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學院服務終身教育實踐研究

時間:2022-10-28 08:32:22

導語:社區學院服務終身教育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學院服務終身教育實踐研究

【摘要】區域型社區學院憑借自身師資、課程資源、地緣等方面的優勢,在中心城區內集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社區教育、終身教育為一體,已經成為推動中心城區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主陣地,成為“普職融通”、“院社共建”的“立交橋”。但在終身教育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區域型社區學院在管理體制、職能定位、經費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理順關系,明晰責權,提升服務能力刻不容緩。

【關鍵詞】社區學院;終身教育;創新實踐;提升策略

一、學院的發展及辦學理念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社區教育蓬勃發展,終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而社區教育、終身教育的實施主體卻并不明確,甚至是缺失。普通高校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成人高校主動主導卻師出無名。基于這樣的背景,2002年,經天津市教委批準,依托中心城區的六所區屬職工大學,成立社區學院(下文統稱為河東社區學院),明確其主要職能是服務區域社區教育、終身教育。在辦學歷程中,逐漸形成了以一塊牌子———天津市河東區職工大學為辦學主體,多元發展互補的辦學格局———遠程教育(天津電大河東分校)、河東社區學院、河東區老年大學。我院以學歷教育為主的同時,積極發揮職能,引領區域終身教育發展,并逐步由區域終身教育的參與者發展成為引領者,在區域終身教育體系內的“龍頭”作用日益突出。社區學院積極貫徹國家及市政府關于社區教育發展的文件要求,在服務“職繼協同,雙周推動”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二三四”的辦學理念:一條主線即教育教學管理;兩翼齊飛即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三個中心即社區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中心、老年教育學習活動中心、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四個維度即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

二、利用社區學院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區域終身教育發展的實踐

(一)以服務“一老一小”為紐帶,提升服務區域終身教育的能力。在推進區域終身教育的前提下,“一老一小”是終身教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院著力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擴大服務人群,努力實現服務終身教育“一老一小”發展目標,使“一老一小”融入到終身教育的整體發展中。充分夯實學院進一步發展的基石,成為學院發展新的“增長點”,為其他區域型成人高校的戰略轉型進行理論探索和積累。1.以示范校建設為契機,構建區域老年教育學習活動中心老年教育是夕陽產業,朝陽專業。天津市河東區老年大學始建于1986年,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辦學的特色。河東區老年大學抓住政策機遇,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加快發展速度,教育教學質量、社會知名度和學員認可度等方面都有顯著提升。老年教育牢牢把握發展契機,加快發展速度,依托河東區職工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立足區域優勢,輻射周邊地區,使老年大學在教育教學質量、社會知名度和學員認可度等方面都有更為顯著的提升。目前,開設的專業有近16個大類,50余個特色專業,139個教學班,服務區內20余萬老年人,在校生規模達到年平均4000人。老年大學成立了合唱等近10個社團,社團活動精彩紛呈。瑜伽、鋼琴、茶藝、烹飪等訓練室、教室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市內同類校中領先。經過幾年的努力,力爭把老年大學建成區域內老年人學習、活動、交流的中心,并由此向12個街道,138個社區輻射,為老年人提供課程、師資及相關的設備,在老年教育領域真正起到龍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二屆全民終身學習周中,河東區老年大學在全市首次舉辦“七彩音符•美麗人生”河東區老年人鋼琴大賽。近百名老人踴躍報名,同臺競技,在跳躍的音符中,享受美麗人生,此項活動獲得了圓滿成功。2.以“邁好人生第一步”為目標,培育精品科技藝術啟蒙班我院培訓部以培育科技藝術啟蒙班為精品,以“邁好人生第一步,系好人生第一顆紐扣”為培養目標,實施“未來之星”培養工程。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經過長期實踐,該項目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贏得了區域內百姓的好評,逐步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其中未來之星舞蹈隊屢獲國家級、市級大獎。在第十二屆華夏之星全國青少年校園藝術成果展示天津選拔賽中,參賽的兩個舞蹈分別獲得了天津市一等獎、二等獎,并代表天津參加了全國的比賽,榮獲幼兒組金獎。“未來科學家”科技啟蒙班,多次參加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比賽,培養了多名科技特長生,多次承辦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下無線電比賽,因為組織工作出色,參賽選手成績優異,被確定為天津市無線電比賽基地。(二)實踐“普職融通”,創建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依托我院的3D打印實訓中心,與區內中小學合作,開展科技知識講座、工程實踐創新活動、產品設計等活動。通過演示、體驗讓學生近距離感受3D打印技術,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成為科技人才的積極性,通過體驗活動強化團隊概念,提供職業體驗。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讓很多中小學“傷腦筋”,千篇一律的參觀,難以取得實效,教師們為學生的安全提心吊膽,學生們也把“參觀”當成一種形式。我院抓住終身學習的契機,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群體———青少年量身定做“培訓課程”。有針對性地開設一批符合青少年年齡階段特征、心理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的培訓課程,進而補充校內教育的不足,豐富青少年的課外文化生活。開設的短期培訓課程包括英語聽說讀寫、國學知識、工藝品制作、藝術欣賞、美術書法等多個專業和門類。據統計已有近2000名社區青少年參加各類培訓課程。通過多年的發展,河東區社區學院作為社區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基地和培訓基地,已經形成了較高的社會知名度,也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三)“送課到社區”,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我院緊跟科技潮流,以3D打印技術方向專業群建設為特色品牌,通過與3D打印知名企業合作,在權威專家指導下,在企業技術人員參與下開發優質課程資源,形成系列課程體系,并對區域社區居民開放共享。開展“送課到社區”活動,社區居民通過教師的講解,近距離觀看3D打印機的工作原理,提升社區居民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學院以“送課”為載體,與社區實現“院社共建”,有力地推動了區域和諧文明社區建設。(四)在各類型教育中,實行“1+N”證書制為了促進學歷教育與崗位技能培訓有效結合,在高等職業教育方面,我院結合各專業特點,開展“1+N”證書制,鼓勵學生一專多能。例如,要求機電類專業的學生,取得維修電工等崗位技能資格證。在成人高等教育方面,針對在校學員開展調查,結合專業與從事的崗位,為成人學員提供崗位技能資格證服務。遠程教育處還積極與天津廣播電視大學聯系職業技能培訓分中心建設,為成人學員技能再上新臺階提供貼心服務。開展面向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等人群的繼續教育,與區民政局開展“圓夢”合作,為退役士兵提供崗位技能培訓和學歷培訓。幾年來,已幫助近百人“圓夢”。面向下崗居民及外來務工人員,與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合作,實施百萬技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培訓近千人,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奉獻了力量。

