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提升人文素養的策略
時間:2022-11-18 09:39:04
導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提升人文素養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美術鑒賞教學的重要目標,美術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還應當懂得欣賞美術作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形成正確的美術思維。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美術鑒賞教學環境,展開色彩教學、繪畫技術教學等,教會學生讀懂美術作品的內涵和精神,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讓學生在美術鑒賞中獲得審美情趣的熏陶,用包容的眼光和心態感受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人文素養的培養中,真正體會到藝術之美。
(一)教學手段落后
在傳統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不注重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創新,造成學生的個體需求沒有得到重視,在課堂上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整個學習氛圍顯出枯燥呆板的狀況,不利于學生美術創新思維的培養,美術鑒賞課堂效率不高。教師必須對美術鑒賞教學的手段進行創新才能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讓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協同進步。另外,必須解決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思想問題,不能認為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和學生的高考毫無關系,屬于副課,學習美術鑒賞就是浪費時間,這些思想對課堂效率的提高尤為不利,教師必須在思想上加強對美術教學的重視。此外,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通常會局限于教材知識,這種現象會對學生的個人創造力產生阻礙作用,導致對美術鑒賞的知識一知半解,缺乏重視和了解,也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最終造成美術鑒賞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缺乏對教學資源的挖掘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學資源有限以及挖掘力度不足的問題。美術鑒賞教學需要專業的教學設備作為輔助,如果教學設備和教學質量受到限制,就會導致美術鑒賞教學無法順利開展。當前很多學校對美術鑒賞教學的投資力度較小,在學校中缺乏必要的網絡設備,如投影儀、計算機等。另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很少會應用這些教學設備展開教學,導致美術鑒賞教學缺乏現代化特征,這就反映出了不少學校對美術教學的投資力度不足,如果缺乏教學資源,就很難真正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眾所周知,互聯網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如果不注重挖掘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就會導致美術鑒賞課程缺乏資源的整合性,教師也無法對各個環節進行科學設計,對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分配,也不能形成較為完善的美術鑒賞教學資料庫,造成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受阻。
(三)教師素養有待提升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開展,對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但是不少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教學技術往往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如果教師不具備人文素養的培養能力,就會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人文內涵的滲透,也會使美術教學缺乏實踐和創新意識,不利于美術教學的長期開展。除此之外,站在學校的角度,長時間忽視美術鑒賞課程,不注重對教師的業務培訓,會造成教師的教學能力下降。以上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通過美術鑒賞課程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將會成為一紙空文。
二、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
(一)加強對美術作品背景的介紹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加入對美術作品背景的介紹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步驟。眾所周知,美術作品是作者精神層面的真實寫照,在創作過程中,畫家通常會使用藝術化的手段表達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思想感情,這些感性要素結合起來就形成了美術作品的靈魂。由此可見,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加強引導,要求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時代背景和創作歷史,了解作者的生平,結合作品的歷史特點和當時的社會習俗,對作品展開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形成學生對這幅作品的感性認識。否則,省略了這一步驟,學生對作品的感悟就是不完整的或殘缺的。通過對美術作品歷史背景的介紹,學生能更好地感悟到作品中蘊藏的思想元素,觸摸到每一幅作品的靈魂,更好地體會美術作品的人文素養。例如,梵高的經典作品《向日葵》,如果教師開門見山地直接講述《向日葵》這幅作品的創作手法、色彩運用技巧,就會使學生難以對作品形成深刻的印象,甚至會覺得這幅作品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因此在美術鑒賞課上,教師應當總結出《向日葵》這幅作品的大概特點,先從感性認識出發,再過渡到理性認識,如《向日葵》這幅作品當中描繪出的植物像太陽一樣耀眼奪目,作者梵高利用明黃的色彩給人以深刻的視覺印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向日葵》這幅作品的創作背景,還可以通過視頻、圖畫的方式向學生介紹畫家梵高的傳奇一生,只有了解了這些創作背景,才能讓學生真正觸摸到梵高內心所想,感受到梵高對藝術的生命力和熱情。在這一基礎上再對《向日葵》這幅作品進行賞析,學生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人文素養。
(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美術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應當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當前的美術鑒賞教學中,如果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填鴨式”的灌輸,就會導致學生處在的被動學習地位,對人文素養的培養尤其不利,導致學生對美術作品缺乏直觀形象的認識,動手能力較差,缺乏主動探索的精神。在這里我們應當意識到,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做好長期培養的準備。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當前學習的美術課程和欣賞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作品的美感,增強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同時教師應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增加教學實踐環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針對美術作品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美術鑒賞的積極性和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感受作品的藝術靈魂,受到藝術的熏陶和啟發,讓每一個學生在美術鑒賞課堂上都能有收獲。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生活化的資料,帶領學生自己創作美術作品。例如,教師可以設定“環保美術”作為主題,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展開豐富的想象,變廢為寶,制作具有美術欣賞價值的手工藝品,拓展美術作品的鑒賞教學領域,打開學生的視野,通過探究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人文情懷。除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之外,還應當對教師的教學技能進行提升,站在學校的角度應當加大對美術鑒賞教學的投資力度,展開教師培訓,讓教師能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將人文素養融入美術鑒賞教學的課堂環節中,不斷提高自己,應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和知識武裝頭腦,為人師表,全面提高美術鑒賞教學的質量。
(三)加強美術教學的多學科融合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和人文精神,還應當加強美術教學的多學科結合,將美術教學放在高中教學的整體學科體系中,和歷史、語文、數學等多種學科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在美術鑒賞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挑選喜歡的美術作品,對作品中蘊含的藝術要素進行跨學科的分析,有意識地和其他學科的知識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欣賞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美術作品的鑒賞和語文、歷史等學科的關聯性較大,特別是在中國古典水墨畫作品中,往往蘊含著豐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藝術素養,因此在這一類美術作品的鑒賞中比較容易進行跨學科的鑒賞。例如,在中國古典名畫《富春山居圖》中,教師可以將這幅作品分別和歷史、語文學科結合起來,先分析作品的美術運用技巧,如水墨畫的技法,作者通過干、濕兩種不同的畫法,展現出富春江的美麗景色?!陡淮荷骄訄D》將山水等景色結合起來,濃淡搭配得宜,展現出了元朝這一特定的歷史朝代對山水畫的審美特點。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富春山居圖》的背后創作故事,讓學生更加了解《富春山居圖》的創作背景,調動學生美術鑒賞的積極性,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感受《富春山居圖》所蘊含的藝術內涵,通過美術鑒賞提高人文素質,得到藝術熏陶。除了中國水墨畫之外,西方著名的油畫作品,也可以通過跨文化鑒賞的方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在經典油畫作品《耶穌和他的十二個門徒》中,教師就可以將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文藝復興時的歐洲歷史結合起來,讓學生站在中世紀歐洲藝術的角度,欣賞具有宗教色彩的藝術作品。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對美術作品背景的介紹,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加強美術教學的多學科融合,采取多種形式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作者:楊港 朱良娟 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第二中學
- 上一篇:職業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與人文素養探討
- 下一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人文素養培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