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教育倫理思想詮釋

時間:2022-05-22 10:39:00

導語:徐特立教育倫理思想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徐特立教育倫理思想詮釋

論文摘要:徐特立在早期的辦學實踐中鮮明地體現出教育辦學與救國理想的結合、艱苦奮斗的辦學精神與大公無私個人品格的結合、倡導教育平等思想與反對封建腐朽教育觀念的結合,以及關愛學生與愛護教師的結合等教育倫理思想。發掘徐特立的早期教育倫理思想,對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發揚艱苦樸素的作風以及提高師德修養,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論文關鍵詞:徐特立;教育;教育倫理思想

徐特立是我國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杰出的無產階級教育家。他18歲開始從事教育工作,70年如一日,為無產階級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找到共產主義道路之前,他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一心走教育救國的道路。在辦學中,他既反對把學校作為政治投機的資本,去投靠反動統治者,也反對把學校當作私人的財產,從中牟利肥私,體現出高尚的品格。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倫理思想。發掘徐特立早期的教育倫理思想,對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發揚艱苦樸素的作風以及提高師德修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教育辦學與救國理想的結合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愛國主義始終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動力。正是在愛國主義這一層面上,人們獲得了關于個人生命活動的意義,獲得了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動力和人文機制。獲得了屢遭劫難卻仍能保持民族命脈相繼不絕、奮勇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清政府政治的黑暗,徐特立這個“不愿意參加政治運動,好埋頭讀書的人”,不自覺地轉入了愛國運動。他認為,只有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的國土,徹底摧毀反動的封建勢力,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他把民族利益擺在首要位置,認定個人生命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應體現在為民族利益而奮斗的過程中。但是,怎樣才能趕走帝國主義、推翻封建統治呢?早期,徐特立堅信“人民大眾不參加愛國運動是由于無知,救國的方法首在教育”,“感到為國家的存亡問題有作啟蒙運動的必要?!?905年。徐特立在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濃郁的寧鄉速成師范學習結業。校長周震鱗發表結業演說:“我們辦這個學校。不是培養你們當一個好教員。得到社會上的名譽地位;更重要的是希望你們創造事業,創造有利于國家民族的事業?!边@更堅定了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業、通過教育實現救國救民理想的決心。

為此,徐特立積極投身于辦學實踐。他親手創辦了梨江高小、五美高小、長沙師范、長沙女子師范和各種短期訓練班,并長期任教于周南女校、湖南省立第一師范、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湖南高等學堂等學校,教育和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我們黨一些重要的領導干部如、何叔衡、蔡和森、李維漢、向警予等,都做過他的學生。

徐特立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革命運動。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后,他組織長沙教育界響應起義。辛女革命勝利后,他擔任湖南省臨時議會副議長,一心為老百姓謀福利。然而,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使得徐特立對資產階級政黨很是失望。在擔任副議長僅一個月后,他憤然辭職,認為這些不過是一個做官的捷徑?!拔疫€是回到教育界去,用教育來改革人心罷?!?/p>

二、艱苦奮斗的辦學精神與大公無私個人品格的結合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在落后的舊中國辦平民教育,注定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在辦學中,徐特立充分體現了艱苦奮斗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為了創辦長沙師范,他將善化學堂的一些破房騰出加以修繕以解決教室問題,將榷運局的一批硝磺變賣以籌措經費?!靶煜壬k長師,不顧厲害,不怕困難,犧牲自己的一切。干別人不敢干的事情?!跊]有一間房子,沒有一個錢的情況下。居然創辦一所規模不小的師范學?!?。1913年,湯薌銘以扣減和停發教育經費的方式對全省學校橫加摧殘,使得長沙師范舉步維艱。徐特立把學生帶到簡陋的城隍廟上課,以每月四百元的租金將校舍租給湖南省立一中使用,以彌補開支,將學校艱苦地支撐下來。

1924年留法回國后,徐特立又一次白手起家創辦長沙女子師范。他借用長沙師范左側的一棟雜屋,又找了些朋友和學生,通過打會、借貸、募捐等方式,籌集幾百元,在荷花池畔創辦了長沙女師。在擔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校長時,他每天巡視學校:看到家具安放欠妥、花木保護不周,就動手收拾整理;每有風雨,必帶領學生關好門窗;訂購的圖書報刊,必通知管理員逐月裝訂編號,以免散失;教師扔掉的粉筆頭,他都一一拾起,留作自己上課和寫黑板詩用,并賦詩:“半節粉條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余衷曲,反謂余為算細人”,以此勉勵大家勤儉節約,愛惜公物。

