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師德建設現狀試析論文

時間:2022-11-17 09:07:00

導語:高職師德建設現狀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師德建設現狀試析論文

摘要:師德建設在高職院校的發展中具有必要性與緊迫性,應從思想建設入手,分析高職師德建設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師德建設的相應對策,并輔之以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措施。

關鍵詞:高職;師德建設;制度保障;對策

發展教育事業,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而師德建設又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高職院校要將學生培養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必須依靠一支敬業進取、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塑造高素質的教師群體是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關系到一代青年乃至整個民族的道德素質。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對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進而提高整個國民素質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師德是指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品種、多規格的態勢,這就要求高職教育改變過去人才培養規格單一的狀況,使人才具有較強的知識基礎、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新時期的高職教師師德具有政治性、開拓性、平等性、規范性等基本特征,從總體上講,大部分教師愛崗敬業,樂于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自己的言行樹立了高尚的師德風范。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消極影響,高職師德也出現了一些另人擔憂的下滑現象。

高職學校師德建設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加強師德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以德治校”觀念的迫切需要在學校里,由于教師的地位和職責的特征,決定了教師在學校道德體系中處于首要的核心地位,決定了“以德治?!北仨殬嬛鹨詭煹聻楹诵牡膶W校道德體系,充分發揮師德的示范、輻射與教化作用。教師是高職院校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因此必須大力加強師德建設。

加強師德建設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迫切需要近年來,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職稱結構與年齡結構的斷層現象已經基本消失,逐漸趨于合理,這是多年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效,廣大教師獻身教育、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為發展我國高職教育事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為維護和發揚高尚的師德傳統做出了不懈努力。然而,高職教師隊伍中仍有少數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質與人格存在缺陷,業務能力不強,治學不嚴謹,特別是有些人學術風氣不正、學術道德失范,嚴重損害了高職教師與學校的形象,給教育事業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對于保護教學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保持高職院校的創新能力與科技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師德建設是改進教風帶動學風的迫切需要教師的教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教師中存在的對教學不負責任、應付了事,對學生漠不關心、教書不育人,對自我要求不嚴、不能為人師表等現象,必然會損害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現實迫切要求我們將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以師德建設為突破口,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師德建設促進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感的增強,以良好的教風促進學生良好學風的形成。

高職師德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校領導不夠重視重教學、輕教育,未將師德建設放在重要議事日程上抓緊抓好,主要表現在:沒有單獨制定

師德教育方案;宣傳發動不夠廣泛深入;師德教育的針對性不強,缺乏新意;師德建設形式單調,僅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師缺乏興趣。

學術道德失范,學術腐敗現象嚴重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教學科研隊伍不斷壯大,學術氛圍空前活躍,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學術研究成果,教師為維護和發揚高職院校良好的學風和學術道德傳統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必須清楚地看到,在學術研究工作中仍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教師缺乏嚴謹治學、求真務實的精神,表現為學術心態浮躁,侵占他人勞動成果,抄襲剽竊,請他人文章,署名不實,粗制濫造論文,弄虛作假等,這些行為和現象給高職院校帶來了不良影響,嚴重污染了學術環境,影響了學術聲譽,是一種嚴重的學術道德失范與學術腐敗的現象。

敬業意識淡薄,注重自身利益由于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部分教師過分看重個人利益,敬業精神不夠。部分教師在從教過程中敷衍了事,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把教師工作僅僅當作一種穩定的謀生手段,而未看成是傳承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崇高理想的一項崇高事業。不少教師淡薄了對學校發展前程的關注,過多地注重體現個性和自我價值,僅從切身利益上尋求自己的位置,吃苦精神、奉獻意識、全局觀、集體主義觀念、紀律觀念比較淡薄。有的教師不求甚解,不思進取,不悉心敬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創新缺乏探索興趣。還有的教師過分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和物質利益的獲取,教學中精神不集中,用心不到位,熱衷于利用第二職業掙錢。也有的教師對科學研究急功近利,不愿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學術心態浮躁,根基不牢。

