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04 09:40:08

導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研究

摘要:生態文明視閾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要注重環境、外界條件對教師心理素質、思想品質的影響,結合青年教師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發揮其所長,治理其所短,培養和提高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在青年教師師德體系建設中,首先要認清師的培訓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再結合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相關問題,對其進行分析、剖析。然后結合當前高校建設的發展,探索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路徑,完善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使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所提高,同時也提高了高校在社會市場的競爭力,使其得到持續的、長久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研究意義;建設問題;建設路徑

高校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各位教師的貢獻,特別是青年教師為高校教師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力量和主力軍。擁有高尚的師德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是每個教師的必備素質。在高校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的榜樣,注重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一方面,教師師德培養是為教師的事業發展鋪平道路,高尚的師德不僅能使教師在自身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還能陶冶教師的情操,堅定教師的信仰,塑造其更好的精神狀態和完美人格,促進其人生價值的實現。另一方面,教師師德是為了進一步的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拓展高校人才培養的途徑,提高高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樹立高校品牌,促進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一生態文明視閾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研究的意義

教師擔任著教書育人的職責,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應用技能。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成才,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現代化人才。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求教師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還要求教師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教學中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促進學生成才。因此,教師的師德培養很重要。人常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教師的道德修養都存在問題,又怎么有資格去要求學生德才兼備呢?因此,對于生態文明視閾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的研究,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學校人才培養的需要。此外,信息化時代,信息的傳播和“發酵”非常的迅速,這就致使輿論對于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影響很大,有可能一兩個人的不當行為導致社會對一個職業群體的“誤解”。因此,青年教師師德體系研究,一方面,給全體教師“打了個預防針”,預防其被社會一些腐朽文化的腐蝕,使其做好學生的榜樣,在社會上傳及積極的正能量。另一方面,新時代各種文化、思想的傳播很快,在各種文化、思想的沖擊下,人很容易被一些事物誘惑,忘了初心,師德教育能夠堅定教師的信念,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更優秀的高校“雙師型”教師。

二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建設的問題分析

(一)高校青年教師師德調查。當前社會對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還是肯定的。通過網絡調查,接近70%的人對當代青年教師的師德表現是滿意的。只有約6%的人對于當代青年教師的師德表現不是很滿意。此外,個別青年教師的個例,導致輿論對青年教師師德評價有一定的偏頗,其評價有一定的誤差。在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對于青年教師的師德是很滿意的,極少數學生對于教師的敬業程度、為人師表等表示不滿。調查中,教師對于自己的認可度較低,很多教師表示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高校師德教育中,自己的個人綜合素質有很大的提高。部分教師表示,當前高校的師德教育過于形式化,起不到真實的作用。也有個別教師抱怨自己當前的職業,嘆息教師這一崗位埋沒人才。通過調查結果分析得出,當前教師的師德水平差異較大,但大部分青年教師對于師德建設的重要性認識還是很深入,他們需要尋找一種積極有效的師德培養方法,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一個更美好的前景。(二)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現狀。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主力,這部分教師思想活躍,視野寬闊,在教學中敢于創新,勇于改革。這也體現了青年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還是很高的。一方面,青年教師的知識結構較新,與當代社會的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接觸比較多,對于新生事物容易產生學習和認知的欲望。因此他們的知識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另一方面,青年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較深,他們就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對于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優勢和缺點認識比較全面,教學改革的欲望也比較強烈,正是青年教師的這一主觀愿望,促進了高校教學改革的發展。因此,他們有普遍的改革訴求和改革思想,這對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極為有利的,提升了高校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同時,高校青年教師師德表現也有不足之處。第一,在師德建設調查中發現,部分教師的敬業程度較低,很多教師從事“第二職業”,熱衷于兼職創業。在高校教學中,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實踐教學的創新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教師多接觸社會,積累社會實踐經驗,才能更好的組織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也有個別教師,將社會實踐當成自己的主要“事業”,而將教學當成了“兼職”,這樣既影響了教師的師德表現,也不利于高校教育的發展和進步。第二,教師是學生的榜樣,為人師表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而實際中有些教師并不太注意自己的師表。言語輕浮,衣著邋遢?;蛟诮虒W中過多的表示自己對社會的不滿,言辭激烈,猶如“憤青”。這些“師表”都不利于對學生的培養和引導。第三,有的教師信仰不堅定,受享樂主義意影響、利己主義影響,過分的看重個人得失,在教學中不與其他教師交流,與學生的交流也少,不團結、不合作,瞧不起人、愛逞英雄。在個人要求不能滿足,或事實與個人意愿違背時往往會表現出強烈的不滿,甚至輕言放棄教學這一職業,自身缺少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的師德表現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是很不好的,而且不利于整個教師隊伍的建設,不利于教師隊伍的團結、上進。第四,部分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帶提高。一方面,青年教師的工作經歷少,工作經驗不豐富,在很多方面應該向老教師學習。而很多青年教師不能夠認識這一點,認為自己是在現代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有能力、有魄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師走出校園,走上講臺,他們的實踐經驗也稍有欠缺。在一些課題研究中,表現出治學粗糙、模仿嚴重等現象,不能引導學生進入自己的課題研究,而且自己的課題研究本身也沒有什么重大意義。因此,青年教師師德培養中應積極的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確保高校教學的質量。(三)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建設中的問題。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建設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制度體系不完善,制度、規范規范缺少可操作性。例如,崗前培訓會進行師德教育,但對于師德的內容定義的比較籠統,缺少細則,執行起來難度大。師德建設的相關制度缺少內涵,學習者抓不住目標,管理者走走形式,而且實踐中對于師德相關制度的落實缺少監督。其次,高校對于青年教師的師德培養不夠重視。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培養的形式過于單一,通常情況下,組織教師去紅色旅游的旅游;對青年教師進行崗前培訓。這樣的師德培訓方式沒有長效性,缺少有效的監督,師德教育的效果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很多學校重科研,輕教學,教師只管教書,不管育人,使得師德培訓比較孤立,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再次,教師師德教育與思想實際脫節,難以得到教師的認同,師德教育的評價制度,激勵體制也不能跟進,這也是當前高校師德體系建設的一個大問題。

