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師師德建設困境與反思
時間:2022-04-01 11:19:39
導語:體育教師師德建設困境與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現代化視野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備受關注,而教師師德作為專業化發展中的重要內容,需要得到重視。師德,即為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過程中需要堅持的道德規范與基本準則。而教師師德,直接關系到體育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從教師專業化發展視角著手,提出體育教師師德建設策略至關重要。
1教師專業化視角體育教師師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1.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作為體育教師師德規范中的重要一項內容,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十分關鍵。體育學科相比于其他學科受重視程度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體育教師的思想道德品質建設的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本身要做到舉止大方,言行一致,發揮出自身的榜樣作用,并通過自我正確思想道德品質的養成,在教學實踐中融入思想道德品質教育,讓學生能夠在體育學習中感受到體育本身蘊含的魅力。例如,中長跑教學,要鍛煉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與吃苦耐勞的精神,將體育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融合,既是對自我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也是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促進。1.2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作為構成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要素,專業素養和核心能力是關鍵。在專業素養層面,體育教師要對體育學科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知,并具備較強的科研與創新能力,以這樣的方式來優化傳統的體育課堂,提升專業素養。同時,教學能力方面直接決定著體育教學的效果,也是其師德規范得以展現的核心構成要素。在教學能力方面,具體涵蓋了運動能力、科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及訓練能力等等,關系到學生體育教育的方方面面??梢哉f,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對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作用明顯。1.3健康體魄與健全人格。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本身需要具備強健的體魄和優美的身姿,在這種良好的儀表形態下,學生的專注度會有所提升,將關注的焦點放在體育學科的學習方面,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然,健康的體魄是一種體育美的外在表現,教師還需要依托健全、獨具特色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這樣在人格的感染力下,學生才能夠去模仿和學習,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也正在于此。可以說,這2個基本條件得到滿足,體育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自然能夠得以很好的落實,發揮出較強的體育教學效果。1.4良好的體育職業道德。從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本身出發,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自身的個人魅力和言談舉止,都是構成其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如果將職業道德進行詳細的拆分,還包括職業技能、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情感、職業理想、職業法紀、職業責任等,只有嚴格按照這些要求及規范來約束自己,才能夠不斷提升自我的職業道德,達成職業道德的建設目標與要求。
2教師專業化視角下體育教師師德缺失問題及原因分析
2.1體育教師師德缺失問題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快速推進,教師的專業化建設逐漸受到高度重視。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體育教師的師德缺失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本文經過歸納和總結,將現階段體育教師師德問題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缺乏對職業的認同感。相比于其他學科,體育學科受制于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一直處于一種相對“邊緣化”的位置,從而導致學科本身的受重視程度不高,體育教師對本職業的認同度也隨之下降。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直接影響則是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創新積極性不高,固守傳統,按部就班,體育的魅力逐漸被消磨,長此以往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將產生消極影響。其二,師生關系相對淡漠。和諧的師生氛圍和師生關系是保證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而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淡漠,無法開展有效溝通。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教師都身處“高位”,以傳授知識為核心。這種表現在師生關系上的問題,對教學質量將產生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體育教學出現惡性循環。其三,對自我形象關注度不足。體育運動本身蘊含著體育精神,帶給人的是一種拼搏、頑強的精神內涵。從事體育教育工作的體育教師,本身要將體育精神的內涵展現出來,塑造體育內核。教師自我形象的塑造,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長期參與體育鍛煉帶來的不同人格魅力,并深深地被這種魅力所吸引。