示范作用欠缺,育人意識淡薄大學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做事的能力,更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然而,有些教師師表意識淡薄,缺乏自尊自愛精神,自身素質與一個大學教師的行為準則相差甚遠。有不少教師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給學生傳授專業技術知識,幫助他們掌握就業一技之長,因此只滿足于課堂教學,認為對于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與身心素質培養是學校領導和政工干部的事,與己無關。有些教師因自身缺乏師德修養,師表意識淡薄,難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師紀律觀念差,上課遲到早退,隨意調課,考試送“感情分”、“禮物分”,甚至將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帶進課堂,不注意自己言論的導向性。有些教師重言傳輕身教,在對學生說教時,自己卻不能身體力行。

精力投入不夠,功利主義思想比較嚴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趨利原則的影響,部分教師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趨向實際,崇尚個人主義,價值標準注重實用,行為選擇偏向實惠。有些教師視教學為副業,把大量精力用于社會兼職及一些商業性活動,無心鉆研業務,備課不認真,教案缺乏新意,甚至連教案也不寫。

加強與改進高職師德建設的措施

針對當前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師德建設,一要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完善師德建設的保障體系與監督機制,三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對教師師德觀念的影響。具體而言,高職院校的師德建設工作應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對師德的認識師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是師德建設的主體,必須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深入開展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討論,使教師樹立起全新的教育觀與人才質量觀,這樣,師德建設才能成為每個教師的自覺行動,才能提高教師對師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提高熱愛學生、服務學生的意識,提高團結協作意識,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與思想素質,自覺增強歷史使命感與工作責任心。

健全機制,發揮榜樣示范作用,使師德建設落到實處在規范教師的教育行為上,要強調制度化建設,依法執教,要根據《教育法》、《教師法》、《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規制定教師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約束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實現依法執教。

培養教師的敬業精神教師要具備以事業為重,以學生為本的寬闊胸懷,在培養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實現人生價值的崇高境界,將幸福與快樂寄托于對教師職業的高度熱愛和為實現教育目標而付出的艱苦勞動創造之中。發揚奉獻精神,就是要求教師充分發掘自身的潛能,矢志于教育事業,嚴謹治學,勇于創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與完善自己,使自己步入更加崇高的人生境界。

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加強師德建設不但要對教師提出要求,而且要幫助教師創造達到這些要求所必備的條件,這就需要學校從教師工作和生活的實際出發,關注教師的利益要求,將教師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關心、理解、體貼教師,將思想道德建設寓于多做實事,為教師創造“多用武之地、少后顧之憂”環境的實際工作中,通過細心、周到、優質、高效的各種服務,創造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增強師德建設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大力提高教師的生活待遇,為師德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

建立健全師德評估與制約機制師德建設要取得實效,必須有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進行師德考核不僅要掌握教師的師德狀況,而且要形成一種競爭與激勵機制,保證師德建設取得實效。應轉變考核觀念,逐步完善師德考核制度,使師德考核切實起到競爭激勵的作用。一是應從短期考核(年度考核)向長期動態的考核轉變,良好師德是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二是應從以行政管理部門為主的考核向以學生為主的考核轉變,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其一言一行無不在學生的監督下,師德建設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因此,教師的師德究竟如何,廣大學生最有發言權。

師德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高職院校的師德建設應以思想建設為主,同時必須建立相應的機制與措施作為制度保障。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研究高職教育的教學規律,不斷豐富師德建設的內涵,積極探索師德建設的新途徑,才能使高職院校的師德建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褚福銀.論師德[J].淮海職業教育,2002,(4).

[2]楊蓉.重塑大學教師的人文精神[N].中國教育報,2000-12-21:(4).

[3]盛光輝.師德建設需要綜合治理[J].大地,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