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7-10 03:53:13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

摘要:近年來發生的諸多留守兒童問題事件,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成為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剖析,并從政府、家長、學校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即政府要協調城鄉發展;家長要樹立正確教育觀,加強親子間交流;學校要發揮對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的監管作用,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疏導。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對策研究

隨著社會的穩步發展,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突出,造成社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本文通過調查分析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能為留守兒童家長對兒童家庭教育問題提供參考,并以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為目的,希望能夠引起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關注和重視[1]。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本次研究的對象為某農村留守兒童以及農村留守兒童家長。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來調查家庭教育問題。(二)研究工具。第一,運用文獻分析法整理出有關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其對策研究相關的信息。第二,采用問卷調查法,根據問卷調查內容,收集相關的數據并進行分析。本研究問卷是在許向東《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其對策研究》的問卷調查基礎上作出改進,主要從監護人的教育理念、工作狀況、教育行為、生活環境等層面進行調查,并對家長的一些基本情況和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留守兒童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程度等方面進行了解。除了監護人,也有針對性地對部分留守兒童進行調查,涵蓋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人際交往等方面。最終對問卷調查所搜集的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做出數據分析。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生活上管束不當。兒童的心理很脆弱,需要父母的呵護與陪伴,但是因為現實的原因,父母又不得不外出,所以常常導致孩子只能在祖父母身邊長大,這就形成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在生活上往往管束不當[2]。祖父母思想往往比較陳舊,對隔代的孩子往往容易溺愛,因此對留守兒童的監管也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孩子學習上沒人指導而落后,心理上得不到父母關心而思想扭曲。作為孩子往往希望父母能陪伴著自己,完整的家庭結構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具有深遠意義。很多時候祖父母因為年紀大,不了解孩子們的心理需求,更多在于對兒童生活上的照料,而家庭教育方面做得并不夠。(二)溺愛現象嚴重。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由于在外打工,父母往往會覺得自己虧欠子女,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完全放縱孩子,甚至想用金錢來彌補不能陪伴孩子的這種缺失,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給什么,可這樣非但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反而不利于孩子發展。所以在留守兒童中也普遍存在溺愛的現象,尤其是監護人是祖父母的情況,他們的教育思想比較陳舊再加上對孩子本身就比較溺愛,也會要求父母不要嚴格監管孩子,覺得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需要加倍的呵護。但是過分溺愛反而不利于農村留守兒童發展,這會造成學校教育更加難以進行。造成這一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許多家長因為沒法在孩子身邊便對孩子心存愧疚,加之監護人是祖父母輩,他們的教育觀念和方式往往不夠合理,對家庭教育理解程度不深,在對待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存在不足,他們認為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盡量想從物質上滿足孩子,認為給予他們想要的物質需求就是最好的幫助,這些最終導致溺愛現象嚴重。(三)學習缺乏有效地管理和監督。很多家長雖然在外出打工后,對孩子也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卻缺乏與孩子的學習交流互動和指導,孩子拋給學校后對孩子的教育管理不夠,甚至對孩子基本的學習情況都不了解,導致孩子在教育管理上缺乏應有的管理和監督,在學習過程中得不到父母幫助和指導,造成孩子學習落后,情感上也無處寄托,甚至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相對于正常家庭來說落后,經常易產生逃學和不按時完成作業現象,更多是因為沒有家庭方面的監督,很多家長在訪談中都覺得是自己的監管缺乏才使孩子成績落后,很多孩子也覺得在家庭學習中得不到幫助而很無助,問卷調查中甚至很多家長都認為是自己太忙沒法注意到孩子作業完成情況,所以造成留守兒童學習上的不足。(四)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由于家長不在身邊,孩子的家庭結構往往不全面,缺少應有的家庭方面的教育,致使留守兒童容易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能夠從自己父母身上學習到優秀的品質,而父母長期在外會導致孩子與自己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使自身沒有辦法在孩子面前建立好的家庭教育氛圍,這就造成留守兒童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在思想道德方面得不到好的教育,道德相比于普通孩子更加容易缺失。(五)親子間缺乏溝通交流。因為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在情感上容易缺失,容易感到孤獨,尤其是父母在外忙于工作忽視自己孩子。據有關資料顯示,留守兒童的犯罪幾率大于父母正常陪伴的孩子,主要由于他們從小得不到父母關心,心理容易更加孤獨,不合群。造成這一現象的問題就在于親子交流上,因為父母外出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較少,導致親子間的情感變淡,孩子缺少能夠交流的對象,思想也可能容易出現問題,就會造成與人交往能力的下降。