三生態文明視閾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建設的路徑

(一)細節入手,完善青年教師師德體系建設的制度。完善青年教師師德體系建設制度的關鍵在于制度、規范的可操作性。在相關制度完善過程中,首先應該從細節入手,使內容具體化,這樣師德教育就不會顯得孤立,也使師德教育教有所依。例如,將師德考核的原則細化,再與教師考核、晉升等掛鉤,使師德教育規章、制度能夠實現其真正的價值。其次,多元化青年教師師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師德教育具有長效性。再次,將青年教師師德體系建設系統化,形成固定的師德教育模式,提高青年教師師德教育的效果。(二)轉變思想,提高對青年教師師德體系建設重視。青年教師是高校各種工作開展的核心力量,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的培養,學校和個人都必須重視。因此,要重視青年教師師德體系研究,使其形成完善的培訓模式,增強高校的社會競爭實力。一方面,重視教師崗位責任心的培養,提高青年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其重視科研的同時重視教學,使其在教書過程中重視育人,只有“育人”為先,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另一方面,就是青年教師師德教育和現實的接軌,結合現實情況,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青年教師個人品質,使其形成優秀的人格,成為學生的好教師、好榜樣。同時,堅持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直接的對青年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并以紅色旅游、師德評價等為輔助教育手段,完善對師德教育的監督和管理,使師德教育評價與教師考核等掛鉤,進一步優化教師的評價制度,建立公平的、有效的激勵制度,使教師在師德教育中能發揮主動性,使其配合學校開展示師德體系建設,引導其在生活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講究師表、講究修養,個人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在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共同的作用下,使青年教師更迅速的成長,使其快速成為一名教學經驗豐富、思想政治水平過硬的合格教師。(三)傳遞“正能量”,擴大青年教師師德體系建設的影響。青年教師思想活躍,視野寬闊,在高校教育中,青年教師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為高校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生態文明視閾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體系研究,應“以師為本”,結合青年教師的個體特征及事業訴求,通過考核制度、激勵制度等的完善,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提高青年教師對外界各種思想文化的辨識能力和抵御外來誘惑的能力,堅定其信仰,使其在工作崗位上能兢兢業業,在教學工作中能夠做到為人表率。同時,注重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中的正能量的宣傳,一方面,高校對于教師中有突出表現的教師要給與積極地認可,樹立其榜樣形象,使其成為其他教師的坐標,引導其他教師向更好的方面發展。另一方面,宣傳社會正能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社會輿論向正能量傳播的方向引導,宣傳積極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青年教師的師德,完善青年教師師德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劉偉杰.生態文明視閾下高校師德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2):30-32.

[2]顧裴冷.“四有”教師:當代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目標及其實現[J].喀什大學學報,2016,(2):91-95.

[3]王迪生.加強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路徑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9):112-113.

[4]徐強,湯美麗,袁蓉等.高校青年教師師德養成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江西師范大學為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6,(3):84-86.

作者:周法強 單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