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機制探究

時間:2022-03-31 08:46:47

導語: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機制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機制探究

高校教師承擔著人才培養的核心角色,教師隊伍素質直接影響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隨著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的實施,高職院校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而當前教師隊伍中出現的不良師德師風現象,給學生成長、學校發展造成或大或小的負面影響,因此,提升高職院校發展質量的關鍵舉措之一就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一、當前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弱化。當前高職院校中,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管理等領域肩負著骨干任務,80后、90后教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認知不同以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壓力的增大,很多青年教師只是把教師這份職業當成謀生手段,缺少對教師的尊崇和自豪感,在教學科研中往往把利于評職稱、利于獲取收益作為首要目的,不夠重視人才培養,教學中教案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教學方法單一,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對于高職院校注重學生技能培訓的宗旨并未有效落實,工作熱情也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逐漸降低,缺乏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精神。很多青年教師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教學及管理經驗,個人道德修養不足,面對違背師德師風現象,缺乏足夠的警醒意識,沒有身正為范的高度責任感與使命感,職業規劃不清晰,隨波逐流,導致職業道德不斷弱化。(二)重智育輕德育現象普遍。高職院校中很多專業教師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現象,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是教授專業知識,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忽視學生的人格教育引導,對課堂紀律、教學規范、自身言行不夠重視,對于學生遲到早退、上課玩手機等現象置之不理,授課照本宣科、吸引力差,完成教學工作即離開教室,與學生交流少,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關于正確價值觀、優秀文化的傳播不足,認為對學生的德育管理是輔導員教師、學校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同時,有些教師對自己言行約束不足,在課堂上、網絡上對崇洋媚外、功利主義等價值觀的顯性或隱性傳播均給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三)治學不嚴謹,趨于功利化。有些教師對教書育人缺乏使命感,迫于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的人才競爭,或者因教師職業的相對穩定、假期多、福利好等原因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工作中缺乏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缺乏對真理的執著追求,部分教師教案更新緩慢、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結合不緊密,學術不端、科研腐敗等現象時有發生,部分專任教師職業技能水平不高、行業經驗匱乏、功利心重、過分追逐名利等,這些都降低了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弱化了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二、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學校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視不足。隨著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辦學規模、師資隊伍逐漸擴大的同時也帶來諸多問題,高校在競爭辦學能力時,多關注教學與科研,忽視了對師德師風的嚴格把關,引進及管理教師時主要看重教師的教學及科研能力,缺乏合理有效的師德師風激勵考核機制,在評獎評優、職稱評審中對于師德師風的考核形同虛設,對于師德師風典型事跡和人物未進行有效廣泛宣傳,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師德師風建設重視不足,使得師德教育無法發揮應有的激勵作用,同時加劇了教師個人對于自身師德師風的不重視。(二)師德師風教育手段單一。在黨和國家的教育引導下,高校對于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在有效開展宣傳教育、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方面,教育手段單一、缺乏創新,關于師德師風的培訓多以講座、宣講、表彰等教師被動接收信息的形式進行,對于教師教育引導面上宣傳多,與教師個人發展關聯,幫助教師成長提升的手段少,動真碰硬進行師德師風問題處理、嚴格督查的力度不足,師德師風教育還未真正融入教師內心,反而因各種形式化的集中學習、參加講座引發教師的抵觸心理。(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水平高低對整體教師隊伍師德師風水平有重要影響。根據人民網相關信息顯示,2018年,我國高職專任教師49.8萬人,其中“雙師型”教師19.14萬人,占比不足40%,2019年1月教育部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將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準入、任用管理制度,推動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規模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升,這也說明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特點之一即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教師同時具備較高的技術技能,而大多數教師從高校一畢業就進入高職院校從教,與企業接觸少,在對口行業中的從業經歷匱乏,“雙師”培養基本上是通過入職后學校培訓、短期實踐、校內認定來實現,這大大降低了教師在傳授學生相關技術技能時的水平,機械化教學、產教融合不足也影響了學生上課、實習的積極性,同時,部分教師不積極主動和企業聯系,未及時了解行業前沿,不及時更新知識庫、自覺提升職業修為,這也成為師德師風水平不高的一個原因。

