教師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和家長不得不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來彌補課堂教學沒有完成的任務,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2不能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學的基本著眼點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教師組織教學的核心觀念。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發展狀態,其直接后果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進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2.3師生互動性不強。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學生的活動。通過教師與學生之問的活動實現知識信息和各種情感的交流,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從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師生互動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

2.4不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我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一些教師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學方式。

3.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實踐

3.1興趣化教學策略。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有:

①實驗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通過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②設疑法。“學則須疑”,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然后經過討淪分析,明白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⑧競爭法。學習需要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壓力變為動力。例如在進行元素化合物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化學方程式背默比賽,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④開展課外活動法。通過制作教具、模型,舉辦化學講座、化學課外實驗、化學競賽、化學晚會、化學墻報、化學展覽會,參觀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等活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這些活動能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2生活化教學策略。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化學教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注意進行角色轉換,重新給教師和學生定位,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學會傾聽,欣賞和關注每一個學生;讓學生走進生活,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多組織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致力人文關懷,關愛每一位后進生,要關心幫助他們,以達到共同進步。

3.3信息化教學策略。當今社會正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則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最終目的是學生不再是信息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要讓學生成為信息的運用者,在互動的信息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注意:①內容不再只局限化學課本內容,要緊跟化學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及時了解世界上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新的成果。②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辯證、采訪、上網、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等,這些形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激發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③授課者不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工程師及研究人員,或者是具有豐富知識和實踐的人都可以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3.4探究性教學策略。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實施探究性教學要注意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會。要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要開展專題研討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