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實施策略

時間:2022-10-11 02:56:03

導語:高職院校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實施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實施策略

[摘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高職院校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由之路。摒棄過往以職業道德知識灌輸為主的知性職業道德教育模式,通過問題討論、主題活動、榜樣示范和實踐訓練等體驗式策略,促進高職生職業道德認知、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意志和職業道德行為的整體協調發展,是增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提高高職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素質是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核心和靈魂,是決定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反映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在側重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和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進行系統有效的實施。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職業道德教育實效低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中,“職業道德低效的主要表現是學生知行脫節、言行不一?!痹斐筛呗氃盒B殬I道德教育低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職業道德教育模式與教育方法的死板單一是一個關鍵因素。傳統的職業道德教育主要是一種知性道德教育,“即把職業道德作為一種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教育的過程強調概念和知識的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職業道德知識,整個教育過程與生活實際嚴重脫離,學生缺乏對職業道德的內心體驗,對學習的過程缺乏動力和熱情?!边@種以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識灌輸為特征的知性職業道德教育雖然能讓學生掌握系統的職業道德知識和職業道德規范,卻難以把職業道德知識內化成為職業生活中的職業道德情感和職業道德行為,從而影響和制約了高職生整體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并最終造成了職業道德教育實效性低下的問題。為此,改革單一的以道德知識灌輸為主的知性職業道德教育模式,實施以情感體驗和實踐訓練為核心的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是從根本上提高職業道德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一、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與特點

(一)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

在理解何謂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之前,首先讓我們分析一下什么是“體驗”。根據百度百科對“體驗”一詞的詳細解釋,“體驗”主要有三項基本含義:(1)親身經歷,實地領會。(2)通過親身實踐所獲得的經驗。(3)查核,考察。據此,筆者認為,所謂“體驗”就是主體在實踐中通過親身經歷和切身體會從而促進個人認知、情感及行為素養的整體發展。而所謂的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既定的目標指引下,通過選擇創設各種真實或模擬的職業生活情境,引導受教育者在特定情境中通過親身實踐進行積極的感受、體味和領悟,從而內化職業道德規范,豐富職業道德情感,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的教育過程。

(二)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的特點

與傳統的知性職業道德教育相比,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具有一些鮮明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目標的全面性。個體的職業道德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認知、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意志和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等要素。在個體的職業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以上每一個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為“職業道德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部分不同于其他課程的教學,有著自身的特殊規律,其教育效果不僅體現在‘知'上,更實質性地體現在‘情、意、行'上”。缺乏正確的職業道德認知,就無法保證職業道德行為的正確性;缺乏職業道德情感體驗,就難以形成堅定的職業道德信念和頑強的職業道德意志;缺少頑強的職業道德意志,就難以養成自覺穩定的職業道德行為。而如果沒有外化于日常職業生活中的職業道德行為表現,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就無從實現,職業道德教育的成效也無從體現。針對傳統知性職業道德教育片面強調職業道德知識灌輸,割裂職業道德素質的“知情意行”整體協調發展的缺陷和弊端,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強調以情境體驗為紐帶,主張通過發揮情感體驗的認知催化功能、情感生長功能、信念穩定功能和行為強化功能以實現學生職業道德品質在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方面的融通化合和整體協調發展,從而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2.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傳統的知性職業道德教育以教育者的說教訓導為中心,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學生更多的是處于被動聽講和被動接受的狀態。這種以教師的講解灌輸為主的教育模式過多地強調教育者的主導性,削弱甚至抹殺了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導致教育對象在教育過程中無法充分發揮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從而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弱化。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必須通過實際行動親身參與相關的實踐活動,并在實踐中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深入體驗、獨立判斷、感悟道理,從而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并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該模式使受教育者由被動的受訓者轉變為主動的自我靈魂塑造者,強化了其自我教育的自覺意識,發揮了他們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提升了他們自我構建的生成能力,凸現了傳統知性職業道德教育所缺失的主體性。

3.教育過程的實踐性。實踐性是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的本質特征。根據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源泉。然而,“目前的職業道德教育是把職業道德看成一種知識,而非一種實踐。”針對傳統知性職業道德教育片面強調道德規范知識灌輸,忽視道德情感體驗和道德踐履能力養成的弊端,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強調讓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社會生活情境中通過個人切身的感覺、感受、理解、判斷、領悟、體會、行動、反思等體驗活動培養和提升個人的職業道德素養。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強調的“體驗”,在本質上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特征,因為“體驗”是實踐活動在教育領域具體做法的表達,是教與學的理論及其過程和方法,是人們的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實踐和科學實驗在教育中的具體形式。所以,強調“體驗”在職業道德教育中的價值和作用,實質上就是強調實踐在個體職業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價值和作用。