三、倡導教育平等思想與反對封建腐朽教育觀念的結合

徐特立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自幼深知農民疾苦,對勞動人民有著深切的同情。在教育觀念上,他反對封建等級秩序,倡導平等的受教育權利,主張發展平民教育。他認為窮困人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是不合理的,決心努力消除這種不公正的社會現象。1905年,他和何雨農、姜濟寰等人在離長沙城15公里的榔梨鎮創辦梨江高等小學堂,專門招收農民子弟入學;1912年,他在家鄉籌建了長沙縣第一所鄉村初級小學?!迕莱跣。赓M吸收貧苦子弟入學。后來,他又多方設法,在丁家沖建立了一所擁有高、初兩級,附設師范專修科的府立高等小學。為了提高工人的文化素質,1910年年底,他在長沙城北門外李大中丞祠堂創辦了湖南第一所平民夜校。學生中有做工的,有拉車的,有挑擔的,還有商店小學徒。他非常喜歡這些被上層社會瞧不起的粗人,這些人也對他甚為愛戴和尊敬。

徐特立主張男女平等,努力解除強加在女學生身上的封建桎梏。1906年,當毀家興學創辦周氏女塾的朱劍凡邀請徐特立去校任教時,他欣然就聘。當時男女界限嚴格,男教師給女學生講課時得在講臺前掛著帷幕,“垂簾施教”。徐特立頂著壓力,革除了這一封建陋規。1925年,徐特立到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俗稱稻田師范)擔任校長,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開放校禁,允許學生在課余時間走出校門允許學生過問政治,參加社會活動。有時,他還帶領學生去郊游,打破學校對女學生的長期禁錮。有些女生因為封建壓迫,入學前就已結婚甚至懷孕,按過去的規定應取消學籍。徐特立則對此持開明態度,甚至允許一個叫許德耀的學生在校內分娩。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一些非議,有人甚至造謠中傷,惡意誹謗學校。他卻置之不理,堅持讓許德耀完成學業。1956年,徐特立回到湖南,當年的一些學生去看望他,并告訴他許德耀在湘潭當教師,三十年前在學校生的孩子也成了國家干部。他欣慰地笑了。

四、關愛學生與愛護教師的結合

關心、愛護學生是傳統師德的重要內容??鬃犹岢觯骸皭壑?,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論語·憲問》),表現出對學生負責,對社會、國家負責的強烈責任心。徐特立認為:“校長教員關心愛護學生,是應盡的職責。”

在教育方法上,徐特立堅持因材施教,他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長處,也各有缺點,教育者只要善于發現,善于因勢利導,使學生的長處得到發展,缺點得到克服,就可以成為有用的人。他認為教師要關心和愛護學生,對學生循循誘導,特別不能歧視有缺點錯誤的學生。擔任長沙師范學校校長時,他曾經說服校務委員會成員和教員給一個被開除的學生重新學習的機會。

在生活上,他對學生關懷備至。他與學生同桌吃飯,隨時了解伙食的情況;他與學生同寢室睡覺,督促學生按時休息;他對學生體貼入微,從不擺校長的架子。有個學生腳上長了瘡,他提來熱水幫助洗滌,為其敷上膏藥。當時教育界一些人對此大加譏議,認為身為校長,不該做這些下等人做的事。徐特立不以為然,認為這正是教育界的人應該做而很少做或沒有做的事。在稻田師范,他每晚巡視宿舍,遇有窗戶沒有關的就動手關好,遇有講話未睡的就好言細語規勸他們睡覺,學生都親呢地喊他“徐外婆”,因為他總是象外婆愛護外孫女那樣愛護學生。

與此同時,徐特立對于那些有真才實學的教師,總是以誠以禮相待。不少教師被他的誠意所感動,主動來校與他共事。有一位教理化的教員,寧可辭去長郡中學每小時一塊銀元的課,而到長沙女師就任每小時六角的課。有人問起緣故,他回答說:“長郡中學的校長彭國鈞是老爺,一副高不可攀的架勢,女師的徐校長平易近人,像朋友。我到長沙女師上課,常先到徐校長的房里,坐在他的臥床上,隨便聊天,他總是從各方面體貼關照我,彼此毫無隔閡。所以鐘點費雖然少一點,但精神很暢快,使我感到在他的學校里上課工作有意義?!?/p>

徐特立除關心教師的身體、生活外,還在學識和工作上進行幫助,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周世釗曾在長沙女師擔任國文教師,他深切地回憶:對于他們這些青年教師,徐特立總是熱情地幫助他們,從選擇教材、講課到批改作業,無不給與悉心指導。有時,他還親自去聽他們講課,鼓勵他們發揚做得好的地方,改進做得不好的地方,使他們的教學水平提高很快,成了當時出色的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