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認知實踐提升寫作論文
時間:2022-05-18 11:10:00
導語:拉近認知實踐提升寫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降低評價標準;把握練習原則,凸顯作文教學的科學性;拓寬聯系渠道。依托載體完成作文教學目標。提高學生作文能力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習作是對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等能力的整體反映、突出作文評價形式的多樣性作文應從真實的角度人手、評價應從新的思路著眼、學生對作文互評互改、把握序列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把握主動性和創造性相結合的原則、把握整體性和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落實語言文字練習,消除語言積累貧乏的影響、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觀察現實生活.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多方面開展活動.提供形象表達的機會,幫助學生提高表現能力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教師在習作指降低評價標準導中要重視語言表達的創造過程,遵循認知規律,拉近認知和實踐的距離,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習作中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完成習作目標,提高語文綜合素養。要把來源于生活素材中的閃光點發掘出來.打破傳統作文評價模式對作文內容和思想性的高要求.在評價內容上以來源于生活、真實、通順為基點.讓學生實際體驗作文和生活之間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展現形式。要把作文的評價標準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和學生的生活語言相結合.使學生在評語中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美的享受。經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在活動中能豐富自己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發展想象和創造能力,積累語言材料,在評價的多樣性中得到提高,逐步寫作文并寫好作文,
關鍵詞:作文教學作文評價練習原則作文能力
習作是對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等能力的整體反映.但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我們卻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作文活動變成一種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任務,使得學生怕寫作文。當學生聽到“作文”二字時想到的是“文”,而忽視的是“作”.在作文中不能正確熟悉“文”重視的是結果,“作”重視的是過程,出現套寫、仿寫、改頭換面等追求結果的短視作文現象。所以,我們在習作指導中要重視語言表達的創造過程,遵循認知規律,拉近認知和實踐的距離,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習作中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完成習作目標,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一、降低評價標準。
突出作文評價形式的多樣性作文應從真實的角度人手.讓學生把在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即使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事情也是學生熟悉生活的結果。讓學生熟悉到作文就是生活內容的真實寫照和心情的自然流露,解決作文無素材可用和怕作文的新問題。另外,要指導學生結合自己平時的語言表達實際,在敘述時要通順清楚。敘述的過程是交代表達的重要環節,敘述通順了才能為人所理解。敘述清楚了才能體現表達的效率和目標。只有把作文的評價標準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和學生的生活語言相結合,用符合學生視覺的、切近學生生活的評價標準創造性地衡量和審閱學生的習作.我們才會有不同的發現。
因此.評價應從新的思路著眼。首先,把來源于生活素材中的閃光點發掘出來。打破傳統作文評價模式對作文內容和思想性的高要求,克服用文學作品的標準評價學生作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思維發展的弊端。對不同學生要提出不同的習作要求,不同作文應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和目標,當一些學困生在用詞的準確貼切、語句的通順連貫、想象的大膽合理、內容的真實可信等某一方面有好的表現時都應予以表揚。
其次.在評價內容上以來源于生活、真實、通順為基點,讓學生實際體驗作文和生活之間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展現形式:生活是對人、物、情等方面直觀零散的形象體現.作文是對人、物、情等方面具體概括的文字表達。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作文中只要達到一定目標,就應及時表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作文喜好。
最后.學生對作文互評互改.教師書寫作文評語時的表達語氣,也是作文評價方式改進的重要方面。依據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在評議中學習討論,在評議中比較模擬,這是在群體學習中作文知識內化的過程,可幫助學生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也讓學生體驗作文評改中所帶來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享受到進步的喜悅和歡樂.從而產生積極的習作情趣和動力,激發表達欲望。教師在作文評語中充分體現激勵功能和指導價值.可以讓學生在激勵中接近作文、愛作文,讓學生在評語指導中澄清熟悉,明確自己作文中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應改正、哪些地方還需補充,使學生在評語中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美的享受,幫助學生在評價的多樣性中得到提高,逐步會寫作文、寫好作文。
二、把握練習原則,凸顯作文教學的科學性
1.把握序列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
序列性是解決作文教學中講求通順有序,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學的保證。應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把序列性的練習通過作文教學的目的性、層次性和循序性落實到實踐操作中去。學生作文是生活實踐和主觀感受的反映,讓源于生活的素材以更具體、更通順的方式展現學生生活的多彩世界.宣泄生活中學生情感的需要。寫作實踐既是表達生活實踐中的人、物、情的過程,又是學生作文能力的歷練和再培養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要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發掘來自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但學生為什么對身邊的事熟視無睹,總感覺到無話可說,無新內容可寫呢?主要是他們沒有學會觀察生活,不會把序列性的觀察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而序列性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就是讓學生體驗生活、觀察生活、熟悉和表達生活.把作文的實踐操作和生活實際的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拉近生活和作文之間的距離,讓作文成為學生自由表達、自我宣泄的一部分。