4.實施途徑的情境性?!暗赖聦W習是基于情境的,是道德學習主體在特定的情境中積極建構的結果。離開具體的情境,我們既不能說明道德學習的發生發展,也難以說明道德學習的變化?!眰鹘y的知性職業道德教育之所以容易造成學生“知行脫節、言行不一”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主要實施途徑的“去情境化”。知性職業道德教育是以課堂教學作為主要實施途徑的,而課堂教學由于其“去情境化”的局限,盡管學生獲得了可以解決課堂問題的“范情境性”知識,卻難以具有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實際能力,是一種“惰性的知識”。為此,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特別強調教育者在組織實施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或創設貼近受教育者當前或未來職業生活的相關情境,并通過發揮這些情境的激情、明理、啟智、導行、悟德等教育功能,引導受教育者在具體情境中理解職業道德規范,提升職業道德的判斷與選擇能力,豐富職業道德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

二、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問題討論體驗法

所謂問題討論體驗法,是指在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通過創設能突出反映個體職業生活中的典型道德沖突的事件和問題情境,引導受教育者對職業道德的核心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和爭辯,從而幫助學生澄清職業價值觀念,增強職業道德體驗,提升職業道德判斷和選擇能力。例如,在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可以圍繞會計行業中“做假賬”這一最為典型的職業道德失范現象設計職業道德兩難情境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如為達到偷逃稅款的目的,某公司高管指示財務部門在財務報表中故意隱瞞部分經營收入。如果你是該公司財務部會計,你會怎么做?為什么?在上述討論情境中,學生會面臨一種左右為難的道德沖突困境:一方面,如果按照公司高管的指示去做假賬,就要承擔事情敗露可能產生的道德譴責甚至法律制裁。另一方面,如果違背公司高管的指示拒絕做假賬,就有可能由于不聽從和執行公司管理層的決策指示而被解雇,從而承受由于失業導致的利益損失。通過引導學生對以上“道德兩難情境”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判斷和辯論,從而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在復雜的國家利益、團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矛盾沖突中正確踐履職業道德行為。運用問題討論體驗法實施職業道德教育,必須注意遵循以下操作要求:

1.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突出討論情境的職業性和典型性。情境創設是運用問題討論體驗法的關鍵環節。教育者要結合學生未來職業生活的實際精心創設能集中反映某類從業人員在具體職業生活實踐中經常面對的典型職業道德問題情境或事件情境。例如,對旅游專業的學生,可圍繞旅游行業中“強制購物、收受回扣”的典型現象創設情境;對營銷專業的學生,可針對營銷行業中“虛假宣傳、欺瞞顧客”的突出問題創設情境;而對醫護專業的學生,則可聯系醫護行業中“收受紅包、藥品回扣”等不良風氣創設情境。通過創設與學生未來職業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職業道德情境,為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職業道德問題的能力提供有價值的載體。

2.合理呈現問題情境,增強情境認知的“在場感”和“親歷感”。學生參與問題討論的角色和心態是影響問題討論效果的關鍵因素。為避免學生在問題討論過程中出現“旁觀者”和“局外人”心態,教育者一方面要靈活運用視頻、音頻、動畫、圖形、圖像等現代多媒體技術切實增強問題情境呈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還要綜合運用角色扮演、移情訓練、換位思考等教學策略使學生“涉身”和“卷入”具體的職業生活道德情境之中,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處其中、親臨其境、感同身受的“在場感”,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當事人”和“在場者”的身份去感受、分析、思考、判斷、應對、處理所面臨的職業道德困境。

3.正確運用問題情境,訓練提高學生的道德選擇和道德判斷能力。學生的職業道德踐履能力只有在不斷經歷、感受、分析和處理各種職業道德矛盾與沖突的過程中才能逐步得到發展和提高。為此,在實施問題討論體驗法過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各種來源于現實職業生活中的典型道德矛盾和道德沖突事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和爭辯。在引發學生之間不同職業道德觀念激烈碰撞和深入交鋒的基礎上,啟發學生不斷反思與澄清自己的職業道德價值觀念,并學會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現實職業生活中的職業道德困境和職業道德沖突進行理性分析,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選擇和道德判斷能力。

