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思路研究

時間:2022-03-11 09:45:14

導語: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思路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思路研究

1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目前,國家教育層面以及地方層面的教育資源平臺系統數量很多,如國家層面“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中國大學精品開放課程平臺”,還有與高職教育對口的、由教育部官方指定使用的“數字校園學習中心”和“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中心”的教學資源庫平臺。屬于地方政府、企業和學校投入開發的教育類資源系統名目繁多,不但在形式上形成了多元化的資源素材,而且在結構設計上也充分結合了各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的最新手段。筆者通過走訪和研究后發現,各類高職院校在“十二五”期間大量投入信息化建設的硬件設施設備后開始出現后期工作停滯的情況,存在問題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教學信息創新與應用力度不足。資源庫內容未能更好地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以及同期跟進教學實訓模式,很多教學資源庫表現單一的“任務式”做法,導致傳統的“供給式思維”不能從學生需求和教育需求出發,系統內教學模塊混亂、內容乏善可陳,導致資源庫平臺利用效率不高。第二,出現“教學”與“技術”不能兼顧的尷尬局面。教師沒有專業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的專長,卻要兼顧網絡教學設計、平臺管理和維護等工作,導致工作開展效果不盡人意。

2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目標及需求

2.1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內容?!督逃筷P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14號文件指出:“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高職專業教學提供豐富、直觀、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并通過各種媒體形式多種呈現,進行設計開發、組織、管理,輔助教育者進行專業教學。”信息化教學資源庫面向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教學資源管理,把資源收集整理、資源存儲和管理、資源信息化設計和分享、教學互動及評價等內容集成化和模塊化,把與教育有關的圖形圖像、影音視頻、電子課件、測驗及考試、答疑與評教等內容系統有序地構成網絡教學的科技平臺。現代教學資源庫是指在信息資源經過數字化處理后,通過互聯網為載體以多元的形式展開教學運用的信息材料,其中包括教學媒體素材、案例、答題、考卷、網絡課程、問題解答、模擬實訓、繼續教育、教學互動、網絡教學管理系統和教育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等資源。2.2數據庫需求分析。教學資源庫系統主要為教師與學生服務,在規劃和設計上主要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需求:①與人才培養方案內容相符的專業介紹、課程介紹、課程設置、教學任務、實訓要求等專業內容模塊。②有相應的教學目標、課程資料、影音視頻素材、實操和實訓素材等課程資源模塊。③有作業安排、課程測試和考核、課程題庫和案例、成績查詢和點評、課程資源下載的模塊。④有與課程和教學相關的師生交流互動平臺、教學信息收集和反饋、教學評價和管理的模塊。⑤有分權限進入的各區間功能模塊。

3教學資源庫系統功能模塊

教學資源庫系統功能模塊如表1所示。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可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訪問本資源庫,資源庫也具備上傳、下載、存放、檢索等功能。具有WEB集成應用模式,同時實現分布式存儲功能,方便使用者在不同功能模塊上展開操作。

4以管理心理學課程為例的教學資源庫設計思路和創新內容

管理心理學課程是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其授課范圍適合工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筆者所在學院根據學院專業建設特點和課程設置標準,以互聯網為載體建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信息化教學理念進行創新資源庫建設的新思路。4.1設計和實現網絡課程管理。資源庫內構建符合學院特色的網絡課程管理系統。一方面,能夠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一個高效自動化的網絡教學平臺,能夠以程序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課程的學習,支持學習活動記錄跟蹤,實現學習過程自動化以及量化評價策略的完整性評價。另一方面,實現選修課在線選課和在線管理功能,提高筆者所在學院的信息化能力。此外,建立企業管理者講座、教學名師授課、精品公開課等課程資源庫,為本課程的學生提供輔助式學習的支持。4.2實現開放式學習模式的創新。建立并構筑SPOC教學環境,實現課堂教學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實現信息化課堂教學。教師通過系統在課前創建課程資源,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課前的準備與學習,通過重構與創新課程的教學流程,顛倒了課堂教學的順序,提高了教學的效率。4.3實現移動終端訪問。除了常規的B/S訪問模式,師生可以通過安裝手機應用程序,實現移動設備的C/S模式訪問。系統同時支持蘋果和安卓兩種不同的手機系統,滿足主流移動設備終端的訪問需求,為學生創造隨時隨地的學習條件。4.4實現無紙化在線考試。系統具備具有高性能的特點,實現了包含題庫在內的考試模塊,能夠做到多人同時在線考試。教師在創建課程資源的同時還可以開展課程題庫的建設,組織學生在線考試以及完成判卷登分的一系列動作,實現了包括題庫、組卷、考試、判分和登記成績功能于一體的無紙化考試系統。4.5虛擬與真實實訓環境互補式授課——“心理診斷室”。以本課程為例,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的瓶頸,同時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雙融合的互補式學習如圖1所示。第一,搭建“心理診斷室”,線上線下多渠道交流。邀請企業在職管理者、專業心理診斷師或咨詢師等社會人士,通過系統平臺搭建的“心理診斷室”與師生們展開學習、交流、問答、測試等活動,實現高職學生課程理論與實踐活動科學有效的雙融合。同時搭建學校與家長的心理交流平臺,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使師生、家長、學校等各方面的資訊交流和信息等工作更高質快捷,用科學手段打造和諧美好的校園環境。第二,實現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心理減壓空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的虛擬空間相互分享學習、向師長尋求解決難題的方式、釋放不同類型的心理壓力,從而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與人生觀。第三,構建資源庫,累積生活與工作上的真實心理案例。案例從社會生活、企業工作管理和個人真實個案等方面的累積,既能成為教師的教學資源,又能為學生及校內外有關人員學習和參考心理學知識提供有效的平臺。

5結語

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庫建設是改革與創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各大高職院校的成熟案例顯示,該項工作不僅能夠推進教育創新理念的進一步發展,而且能夠進一步優化和整合社會與學校的優質資源,提升技能型人才的質量。高職院校應對教學資源庫建設作出長遠規劃,同時不斷關注科技創新的信息,持續融入新理念、新方法,貫徹信息化教學理念。

作者:黃艷姍 肖潔 單位: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