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育“一帶一路”建設研究
時間:2022-06-07 11:09:21
導語:民辦教育“一帶一路”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民辦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的主要機遇與挑戰,對我國民辦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路徑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完善學科構建,為“一帶一路”建設展現廣闊的國際視角;加強人才培養,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豐沛的人力資源;鞏固師資構建,為“一帶一路”建設增添強勁的后備力量;推進院校建設,為“一帶一路”建設抓緊協同化機遇。
關鍵詞:民辦教育;“一帶一路”建設;教育模式
“一帶一路”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決策。作為貫徹國家“走出去”倡議的先鋒,我國的教育領域正在全面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而民辦教育也在為這一宏大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當前,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一些公辦院校和職業院校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發揮了積極的示范作用。但是,對文獻搜集及實踐印證,民辦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對民辦教育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的路徑進行了積極探尋。
一、民辦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的主要機遇與挑戰
(一)民辦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的主要機遇1.應用型技術人才就業機會有所擴充。民辦教育在發展之初,是對公辦高校學歷教育的一項實時性補充,在近年來的發展中,民辦教育也在不斷地調整自身定位。2016年以來,在“一帶一路”建設下,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不僅國內人才缺口不斷增加,沿線國家在發展和交流的過程中對技術型人才與科技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不同區域、不同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轉換、技術發展與創新需要不同領域的人才來填充。我國的公辦院校多致力于學歷培養與教育,而民辦高校更多考慮市場需求,調整自身定位,致力于建設應用科技型大學、培養應用型科技人才。“一帶一路”政策的引導,一方面,為應用型科技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帶動民辦高校的生存與發展。2.民辦高校社會融資環境有所改善。自提出“一帶一路”建設規劃以來,為了實現在該倡議下的人才培養推動機制,僅靠政府財政支撐的資本投入遠遠不夠,因此,民辦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要的補充作用,人才培養數量與質量有了顯著改善,社會力量、金融機構的投資力度逐漸加強,民辦教育的資本化投入得到保障。不僅如此,企業在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方面也在不斷加大培養與投資力度,校企合作、校企聯合等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專業化與技能化人才培養的經費來源渠道更加豐富,部分大型企業甚至深入高校建立專項培養基金,與高校直接簽訂人才實習崗位與就業保證,不僅使得企業自身的人才需求得到滿足,同時也從多方面增加了高校的人才培養及科研經費[1]。(二)民辦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的主要挑戰1.人才培養質量與世界接軌不力?!耙粠б宦贰苯ㄔO涉及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組織,我國也與30多個國家簽訂了合作協議,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下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與多層次的。民辦高校培養模式單一,對學生的教育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使得我國民辦教育高校面臨巨大挑戰。2017年初,在一項比較具有權威性的調查中指出,我國高技能人才僅占職業技能人才總數的5%左右,國內人才缺口1600多萬,全球達到3400多萬。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不僅制約著國內建設的發展,也令“一帶一路”建設受到影響。在“一帶一路”建設實施的過程中,人才培養質量與數量不足,其本質原因就是由于高校教育水平與教育模式不能完全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因此,加快民辦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質量,是我國民辦教育與世界發展接軌的當務之急。2.辦學水平與“走出去”要求存在差距。20世紀后期信息化急劇發展,國際化的發展挑戰著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及教育的建設。尤其是我國加入“一帶一路”建設之后,國家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高等教育也在不斷探索國家化發展道路。然而,民辦教育受制于自身發展條件與外部發展環境的制約,在辦校之初更多關注的是區域經濟的需求與供給關系?!耙粠б宦贰苯ㄔO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提高民辦教育的國際化辦學水平是其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高??蒲心芰λ绞侵胃咝0l展的核心動力之一,民辦教育科研水平由于受人才引進及自身發展等方面的制約,在科研基地建設、產學研結合與科研成果申報方面都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倡導的有效推進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所的建立存在差距。
二、民辦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路徑分析