(二)主題活動體驗法

所謂主題活動體驗法,是指在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通過策劃組織具有鮮明的職業道德教育意義的主題活動,引導受教育者在活動中進行積極領悟和深入體驗,從而不斷強化職業道德意識、激發職業道德情感、堅定職業道德信念和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的方法。運用主題活動體驗法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關鍵是要圍繞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和不同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素質養成的實際精心提煉活動主題、恰當選擇活動形式和合理安排活動內容。其中,在主題提煉方面,教育者除了要圍繞“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具有普適性的基本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積極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外,更要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和不同行業企業的用人要求,緊密圍繞職業理想、職業信念、職業態度、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聲望、職業作風以及創新意識、質量意識和技術精神等職業道德教育核心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在活動載體的選擇方面,針對高職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精力充沛、活潑好動的心理年齡特征,教育者要努力改變以往在主題活動實施中的那種形式單一刻板、沉悶乏味的狀況,根據不同的活動主題和學生的興趣喜好,合理選擇和靈活運用主題演講、專題辯論、角色扮演、文藝表演、節日紀念、現場體驗、參觀考察、交流分享、才能展示、技能競賽等活動形式,從而切實增加主題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活動內容的安排方面,教育者要根據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導向,圍繞活動主題精心設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職業道德認識水平、豐富職業道德情感體驗、錘煉職業道德行為的主題活動內容。例如,在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開展以“弘揚南丁格爾精神,爭做優秀護理人才”為主題的職業道德主題教育活動中,可以通過組織諸如“護理技術重要還是護理道德重要”“護患關系以護士為主還是以患者為主”這類帶有鮮明的護士職業道德特征的主題辯論賽來訓練提高學生職業道德認知判斷能力。也可以通過組織諸如“授帽(護士帽)宣誓儀式”“我是護士我自豪”主題演講、“和諧醫患,從我做起”情景劇表演等具有較強情感感染力的活動激發強化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職業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同時也可以通過開展以靜脈輸液、肌肉注射、無菌操作、心肺復蘇、病床鋪設等護理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的護理技能大賽,讓學生在技能訓練和技能展現中錘煉并養成認真嚴謹、專業規范的職業行為。

(三)榜樣示范體驗法

榜樣示范體驗法是教育者根據受教育者職業道德素養發展的目標和要求,有針對性地為受教育者選擇和確定供其觀察、參照、學習和仿效的職業榜樣,并通過發揮這些職業榜樣的精神引領作用、情感感染作用和行為導向作用,從而促進受教育者職業道德品質不斷形成和發展的方法。根據美國新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人物阿爾伯特•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的觀點,“榜樣是傳遞價值、態度以及思想和行為模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薄叭祟惖拇蠖鄶敌袨槎际峭ㄟ^示范過程而觀察學會的?!闭氰b于榜樣示范在影響和塑造個體的思想和行為中的突出作用,有學者特別強調,“在職業道德教育中,必須引入觀察學習?!卑駱邮痉扼w驗法正是以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為核心理論依據,強調教育者要為受教育者精心選擇和創設相關的榜樣學習情境,并通過引導受教育者在對具體情境中的榜樣進行觀察、參照、學習和仿效,從而切實感受、分析、感悟和體驗遵守相關職業道德規范、堅持踐履職業道德行為對自身職業成長和職業成功的價值和意義。運用榜樣示范體驗法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其關鍵操作要領有兩點:

1.正確選擇榜樣,確保榜樣選擇的合理性。合理選擇榜樣是有效運用榜樣示范體驗法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所選榜樣應該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榜樣的事跡和形象是實事求是、真實可信的,不能對榜樣形象進行任意拔高和隨意夸大。其次,所選榜樣應該具備優秀職業人的某種典型特質,如堅定執著的職業理想、嚴謹專注的工作作風、敬業樂業的職業情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等等。再次,所選榜樣應具備較強的貼近性。要與學生的生活背景、成長經歷、思想實際以及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等因素較為相符和接近。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認知認同、情感共鳴和仿效動機,要讓學生覺得榜樣具有“可學性”。

