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師德行為法制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05-29 04:47:10
導語:高校教師師德行為法制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事關民族復興的大計,師風不正會嚴重影響高校組織的管理和學科建設。在以法治德的方針下,著力提高教師隊伍的道德素質和法治素質,是高校師德建設的主要任務。分析高校教師師德行為法制化現存的問題,探討高校教師師德行為法制化的措施,希望依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師德評價機制的建立,以及高尚師德典型的宣傳等手段提升高校教師師德。
關鍵詞:師德建設法制化評價機制師德典型
2014年第30個教師節前夕,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發表了重要講話,勉勵廣大師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教育系統把廣泛深入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大力加強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正面引導,積極弘揚優秀教師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一手抓建章立制,不斷完善各級各類學校師德建設的制度體系,加大力度處置突破師德“紅線”的違法違規事件,將師德建設全面推向規范化、法治化軌道,持續增強和釋放良好師德師風的“正能量”。
一、高校教師師德行為法制化的內涵
康德曾提出:“大自然迫使人類加以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建立一個普遍法制的公民社會。”[1]從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中可以清晰地認識到:法制是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完善的法制體系是人類文明社會追求的價值目標。教育是國計民生的重要環節,依法推進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行德為本[2]。狹義上的師德主要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德的總和。目前,道德約束的低效率性使職業道德在我國高校教師師德建設中起到的作用甚微,這也與我國社會目前正處于發展轉型期有關。因此,將師德規范轉化為法律規范,明確教師師德行為準則,才能確立法律規范在高校教師師德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將高校教師師德行為法制化,需要通過立法手段構建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同時,高校教師要轉換思想觀念,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體現出高校教師所履行的義務不僅是道德層面的,更是法律層面的。高校教育機構對教師的師德評價不再是口頭方面的說教,而是明確的法律規范。
二、高校教師師德行為法制化的困惑
1.師德制度建設尚待完善。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師隊伍管理并未真正走上規范化、法制化軌道?,F有的法律條文只是建立起一個大致的框架,對于具體細則的落實尚有不確定和不明確之處,這不利于高校落實師德法制化建設。上層的提倡性和建議性意見在下面得不到具體的落實,可操作性弱,穩定性差,持久性低等一系列問題顯而易見。因此,應建立由學校、師生、家長、社會廣泛參與的監督體系和師德狀況定期調查分析、師德輿情快速反應制度,建立健全違反師德行為的懲處制度,建立師德建設領導責任制度,全方位構建學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2.教師隊伍素質造成師德錯位?!皩W為人師,行為世范”是對師德的最佳詮釋。我國目前教師隊伍師德情況從整體上來說還是較好的,但由于思想道德素質良莠不齊,也會出現一些嚴重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一是缺乏敬業奉獻精神,課前準備不充分,上課敷衍了事,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漠不關心。二是育人意識淡薄,課上照本宣科,不關心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接受程度,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三是為人師表意識弱化,有違反師德師風行為,治學不嚴、心浮氣躁、對學生缺乏愛心、體罰學生等。四是學術道德行為失范,個別教師在市場經濟金錢至上的觀念下,在學術上弄虛作假,抄襲、竊取他人的研究成果,違背學術研究的基本道德規范,喪失了高校教師應有的學術精神和科學良知,自身不正,更無法嚴格要求學生,降低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和接納程度,影響整個學術研究的風評和質量。3.高校教師師德行為法制化的措施。一個法治的社會對規則的需求遠勝于其他,人類的發展歷史清楚地表明,法律在遏制有組織的群體內部的斗爭方面要比其在控制這種群體之間的戰爭方面更加有效[3]。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法制化是一種理想,更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它的實現需要國家強制力保證下的制度和技術的支持??梢詮囊韵氯齻€方面考慮:首先,應制定實施性強的師德行為規范。只從道德出發很難對每一個人產生約束力,但從法律出發,施以獎懲措施,采取經濟處罰和行政處罰相結合的手段,對違背師德行為的個體將會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通過寫入法律法規將師德行為具現化,是對個人行為規范的強有力保證,譬如,“輔導員應該對學生進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指導”“任何一名學生都不應該被教師忽略放棄”等[4],法制對于當今社會而言是實現公平公正的唯一手段,因此將師德行為規范上升到法規的層次,能有效轉變人們的思維觀念,使每位教師更愿意去遵守和執行。同時為學校制定各項細則提供了可靠依據。因此,我國高校教師師德法制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教師職業規范變為具有法律約束力和強制執行力的規章制度。其次,應將師德行為規范納入學校教師素質教育中,并與教師日常教學評價掛勾。對新進教師,要在崗前培訓中強調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對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師德行為嚴格要求。對于行為優秀和行為不端的教師分別給予獎懲,并通過一定的權重納入教師評優評先、評職升職之中。學校只有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才能組建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進而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學生。最后,要加強師德典型宣傳,營造崇師重教氛圍。大力宣傳高尚師德典型,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持續開展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評選活動,激發廣大教師弘揚優良師德的使命感和榮譽感。在進一步加強師德教育宣傳工作的同時,創新師德培養培訓方式方法。通過“請進來”讓師德楷模走進校園講師德故事,夯實師范生的從教情意。教師培訓機構要減少專題講座和師德報告等灌輸說教方式,通過案例教學、情境體驗和參與式、討論式培訓增強教師的師德踐行能力。同時,學校要加強師德引導,提升教師專業幸福感和集體榮譽感。建立優秀教師與新入職教師“結對”(一對多、多對多)制度,通過“榜樣學習”提升新入職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業務能力。
三、結語
推動高校教師師德行為法制化進程的關鍵,在于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持之以恒地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創新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規范,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同時,加大師德模范典型的宣傳,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激發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8.
[2]龍雪津.高校教師建設應循之路[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5(8):190-192.
[3]粟湘福,王東.論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法制化[J].黑龍江高教研究所,2009(3).
[4]戴中祥,鄭全新.高等教育法規概論[M].武漢:長江出版社,2017:340.
作者:劉干成 單位:武漢晴川學院
-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開展互動德育探索
- 下一篇:弘揚高尚師德立德樹人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