三、河東社區學院擔當作為,龍頭作用凸顯,社教成果豐碩

作為中心城區內的社區學院,積極發揮社區教育的職能責無旁貸,并且在社區教育方面引領的龍頭作用凸顯,社區教育結出豐碩成果。(一)理念指引,社區工作者培訓班成效初顯。在“”精神指引下,在構建“美麗河東”的進程中,在實現“四個之區”的實踐中,為了推進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提升社區工作者的業務能力,社區學院與區組織部、民政局合作,承辦了河東區社區工作者專題培訓班。各社區書記及主任、副書記、副主任及其他社區工作人員共1100余人參加培訓,后期將陸續開設系列“精品班”,形成品牌效應。(二)開發教材,培育特色課程資源。社區學院充分利用師資優勢,結合區域特色組織編寫《奧運英語》《微課程技術開發》《老年計算機教程》等教材;結合社區教育工作重點,深入街道,對特色課程研發、教材編寫、網站建設、數字化學習平臺操作與管理等進行指導;以我院為中心,輻射12個街道市民學校,138個社區的互動學習平臺正分期分批建設中。(三)創新發展,數字化學習惠民實現新突破。充分發揮社區學院的龍頭作用,社區學院積極幫扶有條件的社區建設網絡學習教室,努力實現數字惠民。學院與社教辦積極推行微課程學習制作,舉辦四期微課程培訓班,請資深教授輔導講座,在連續四屆全國微課評比中,多個“微課”課件獲得國家級獎項,提升了社區教育學習資源平臺的惠民功能。繼2016年,社區學院在我市率先推出“3D”打印與增材制造技術后,2017年又不斷增加投入,新項目為社區教育帶來新的突破。(四)社區大講堂,百姓身邊的知識學堂。為了增強學習氛圍,提升區域社區居民的精神品質,發揮社區學院服務終身教育的職能,開展社區大講堂活動。邀請專家學者、道德模范、能工巧匠、非遺傳承人等開展專題講座,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城鄉社區成員綜合素養和生活品質。自2015年舉辦以來,已舉辦近20場講座,例如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聘請天津市知名理論專家,講授《宣傳貫徹精神》,聘請河東區百姓學習之星主講《道德楷?!返戎v座。(五)“雙周推動”,提升服務區域終身教育能力。社區學院以每年一度的“社區教育展示周”和“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為契機,不斷提升服務區域終身教育的能力,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彰顯區域終身教育特色成果,成為河東區“社區教育創新示范區”建設中的一張靚麗名片。

四、完善社區學院服務區域終身教育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明晰社區教育管理體制,明確社區學院功能定位。各區縣普遍存在社區學院與社區教育辦公室之間職責職能相互交叉、模糊不清的問題,導致了社區學院在社區教育方面雖然很專業,但鑒于行政管理構架的問題,使之與社區的溝通不暢,無法完全發揮作用。由社區學院院長兼任區社區教育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便于工作協調管理,有利于充分發揮社區學院的職能,真正實現專業人員干專業的事。(二)推進法規制度建設。推進終身教育立法進程,進一步明確政府、社區學院、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在終身教育方面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推動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出臺終身教育的相關地方法規與政策。(三)保障社區教育經費投入。地方政府應該成為投資主體,除人員經費外,每年還要撥付必要的專項經費,并納入本地區財政預算。同時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逐年增加投入,以保證社區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需要。(四)優化績效政策。優化績效考核管理制度,充分考慮成人高校大力發展社區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工作實際,將非學歷繼續教育的相關工作納入到“增量績效”的考核中。以此充分利用現有成人高校教師資源,發揮教師積極性并促進教師在專業上進一步發展,并拓寬成人高校專業教師專業技術職稱晉升的渠道。(五)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健全配套的繼續教育學習培訓教研科研的體制機制,解決長期以來成人高校發展的瓶頸,提高教師專業成長的內生動力,促進成人高校專業能力提升。為教師培訓設立統一規劃要求,制定定期培訓制度,規范并統一各校開展校本研修情況,有效解決“重使用輕培養”問題。

參考文獻:

[1]呂景泉.以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帶動社區教育服務終身學[EB/OL].現代職業教育網.

[2]穆樹發,李新茹,李娜.“職繼協同,雙周推進”服務終身學習型社會建設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6).

[3]李彥.“職繼協同、雙周推動”,服務終身學習[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03).

[4]李霞.構建服務終身學習區域職教集團的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8).

[5]徐文新,姜明文,張學蘭.服務區域全面發展推進社區學院戰略轉型———以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的創新實踐為例[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5,(01).

[6]楊建波,張侃.濱海新區社區學院建設成果初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1).

[7]高麗萍.淺談社區學院的社會服務職能[J].中國教師,2013,(12).

作者:崔廣 單位:天津市河東社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