三、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政府要均衡城鄉發展。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家長外出工作沒法陪在身邊,孩子長時間缺少與父母的相處并且沒有完整的家庭結構而導致的。農民工外出說到底是因為農村工作條件差,難以維持家庭開支,而城市經濟發展快速造成的城鄉差距大。政府應該多鼓勵農村發展,加大發展農村的產業經濟結構,鼓勵年輕人留在農村發展,提高農村的吸引力,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這樣就能讓更多農村孩子從小可以得到父母的陪伴,能夠減少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政府同時可以保障外出農民工應有的待遇,讓外出打工的人能夠有更多時間回家看望孩子,還可以鼓勵子女跟隨著父母一起,完善和健全農民工子女在外的教育政策,使他們的子女也能夠獲得和當地人相同的教育條件,這樣就能夠減少因為人口流動造成的留守兒童。(二)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一個人想要接受優秀的教育那么必然離不開好的家庭教育的教導,優秀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重大,很多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方式上還有很多的不足,所以才會出現很多家庭教育問題。家長對待孩子教育上不是簡單的放縱,不要因為自己沒法陪伴在孩子身邊就對孩子用物質彌補,好的家庭環境需要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之間相互換位思考,作為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問題,而不是簡單地滿足物質需求。作為家長要樹立平等的教育理念,尊重和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親子之間一定要多交流多溝通,原本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就不夠多,所以更加需要家長在有限的時間里為自己的孩子創造更好的家庭氛圍,提供好的成長環境。家長也不能過分看重成績,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但留守兒童本就在學習中缺乏應有的家庭指導,成績不好時可能產生厭學,要多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多與孩子分析原因,找老師了解情況,鼓勵孩子學習。(三)家長要加強親子間的溝通。現在許多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后對孩子學校表現缺乏應有的關心,學校在對于留守兒童教育這方面也做得不夠到位,這樣就造成了留守兒童許多問題的出現。家長要多和學校老師交流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既能了解孩子在平時生活的日常,也能從老師的描述中得到孩子在學校方面的學習情況。老師也應該用更多的耐心和時間去關注留守兒童,及時向他們的父母反饋他們在學校的情況,可做到雖然農村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但是仍能夠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這樣無論是對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非常有幫助,也能夠讓留守兒童得到更好成長。(四)發揮學校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作用。家庭教育的落實離不開學校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學校的時間甚至不比在家的時間少,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學校發揮一定的作用。學校一定要與留守兒童家長以及監護人之間及時溝通反映留守兒童最近的情況,加大家校合作力度。老師也可以和家長、監護人一起討論教育孩子方面的問題,了解他們的需求,在教育上共同促進孩子的進步和發展。學校還可以針對在校的留守兒童,提前了解他們的特殊家庭環境,對他們進行關愛和關注,使他們雖然在家庭教育上有所缺失但是能夠在學校教育中得到好的幫助,解決他們在學校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并對其心理問題作出疏導。同時對留守兒童要采取合適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學習和生活上的監督,防止留守兒童受到周圍不良環境的影響。老師要留意班上留守兒童表現出的情況,多在生活中了解他們的性格,對留守兒童學習進行幫助,創造好的學校氛圍,使他們在學校中體會到溫暖,發揮學校在教育中的作用。(五)學校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疏導。家庭教育的缺失會造成許多農村留守兒童出現了很多心理上的問題,從而也會對學校教育產生一定的影響。想要營造好的教育環境,學校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去鼓勵留守兒童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并且需要對留守兒童心理方面進行疏導,清楚留守兒童的基本信息,增加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咨詢,多為他們排憂解難,多組織家長與留守兒童之間的聯系。學校也可以定期進行家訪,與留守兒童談心,與留守兒童家長固定通話,一起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創造好的環境。

四、結語

本次研究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很多的問題,家長需要重視起來,運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幫助孩子成長。農村留守兒童監護類型還是以隔代教育為主,外出家長要從孩子心理、行為上多了解孩子,加強與孩子之間的聯系溝通,減少農村留守兒童在當下出現的一些問題。

參考文獻:

[1]盧德平.中國弱勢兒童群體:問題與對策[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葉敬忠,潘璐.別樣童年——中國農村留守兒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作者:程棧 邢趁娟 單位: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