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五痛”

時間:2022-03-17 07:05:00

導語:師德“五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被看作“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一代代人民教師像紅燭,像春蠶,用自己無私的奉獻哺育了學生,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

然而,輝煌燦爛的光環下也有陰影。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受社會上種種不良風氣的侵襲,近年來“師德”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這里,我們解剖一些有關“師德”的負面現象,就是希望能夠引起教師乃至全社會的重視與警醒,從而清除師德背后的陰影,還孩子、還教育事業一個朗朗乾坤。

一痛:體罰學生,令孩子身心受損

今年3月10日,江蘇省金壇市小學生王潮由于未完成家庭作業,遭任課教師打罵,造成左側臉部紅腫,左耳鼓膜充血,耳道水腫。

4月9日下午,貴州省納雍縣張家灣鎮峰巖小學一年級教師陳元虎將全班學生分成四組朗讀課文,因第四組學生的朗讀未達到要求,陳元虎一氣之下讓第一組學生脫下褲子,強迫第四組學生去舔他們的屁股,讓學生“舔股思過”。

近年來,一直為人詬病的教師體罰學生現象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呈現出手段惡劣并給學生造成嚴重身心傷害的特點。教育專家勞凱聲、孫云曉2002年在全國10個地區進行的8000份抽樣調查表明:40.3%的學生曾被老師罰站或罰跑,29%的學生在放學后被罰留校,26.7%遭到老師的諷刺、挖苦和責罵,12.1%被老師禁止進教室聽課,37.8%被罰抄課文或做作業多遍,15.4%被打。

從教育的根本意義上說,正因為孩子還處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長期,所以才需要教育;他們難免會犯錯誤,而犯錯也應該成為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契機。可現在的情況是,有許多學生僅僅因為一個小小的過失,甚至只是偶爾的一次調皮,就遭到了來自教師的殘暴責罰。在采訪中,一個曾被老師當眾體罰的學生形容那一刻“生不如死”。而一些案例也告訴我們,遭受了體罰以后,學生輕則情緒低落、厭學,重則罹患了嚴重的精神疾病,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一位加拿大學者曾就體罰對孩子未來身心健康產生的影響做過全球最大規模的調查。調查顯示:被罰兒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兒童的兩倍,而且患上焦慮癥、反社會行為傾向和抑郁的幾率大大增加。

為什么本應對孩子充滿愛心的教師有的卻變成了“惡魔”?在采訪中,一些教育界人士對此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其中有幾個原因。一是我們目前的教師隊伍入口把關不嚴、一些偏遠地區教師素質低下,再加上對教師的培訓不夠等,造成了目前教師隊伍良莠不齊。二是舊的教育觀念依然很有市場。一些教師信奉“嚴師出高徒”、“不打不成材”的信條,根本不把學生當做一個平等的人看待。三是現在許多教師壓力過大,容易情緒失控。目前在許多地方,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決定著其評優晉級和獎金的發放,甚至關系到手中的“飯碗”,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就是學生的考分和升學率,這使得許多教師心理壓力劇增,把學生的考分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完全把學生當成了生產分數的工具,師生關系因此僵硬、緊張、對立,非常容易爆發惡性沖突。著名德育專家周之良先生對此評價說:體罰學生的現象必須予以制止。國家應該在加強教師培訓、減輕教師心理壓力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同時,我們的教育觀念還急需轉變,教師要學會真正把學生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尊重?!拔拿鞑赣拿?,野蠻傳播野蠻”,對人的尊重在我國本來就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我們亟須在青少年中補上這一課,而它的起點,首先就是對青少年本身的尊重。

二痛:歧視“差生”,背離教育宗旨

本刊今年曾披露了一起教師歧視、傷害“差生”的嚴重事件。作為省級示范高中的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學,個別教師動輒對“差生”拳打腳踢,甚至發動全班學生投票選“差生”,并以“光榮榜”的形式公之于眾,還辱罵成績差的學生為“敗類、人渣”,并以攆出教室、停止上課等方式,剝奪他們受教育的權利。這些行為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些學生因此不得不轉出這所學校。