2.科學運用榜樣,增強榜樣示范的實效性。榜樣示范能否取得實效,不但與榜樣選擇是否合理有關,還跟榜樣示范的實施過程是否科學有關??茖W運用榜樣,首先要精心提煉榜樣人物的精神內涵,使榜樣人物的思想和行為特征更加鮮明和突出,使受教育者更加具體清晰地認識到要從榜樣人物身上觀察什么、學習什么、效仿什么,從而增強觀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要不斷創新和改進榜樣宣傳的方式,切實增強受教育者對榜樣精神和榜樣行為的認知理解度、情感認同度以及實踐參與度。目前,比較常用的榜樣宣傳方式主要有三類:一是現場宣傳式,即讓榜樣人物通過主題演講、專題報告、人物訪談等形式與受教育者進行面對面地交流。該方式的主要特點是能拉近榜樣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提高他們之間的心理相容度,從而增強榜樣示范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二是媒體宣傳式,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站、QQ、微博、微信、飛信、BBS論壇等各種宣傳媒體廣泛宣傳報道榜樣人物的優秀品質和先進事跡。該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影響范圍較廣、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同時,QQ、微博、微信等媒體傳播方式更加貼近青年大學生的媒體接觸和使用習慣,因而也具有更強的滲透力和影響力。三是行為示范式,即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經常接觸到的各種榜樣人物(如班上的優秀學生、專業學習中的優秀專業教師、學校從行業企業聘請的兼職教師、頂崗實習過程中負責技能幫帶和業務指導的企業師傅等)的模范行為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榜樣示范。該方式強調以榜樣人物的“言傳身教”影響帶動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具有更強的情感感染和行為導向作用。

(四)實踐訓練體驗法

實踐訓練體驗法是教育者通過構建或選擇有意義的職業道德實踐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職業道德實踐情境中逐步加深對職業道德準則的理解和認同,不斷豐富對職業道德情感的感受和體驗,并在此基礎上有效促進學生的知行統一,最終養成學生自覺穩定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實踐訓練體驗法是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品質,特別是形成和鞏固學生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核心方法?!奥殬I道德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內化于心,更重要是要外化于行,這是一個由內向外的發展過程。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和高校職業道德教育目標的實現,必須依靠反復的職業道德訓練和職業道德實踐?!睘榇耍瑢嵺`訓練體驗法特別強調利用教育教學過程的各個實踐環節為學生增加更多踐履職業道德知識、體驗職業道德情感和鞏固職業道德行為的情境和機會,從而讓學生在實踐訓練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運用實踐訓練體驗法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兩種:

1.利用各類課程教學中的仿真教學實踐融合滲透職業道德教育。隨著“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做合一”“基于工作過程”“項目教學”“任務教學”“角色扮演”等具有鮮明高職教育特色的課程理念和課堂教學方法在高職教育中被廣泛踐行和應用,在高職院校的各類課程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各類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具有鮮明職業性和實踐性的教學情境變得越來越豐富。在這些按照真實的職業環境和工作任務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生都要以具體的職業角色去完成相關的工作任務,例如,在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外科護理課程的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輪流扮演護士長、責任護士、患者、患者家屬等情境角色,反復練習和體驗外科護理工作過程中的各種典型工作任務(入院護理、手術前護理、手術中護理、手術后護理)的操作準則和行為規范,從而不斷強化和鞏固“愛崗敬業、關心病人、忠于職守、主動熱情、周到服務、親切溫馨、勤學苦練、提高技能、謹言慎行、保守醫密”等護士職業道德準則。工學結合項目化的教學模式要求各成員獨當一面,同時還要通過溝通、協作共同完成既定工作任務,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肯擔責、善溝通、講團結的大局意識,使學生能切身感受到責任、紀律等職業規范,并增強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同和理解。

2.利用課程見習、專業實習和頂崗實踐等重要實踐情境訓練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品質。課程見習、專業實習和頂崗實踐是實施體驗式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其中,通過組織學生深入相關行業企業的生產現場進行課程見習,可以幫助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深入了解和親身感受不同職業崗位對從業人員在道德素質、心理品質、職業技能、工作態度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并在此基礎上領會和體驗遵守踐行有關職業道德規范對企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和職業道德情感。同時,在專業實習和頂崗實踐過程中,學生得以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按照實際的生產任務、工藝規范、操作要求獨立履行其所承擔的工作崗位的相關職責。正是在具體的職業實踐活動中,學生獲得并積累更多的踐行職業道德準則的直接經驗和切身體驗,從而為個人職業道德信念的確立和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匡瑛.論職業道德教育低效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18.

[2]何文明.體驗式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J].職教論壇,2008(18):47.

[3]葉娌燕.回歸生活世界的高職生職業道德教育: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契機[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1(6):47.

[4]黃永秀.高職學院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實效性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26.

[5]許佩卿.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色及實施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5):25.

作者:黃衛國單位:清遠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