而目前很多體育教師對自我形象的關注度并不高,普遍存在言行粗魯、行為有失、舉止失儀等問題,既損害了整個體育教師隊伍的形象,也使得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出現偏差。其四,創新能力不足。教育現代化視野下,體育教育同樣面臨創新?;诮處煹膶I化視角,創新能力顯然已經成為考量教師專業化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從當前一些體育教師的創新能力調查結果來看,存在明顯的薄弱之處。作為體育教師師德升華的根本,要善于創新、敢于創新,才能夠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育教學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全新的體育教育面貌,積極參與其中。可以說,創新能力不足問題的持續存在,成為教師師德建設的一大“痛點”。2.2體育教師師德缺失原因對現階段體育教師師德缺失的原因剖析,大致可以從以下3個層面著手。其一,社會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伴隨著市場環境的改善,個人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及拜金主義等多種思想一定程度上沖擊著教師的思想陣地。并且由于社會對體育教育的認知度偏差,很容易造成體育教師出現師德失范的問題,影響其正確的職業方向判斷力,阻礙其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其二,體育教師自身素質問題。體育教師隊伍的擴大,使得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但一些教師卻很難去認識到自我專業化發展對師德建設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造成師德缺失問題的存在,影響體育教育的實施效果,對學生的綜合發展也將產生阻礙。其三,缺乏行之有效的師德評價機制。從教育領域來看,對體育教師的師德問題重視程度并不高,從而無論是培養體系還是評價機制方面,都處于一種不健全的狀態,嚴重影響體育教師對于自身師德情況的重視和有效認知。長此以往,教師對自身的師德重視程度下降,最終出現師德缺失的問題。
3教師專業化視角體育教師師德建設的策略
教師專業化視角下,體育教師的師德建設顯得十分關鍵和必要。對現代體育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并且能夠建立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為自我的長遠發展提供服務。3.1制定科學的師德建設目標素質教育進程的快速推進,體育教育的價值已經得到普遍關注,體育教師的師德建設也因此得到重視。對此,為促進體育教育的發展,各層級學校都需要制定科學的師德建設目標,從而找準工作的重心和關鍵點。一方面,學校要根據相關的政策與文件,如《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為廣大教師的師德建設提供規范框架,使其更主動地投身到師德建設當中來。當然,要加強對于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意識到體育學科對于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意義,這樣才能夠使得各層級學校體育教師師德缺失的問題得到改善,營造一種濃厚的師德氛圍與環境。另一方面,學校要對體育教師提高重視程度,并能夠準確地看到體育教師對自我的要求和目標定位,針對性地提供一些便捷性的支持,包括資源支持、費用支持等,教師加強對自身師德建設的認知度,對師德情況有一個清晰的把控,明確自我發展目標,按照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穩步前進。3.2做好體育教師師德培訓體育教師師德建設,通過培訓的方式來達成體育教師師德建設的目標將產生良好的效果,具體采用的培訓方法如下。其一,做好體育教師的崗前培訓工作。體育教育的受重視程度提升,體育教師的數量劇增,很多非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進入到教師隊伍,以此來補充體育教師隊伍。通過崗前培訓的方式,這類教師群體能夠快速地找準自身定位,對自我的教學能力進行綜合評估。當然,在該階段做好師德建設,顯然能夠發揮出很好的作用,以專業的培訓內容、科學的培訓計劃,來使這些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為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其二,做好日常學習。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地去接受和學習新的體育教育內容,理解和掌握科學的體育教育理念,并將其運用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并且對每一個階段,學校都需要組織青年教師進行心得體會的交流活動,從而看到自己的不足,尋求提升之法。其三,做好師德標兵的宣傳工作。學校發揮出組織方面的優勢,定期開展師德標兵的專項評比和典型表彰等相關工作,從而引導青年體育教師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秉持本身,規范自身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其四,師德培養方式的創新。學校方面要積極開展各項有關于師德的相關活動和專家講座。要求廣大體育教師參與到與師德有關的相關活動當中來,不斷地提高自己認知??傮w來說,多元化的師德培訓工作,對體育教師師德培養效果顯著,為其走向專業化方向提供助力。3.3優化體育教師師德評價模式體育教師的師德情況將直接影響體育教學效果,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建立評價機制十分必要。目前學校對體育教師師德評價方面的重視程度有限,并未形成嚴格的考核標準。基于此,學校方面應建立體育教師師德考核的相關標準,形成考核檔案。結合體育教師師德建設的實際情況,確定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如形成自評機制、互評機制、學生與督導組評價機制等。全方位、多元化的師德考核評價,既是一種對體育教師的約束,也是一種鼓勵。約束方面,嚴格按照考核標準對體育教師進行考核,并將結果記錄到檔案之中,使體育教師能夠規范自身言行。鼓勵方面,通過師德考核結果,對表現優異的體育教師進行獎勵,以此來提高教師對師德的重視程度和積極性,為自我成長與專業化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凌齊鳴.學校青年體育教師“師德滑坡現象”探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5):58-60.
[2]沈磊.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5(11):149-151,167.
[3]布占平.體育教師師德修養研究[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2):85-87.
[4]蘇曉明.體育教師師德修養研究[J].運動,2014(21):72-73.
作者:高揚 單位:寧夏育才中學
- 上一篇:初中數學課堂德育滲透策略
- 下一篇:教師師德修養及其評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