孔子說:“有教無類”。青少年在人生路上剛剛起步,他們的未來孕育著無限的可能性,有的孩子可能學習成績好一些,有的孩子雖然成績稍差,然而在其他方面卻可能頗有才華,現代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幫助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走上屬于自己的道路,讓他們每個人都人盡其才,不枉度一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對所有的孩子應該都是平等的??蛇z憾的是,近年來一些學校和教師卻完全從功利主義出發,主觀地將學生分成了“好生”和“差生”,區別對待。北京一位學習成績不太好的中學生對記者說:在課堂上,同樣是提問題,對“好生”,教師不厭其煩解答,而對于“差生”,則往往失去耐心,甚至大發惡聲,嚴厲斥責;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好生”可以不予追究,而“差生”卻總被揪住不放,甚至遭到辱罵、體罰;在一些班級事務上,老師幾乎不聽“差生”的意見;排座位時,總是將好學生安排在前面,“差生”靠后;考試前,老師會主動給一些好學生開小灶,指導點撥,而對“差生”則不聞不問。

現代文明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人人平等”,而用這種極不公正的方式培養學生,我們又怎么能夠企望他們會成為合格的現代人?事實上,這些遭受了嚴重歧視的學生,往往連健康的心態都喪失了。他們有的自暴自棄,有的厭學、逃學、輟學,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重慶市長壽區晏家鎮的少年搶劫犯王波,還不滿17歲就持刀搶劫4次,被判刑5年。2004年6月有記者采訪他時,他說:剛上初中時,我就是個“差生”,老師特別討厭我,我也不愛上學,后來老師讓我轉學,鎮里就那么幾個學校,一聽說我是個“差

生”,沒學校要我。年僅17歲的他,由此走上了犯罪道路。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對本刊記者表示: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是有法律保障的。家長和學生要增強法律意識,一旦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要積極運用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同時,他認為現在的教師法流于空洞,應該進行修訂,增加對教師行為的具體規范,增加罰則,這樣才能使教師的行為得到有效的約束。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被看作“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一代代人民教師像紅燭,像春蠶,用自己無私的奉獻哺育了學生,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

然而,輝煌燦爛的光環下也有陰影。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受社會上種種不良風氣的侵襲,近年來“師德”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這里,我們解剖一些有關“師德”的負面現象,就是希望能夠引起教師乃至全社會的重視與警醒,從而清除師德背后的陰影,還孩子、還教育事業一個朗朗乾坤。

一痛:體罰學生,令孩子身心受損

今年3月10日,江蘇省金壇市小學生王潮由于未完成家庭作業,遭任課教師打罵,造成左側臉部紅腫,左耳鼓膜充血,耳道水腫。

4月9日下午,貴州省納雍縣張家灣鎮峰巖小學一年級教師陳元虎將全班學生分成四組朗讀課文,因第四組學生的朗讀未達到要求,陳元虎一氣之下讓第一組學生脫下褲子,強迫第四組學生去舔他們的屁股,讓學生“舔股思過”。

近年來,一直為人詬病的教師體罰學生現象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呈現出手段惡劣并給學生造成嚴重身心傷害的特點。教育專家勞凱聲、孫云曉2002年在全國10個地區進行的8000份抽樣調查表明:40.3%的學生曾被老師罰站或罰跑,29%的學生在放學后被罰留校,26.7%遭到老師的諷刺、挖苦和責罵,12.1%被老師禁止進教室聽課,37.8%被罰抄課文或做作業多遍,15.4%被打。

從教育的根本意義上說,正因為孩子還處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長期,所以才需要教育;他們難免會犯錯誤,而犯錯也應該成為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契機??涩F在的情況是,有許多學生僅僅因為一個小小的過失,甚至只是偶爾的一次調皮,就遭到了來自教師的殘暴責罰。在采訪中,一個曾被老師當眾體罰的學生形容那一刻“生不如死”。而一些案例也告訴我們,遭受了體罰以后,學生輕則情緒低落、厭學,重則罹患了嚴重的精神疾病,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一位加拿大學者曾就體罰對孩子未來身心健康產生的影響做過全球最大規模的調查。調查顯示:被罰兒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兒童的兩倍,而且患上焦慮癥、反社會行為傾向和抑郁的幾率大大增加。