2.把握主動性和創造性相結合的原則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既是作文練習的對象,又是作文練習的主體。當學生感到作文是一種需要時,便會產生強烈的探求意識和心理傾向,并逐漸進入樂此不疲的境地,使作文成為學生內部的自覺行為。這種可貴的探索動機,會使學生自覺克服來自多方面的阻力和干擾,保證作文活動的深入和發展,讓學生在指導教師主導功能的促使下,在特定的內容中自主命題,自由地書寫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也可由教師設置新問題,引起學生各自的思索,喚起各自的潛在意識,觸發想象,激發寫作激情。讓學生在創設的意境中自由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熟悉,達到一種想寫的沖動.一種不吐為快的感受.進而進發出創造的火花,把自己經歷的人、物表達得更加豐富多彩。這時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作文表達時的聯想和想象是有創新和特色的。當然.也會出現一些不合規律的表達和想象,但只要教師指導得當,幫助學生樹立起表達的自信心,讓學生形成自主創新的心理品質,學生就能會作文、愛作文,這是獲得作文成功的重要保障。
3.把握整體性和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師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要提出整體性的要求,也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在題目設計和作文練習中力求帶動全體學生作文能力的發展和進步。而每個學生又是作文教學的主體和作文實踐的主體,教師要在有趣、愿寫的基礎上,通過作文指導,讓學生獨立、主動、創造性地開展作文練,用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可是在實際情況中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表達渴求等存在客觀差異,教師在作文指導中還應分類設標,分別指導: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定不同的要求,幫助其個體進步和發展,逐步接近整體目標,促進班級學生整體作文水平的發展和個體作文水平的漸進性提高。
三、拓寬聯系渠道。依托載體完成作文教學目標。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1.落實語言文字練習,消除語言積累貧乏的影響。
小學生作文難的根本原因是學生語言積累的貧乏.學生熟悉生活的能力、感受生活的水平都比較低。而學生語言的優化、豐富和積累是解決語言貧乏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習作水平的基本過程。教師必須重視源于生活的語言積淀和生活中間接語言載體(影視報刊)傳達出的信息積累。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把積累的材料經過自己的理解和運用,在系統化、序列化的練習過程中.讓學生獲得的語言更扎實有效.運用語言的技巧和表達情感的方式更加靈活自如。還有在講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重視名家名篇的積累,擴大閱讀量,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文本。講述課文內容。并在讀和講的過程中注重作者用得恰當的詞、描寫生動的句子,并予以內化和借鑒,將語言文字練習落實到位這樣通過量的積累可達到質的飛躍,給學生的練筆提供可選用的素材和感悟的載體,讓學生作文時有詞可用。
2.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
小學作文強調學生“能不拘形式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重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這就要在作文中打破傳統的作文要求壓抑學生個性和創造天賦的限制,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征.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作文指導中尊重學生個性.張揚學生人格力量。當學生在感受情感、認知世界、了解社會的過程中接受到感知對象時,各自會有不同的感知感悟結果。這樣.每個學生因感悟結果的不同,在盡情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時,會有感而發,一吐為快,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征,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顯示出自己的個性,從而使內容顯得豐富多彩,布滿童心、童真和童趣。
3.觀察現實生活.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母體,只有認真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情等,才能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解決作文“言之無物”的新問題。在觀察過程中要注重教給學生觀察方法:要觀察細致,有順序,并調動多種感官,抓住事物特征,邊觀察邊想象。并指導學生對同一事物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逐漸積累感性材料,提煉寫作素材。使觀察到的事物成為作文基本題材,解決“寫什么的新問題”。促進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4.多方面開展活動.提供形象表達的機會,幫助學生提高表現能力。
作文能力的提高.除了學生本身具有的語言積累和觀察表達能力外,還應有一個實踐體驗和表現的過程。教師指導學生采取課文劇表演、辦作文專欄、作文廣播站、作文朗讀比賽等形式提高學生的作文喜好,讓學生讀作文、說作文、寫作文,提高作文能力。另外,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到社會實踐中,打破校園限制,讓他們去看看外面的出色世界。一是了解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表達他們的需求和愿望?;蚪M織學生到就近的企業、果園、農場等進行觀察和了解社會,積累寫作素材?;蜃咿r村、入街道調查采訪,寫見聞感受。二是考察環境焦點新問題和名勝古跡等,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和寫作情感。另外,課文劇表演也是學生進行形象表達的極好機會。對一些可表演的課文,如《小馬過河》、《豐碑》、《稱象》等課文,教師可指導學生創造表演環境,進行課文劇表演。在表演中引導學生注重動作、語言、神態的形象表現。表演結束后,讓學生把表演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一篇很實際、有內容的作文。因是學生親身體驗過的活動,又有表演后興奮的心情體驗,學生的演后表達也就輕易、真實、合理。
經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在活動中能豐富自己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發展想象和創造能力,積累語言材料.寫作文也就感到輕易有趣。想寫愛寫了。經過演一篇新課文、寫一點新內容、抒發一些新感受的實踐活動.學生可在實踐中親身體驗、真切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積累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習作水平.進而可實現習作目標,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 上一篇:有效教學提升大班學生成績論文
- 下一篇:縣工商局做大做強茶產業經驗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