(一)完善學科構建,為“一帶一路”建設展現廣闊的國際視角為更好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才培養機制,民辦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始終貫徹國際化發展理念,在培養專業型人才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其培養目標。不僅要關注國內市場需求,也應當站在更好的視角對校內的課程建設與體系創新進行調整。適當增加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課程與專業,如小語種、涉外實務、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一方面,可以建設高校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另一方面,也能培養一批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實用型人才[2]。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平臺的建設,使得更多的精品課程與教學資源得到更加便捷與有效的分享。民辦高校發揮其靈活性的優勢,適時引進國際化教學端口,使得課堂形式更加豐富,教學內容更加充實。高校間可以進行聯合培養,為適應國際化發展而設置的專業也為學生提供留學與交換機會,實現更多的教育資源共享,不僅有國內理論鋪墊,也增加國際交流與學習機會,開闊學生視野,從更高層次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二)加強人才培養,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豐沛的人力資源“一帶一路”在建設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長,如基礎設施建設人才、語言人才、金融投資人才、法律顧問人才等。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國內人才的供需結構已然出現短板,對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基礎陣地,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也具有較大潛力。首先,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注入更多人力資本,從而推動國家與地區之間有更深層次與更高水平的交流與協作。民辦高校的辦學性質更加靈活,以信息化、專業化來加強人才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切實推進地區之間的人才互補,可以更好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其次,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臺與機遇,從而推進區域間人才的分享與流動。民辦應用型科技大學除了進行基礎理論論述之外,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展開項目協作、校企結合,這不僅帶動了人才的發展,同時也為專業型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來源渠道[3]。(三)鞏固師資構建,為“一帶一路”建設增添強勁的后備力量在我國大力融入“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育,而在教育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教師。專業化與技能化的教師是保障人才培養的強勁動力。20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擴招,民辦教育在夾縫中生存,教師的數量與質量都與其實際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中對人才質量與數量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亟需培養一批具有高尚道德水平、突出教學技能、顯著科研能力與強勁創新水平的教師來滿足發展的需求。因此,從民辦高校自身來說,應當大力支持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給予教師更好的生活保障,同時提供外出學習與培訓機會,增加“雙師型”教師的認定與培養,使得教師自身不斷成長與進步[4]。教師的對外交流可以不僅僅限定于本地區、本專業,可以與國外某些聯盟院校實現教師資源的共享。從教師角度來看,教師應當主動適應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深入研究“一帶一路”建設要點,積極增加自身的教學實踐能力,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先進教學手段,如慕課、翻轉課堂等形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四)推進院校建設,為“一帶一路”建設抓緊協同化機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交流的重要陣地之一就是高校,高校之間的協作與共建可以促進高校自身發展,同時也可以促進我國與沿線地區的多元化互聯互通。首先,增加民辦高校的硬實力。民辦院??梢远喾矫嫖召Y本支持,為高?;A設施建設做好鋪墊,完善相應的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更為配套的實訓實驗場所,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進行檢測與應用,提高學習效果。其次,提升民辦高校的軟實力。民辦高校發揮發散性思維與合作模式,可以從教師、課題、項目等幾個角度展開交流與協作,同時風險與成果共擔,不僅可以提升院校間的默契程度,也可以為高校發展帶來實際經濟效益。最后,積極開辟民辦高校發展外延路徑。“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發展方向,為國內高校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渠道,不僅可以與國外高校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同時也可以構建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基地。高??梢栽试S某些具有實力的國外企業根據發展需求設立助學基金、注入項目科研經費,增加國際間校企合作的機會,提升院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協同化發展實力。
三、結語
“一帶一路”建設中以經濟建設為主流線路,堅持經濟合作與人才教育協同發展。我國民辦教育服務“一帶一路”機遇和挑戰并存,機會和風險同在。在開展這一工作的過程中,前提是評估與規避風險與挑戰,重點在于對抓緊挖掘機遇與潛力,關鍵在于找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路徑,落腳點在于民辦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內生性”和“外延性”應對策略。提高民辦教育辦學水平,增加“一帶一路”建設人才支撐能力,不僅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民辦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相對于整體的教育背景,民辦教育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協調性的作用,是民辦教育補充應用型人才培養、國際間交流協作、區域間知識傳播和服務社會的動力?!耙粠б宦贰苯ㄔO中,我國民辦教育應全面深化民辦教育改革,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局,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民辦教育發展的主流方向。
參考文獻:
[1]周谷平.闞閱.“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才支撐與教育路徑[J].教育研究,2015,36(10):4-9,22.
[2]崔新有.“一帶一路”建設與開放大學的責任使命[J].終身教育研究,2017,28(5):3-7,15.
[3]李桂榮,姚松,李向輝.中職教育供給側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J].教育發展研究,2017,37(3):34-40,84.
[4]劉國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人才培養的路徑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7(12):45-47.
作者:劉沙沙 單位:安陽學院
- 上一篇:“一帶一路”制度系統研究
- 下一篇:一帶一路外貿交易重要價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