為什么本應對孩子充滿愛心的教師有的卻變成了“惡魔”?在采訪中,一些教育界人士對此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其中有幾個原因。一是我們目前的教師隊伍入口把關不嚴、一些偏遠地區教師素質低下,再加上對教師的培訓不夠等,造成了目前教師隊伍良莠不齊。二是舊的教育觀念依然很有市場。一些教師信奉“嚴師出高徒”、“不打不成材”的信條,根本不把學生當做一個平等的人看待。三是現在許多教師壓力過大,容易情緒失控。目前在許多地方,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決定著其評優晉級和獎金的發放,甚至關系到手中的“飯碗”,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就是學生的考分和升學率,這使得許多教師心理壓力劇增,把學生的考分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完全把學生當成了生產分數的工具,師生關系因此僵硬、緊張、對立,非常容易爆發惡性沖突。著名德育專家周之良先生對此評價說:體罰學生的現象必須予以制止。國家應該在加強教師培訓、減輕教師心理壓力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同時,我們的教育觀念還急需轉變,教師要學會真正把學生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尊重。“文明哺育文明,野蠻傳播野蠻”,對人的尊重在我國本來就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我們亟須在青少年中補上這一課,而它的起點,首先就是對青少年本身的尊重。

二痛:歧視“差生”,背離教育宗旨

本刊今年曾披露了一起教師歧視、傷害“差生”的嚴重事件。作為省級示范高中的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學,個別教師動輒對“差生”拳打腳踢,甚至發動全班學生投票選“差生”,并以“光榮榜”的形式公之于眾,還辱罵成績差的學生為“敗類、人渣”,并以攆出教室、停止上課等方式,剝奪他們受教育的權利。這些行為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些學生因此不得不轉出這所學校。

孔子說:“有教無類”。青少年在人生路上剛剛起步,他們的未來孕育著無限的可能性,有的孩子可能學習成績好一些,有的孩子雖然成績稍差,然而在其他方面卻可能頗有才華,現代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幫助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走上屬于自己的道路,讓他們每個人都人盡其才,不枉度一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對所有的孩子應該都是平等的??蛇z憾的是,近年來一些學校和教師卻完全從功利主義出發,主觀地將學生分成了“好生”和“差生”,區別對待。北京一位學習成績不太好的中學生對記者說:在課堂上,同樣是提問題,對“好生”,教師不厭其煩解答,而對于“差生”,則往往失去耐心,甚至大發惡聲,嚴厲斥責;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好生”可以不予追究,而“差生”卻總被揪住不放,甚至遭到辱罵、體罰;在一些班級事務上,老師幾乎不聽“差生”的意見;排座位時,總是將好學生安排在前面,“差生”靠后;考試前,老師會主動給一些好學生開小灶,指導點撥,而對“差生”則不聞不問。

現代文明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人人平等”,而用這種極不公正的方式培養學生,我們又怎么能夠企望他們會成為合格的現代人?事實上,這些遭受了嚴重歧視的學生,往往連健康的心態都喪失了。他們有的自暴自棄,有的厭學、逃學、輟學,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重慶市長壽區晏家鎮的少年搶劫犯王波,還不滿17歲就持刀搶劫4次,被判刑5年。2004年6月有記者采訪他時,他說:剛上初中時,我就是個“差生”,老師特別討厭我,我也不愛上學,后來老師讓我轉學,鎮里就那么幾個學校,一聽說我是個“差

生”,沒學校要我。年僅17歲的他,由此走上了犯罪道路。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對本刊記者表示: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是有法律保障的。家長和學生要增強法律意識,一旦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要積極運用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同時,他認為現在的教師法流于空洞,應該進行修訂,增加對教師行為的具體規范,增加罰則,這樣才能使教師的行為得到有效的約束。

三痛:收受錢物,不良風氣影響學生

安徽省淮南市的一位家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孩子上幼兒園,一直到現在上小學,逢年過節,她都得給老師送禮,而且禮越送越重。因為許多家長都送,自己不送,惟恐孩子會受委屈。而實際上,老師收了禮,也確實會對孩子有所照顧,比如調座位的時候靠前一些,考試前給孩子做一些額外的輔導等。

隨著社會上請客送禮的不良風氣侵入純潔的教育領域,現在教師收受學生、家長禮品的風氣有愈演愈烈之勢。據報道,湖北漢口某重點中學一位老師教師節前指點學生:“你們要送禮,寫上名字放在傳達室?!鄙綎|某縣一小學教師,公然把想要的禮物寫在紙條上,讓學生帶給家長。不僅中小學,一些大學的教師同樣如此。記者認識一位北京某高校的教授,每年期末他都會收到一些學生的禮物,或者幾百元錢。送了禮的學生無論期末考試成績如何,一般都能拿到該門課的學分。