三、新時代完善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機制的路徑建議

(一)從學校層面完善教職工聘用、培訓、考核、監管機制。學校首先應從領導層面加強對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視程度,建立制度保障。針對師德師風考察,可由學校黨委教師工作部發揮科學統籌作用,細化本單位師德師風建設內容,明確考核標準,責任到人,將師德師風考核合理融入教職工聘用、培訓、考核、監管等相關環節中,確保師德師風建設全覆蓋。第一,嚴把教師準入關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首要措施。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嚴格教師選拔聘用制度,提高“雙師型”教師招聘比例,摒棄唯學理論,在招聘時除考察應聘者專業技能外,還要將師德師風考察納入重要考核標準,增加相關考核比例,通過專業心理測試、結構化面試等形式測試應聘者的求職初衷和品德,優先聘用熱愛教師職業、品德優秀的人才。第二,將師德師風培訓納入教職工各項培訓全過程。進一步健全教職工培訓機制,形成師德師風制度化培訓,貫穿教職工職業生涯全過程,在新入職教師培訓、專業技能培訓、崗位培訓、科研項目培訓等各類培訓中,將師德師風養成作為重要內容進行培訓,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教師職業道德、法律法規、學術規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注重師德先進典型的有效宣傳,建立師德師風專項評獎評優活動,在全校推選優秀師德先進個人,并與職稱、晉升等掛鉤。第三,建立師德師風考核機制,將師德師風考核納入教師績效考核、評獎評優、職稱評審、晉升調動等考評管理中,并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制定本校教師職業行為規范,規范言行、令行禁止,引導教師積極參加企業實踐鍛煉、志愿支教、社會服務等,以高標準完成實踐活動,提升個人道德修養。此外,適當提高教師待遇,緩解部分教師經濟壓力,減輕教師后顧之憂,從而使其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中。第四,建立師德師風監管機制,成立師德師風監管小組,由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組成,公開公正做到對全體教師師德師風的監督,發揮黨組織、教研室、工會、教代會、學術委員會等組織的監督作用,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接受全體師生意見建議,對教師師德進行專項評價,嚴格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嚴把教師職業道德關。(二)從學院層面夯實師德師風教育機制。學院對教師管理更直接便捷,從學院領導班子層面首先需加強對師德師風建設的思想重視,加強自身理論學習,自覺錘煉良好的師德師風,做到以上率下。第二,充分發揮黨支部教育管理的核心作用,利用“”、主題實踐活動、組織生活會等形式,突出師德師風學習,夯實師德師風宣傳教育,在評選優秀個人、民主評議等環節加強對黨員教師師德師風的考核。第三,著力選樹師德典型,加強宣傳力度,發揮優秀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形成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示范引領,在學習其他院校師德典范的基礎上,更注重在本學院、本校培育師德師風先進典范,利用教師節、校友會、師德宣講會等形式,借助“兩微一端”等平臺,加強對優秀教師高尚道德修養的宣傳,以身邊人、身邊事更直接有效地感染師生。第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保障機制。隨著教師隊伍年輕化,青年教師面對教學科研、職業發展、人際關系、經濟生活等方面的多重壓力時,容易產生過多負面情緒,不利于自身師德師風建設,因此,學院領導班子應提升服務水平,多關注教職工心理健康,加強與一線教師的溝通,可借助學?;驅I機構,多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實踐活動或講座,提高青年教師心理素質。(三)從教師個人層面加強師德師風自我錘煉。教師首先應加強學習,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通過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各類師德師風學習,提高對師德師風的認識,站在推動學校發展、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高度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充分認識到自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助于個人職業發展、個人價值的實現。第二,堅持立德樹人。身為教師,應發自內心熱愛教育事業,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做“四有”好老師,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覺做到為人師表、身正為范,自覺加強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育,切實肩負起“育人”的根本職責。第三,不斷完善專業技能。高職教師應做到德才兼備,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往往與道德素養水平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為提高教學質量,專任教師需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多參加企業實踐,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同時了解企業對技術技能的需求點,通過不斷提升教學技能和實踐技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課堂抬頭率,提升職業修為,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做名副其實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

四、小結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對于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提高辦學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面對各高職院校間綜合實力的激烈競爭,必須通過學校、學院、教師個人三方面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師德師風建設機制,協同提升師德師風水平,提高學校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偉光.完善評價體系促進師德建設——城市型、應用型大學師德評價體系建設的思考[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9,33(4):11-16.

[2]崔瑩瑩.新時期高職高專院校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構建[J].林區教學,2018(12):33-35.

[3]朱紅萍,錢鈺.新時代高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9):35-36.

[4]代一平.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東蠶業,2018,52(12):121-122.

[5]宋劍祥.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調查與建議——以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3(1):11-15+24.

[6]張晨琛,王麗麗.新時代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探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21(4):77-80.

作者:張津君單位:天津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