安徽的那位家長對記者說:其實家長破費送點禮還不是大問題,糟糕的是這種行為對孩子產生了惡劣的影響。據她說,家長們相互比著給老師送禮,往往是從孩子們嘴里得到的信息,因為孩子們在一起玩,常常會議論誰家給老師送了什么禮。許多孩子回家會說:老師對某某某好,就是因為他的家長送了什么什么禮。她的侄子有時比較調皮搗蛋,有一次她勸他在校要好好表現時,他居然說:“沒事,我爸媽已經給老師送過禮了。”

周之良教授對此評價說:教育應該是一個讓人脫俗的過程,它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具有高境界的人。而現在的老師收禮、索賄現象對學生的影響很壞。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形成,老師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都很大。老師收禮,會讓孩子從小接受“權錢交易”的觀念。如果將來他們帶著這種扭曲的觀念和心態進入社會,那將是非??膳碌?,社會也難免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四痛:忙于“走穴”,荒了課堂

在采訪顧明遠先生時,他告訴記者,剛有一位退休老教師給他打來電話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原來由于學校老師上課不用心,這位老教師的孫子現在只能在外面請家教,一小時要100元。當記者問起顧先生對教師在業余時間做家教如何評價時,這位從教一輩子的老教育工作者回答說:我很奇怪,做老師就是把全身心投入進去恐怕都不夠,怎么會有多余的時間呢?幾十年前我當中學教師時,每天批改作業就要到深夜,更何況還要找時間家訪,找時間充實、提高自己呢?

不可否認,現在有些教師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到了賺外快上。教師如果忙于“走穴”,用在正常教學上的精力必然大大減少,無法保證教學質量。更有一些教師號稱“上課越糊涂越好”,把本應在課堂上講的內容留到補課時再講,而補習班上講過的,課堂上就不再重復,迫使學生不得不另交“學費”,參加課外補習。

北京師范大學勞凱聲教授對記者說:現在從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看,教育領域里已經有了明顯的市場行為,但是與此同時,市場規則卻沒有建立,這是應該引起重視并盡快予以規范的。此外,市場行為也使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思想上產生了模糊認識,許多人因此把自己的職業簡單地看成一個可以進行等價交換、牟取私利的平臺。實際上,教師這個職業與其他職業是有著天然分別的,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是需要言傳身教的,這一點就決定了教師這個職業永遠無法完全市場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師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五痛:言行出格,不能為人師表

北京一位中學生告訴記者:我們班除了美術、音樂老師,其他老師都曾在課堂上用臟話罵過學生。其實,教師行為不雅,在一些地方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例如有的老師衣著不整,或愛穿奇裝異服;有的老師一邊講課一邊吸煙,甚至將霧煙噴在學生的臉上以示懲罰;有的老師言語粗俗,甚至在課堂上滿嘴臟字,等等。

心理學家潘光旦曾有一個“從游”的比喻,說教育乃是大魚引導小魚的活動,如果作為“大魚”的教師自身行為不端,行路不正,那么隨從的“小魚”自然就會迷失正途。這些話,強調的都是為人師表的重要性,可是現在我們有些學校和老師對此卻沒有清醒的認識。他們一方面教育學生要誠信,一方面為了使自己的班級取得較高的成績帶著學生作弊。還有一些教師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竟在公開課上弄虛作假。這些看起來似乎是“小節”,卻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周之良先生對記者說:在教師這個職業中,從業人員自身素質對事業的影響,比其他職業都要明顯?!皩W為人師,行為世范”,每個教師都應該這樣要求自己。現在有的教師覺得社會風氣不太好,自己又無力改變,干脆隨波逐流,甚至也帶著學生隨波逐流,這是不對的。作為一個教師,無論社會上的情況多么復雜,對于人的成長都不能悲觀。我們要以身作則,旗幟鮮明地教會學生明辨是非善惡,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學生未來還有幾十年的人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考驗和誘惑,教師必須從小就教會他們樹立

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帶領他們走上光明之路。

良好的師德,令人崇敬;師德建設,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