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廉政教育有效路徑研究

時間:2022-03-15 04:26:11

導語:高校教師廉政教育有效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師廉政教育有效路徑研究

[摘要]師風師德是高校辦學能力的重要表現,也是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重要內容。一個沒有師德師風的教師,即使知識怎么淵博,都承擔不了教書育人的職責。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如何運用廉政教育來引導教師堅守清貧,守護高尚,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內容。通過加強對高校教師學術研究、行政工作、教學行為等方面的教育和監管,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高校發展的廉政教育路徑,從而在推動高校教師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升華高校教師的師表形象。

[關鍵詞]師風師德;廉政教育;教育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關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中,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提升新時代教師素質、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首要任務。一個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教師若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時刻謹記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高校教師廉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把一種高尚廉潔的道德操守植入到高校每一個教職員工心目中去,使得每位高校教師能夠實現自我約束,健全人格,成為學生的“靈魂導師”。因此,高校要以廉政教育為切入點推進師德師風建設,使每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教好書,做好學問,還要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還要敢于與一切腐敗思想和作風作斗爭,做到師德師風與業務兩過硬。

一、當下高校廉潔從教存在的問題

1.師德建設不完善,廉政意識不強。教師是教育之本,師德是教師之本。師德師風是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的標牌,也是高校教師展現素質和能力的符號。高校教師若不能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楷模,很容易使學生樹立不健康的人生價值觀,從而對學生未來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我國高校在師德師風建設上存在明顯的不足,部分領導和高校教師缺乏明確的廉政意識。有些高校教師不重視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角色,沒有深入挖掘師表形象的內涵,致使在缺乏廉政意識的基礎上,走向了有失職業道德,有失身份水準的“個人主義”道路,嚴重損害了高校教師形象,踐踏了高校教師為人師表的尊嚴。因此,高校需要以廉政教育為著力點,增強高校教師踐行使命和擔當,從而打造廉潔、誠信、和諧、公正的校園教育環境,促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2.“尋租”行為屢現,敗壞高校風氣。近年來,高校教師的“尋租”行為變得日趨嚴重。這種“尋租”行為主要存在于學術、行政、教學等方面上。在學術上,一些高校教師為了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剽竊他人學術成果。還有一些高校教師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借助手中的權利,進行“權學、錢學”交易,破壞了科研的公平、公正環境。在行政上,一些學生為以后有更多、更好的發展空間,向輔導員、班主任送禮,以便達到優先發展黨員、推優評先等,有損其他學生利益的行為時有發生。在教學上,“尋租”行為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師憑著手中的權利,對學生施壓、暗示學生送禮,使得學生不得不遵循“潛規則”要求;另一方面,學生有評教權利,部分高校教師為緩解壓力,不得不滿足學生提出的利益要求。長此以往,教綱學綱敗壞,加大了高校教育的廉政難度[1]。3.部分教師道德觀念淡薄,教育信念不堅定。從師德師風的角度上看,高校教師面臨著嚴峻的價值觀、道德觀考驗。大學教育除了塑造學生專業能力外,還要塑造學生的思想品格。高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須要做到盡善盡美。部分高校教師迷戀物質利益,教育信念不堅定,對工作缺乏責任心。由于師表素質上的欠缺,學術能力上的失范,職業意識上的淡薄,使部分高校教師與“立德樹人”的初心使命背道而馳。他們不但沒有將教學作為實現個人價值的途徑,反而成為追求個人利益的手段,很容易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對社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嚴重危害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另外,崗位競爭壓力的增加,也使高校教師多了功利心,為找尋更好的發展路徑,一些高校教師弄虛作假、暗箱操作,嚴重破壞了高校風清氣正的教育教學環境。

二、高校教師廉潔從教存在的問題分析

1.未順應時展趨勢,校領導沒有以身作則。高校教師道德欠高尚,與校園文化建設息息相關。由于部分領導沒有意識到教育腐敗的嚴重性,所以并沒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廉政教育防范措施,從而給一些腐敗現象可滋生的土壤。另外,部分校領導自身廉潔意識淡薄,且沒有以身作則,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高校教師的腐敗行為。再加上缺少系統、全面的廉政教育及防范制度,導致一些高校教師的腐敗行為更加嚴重,在破壞高校教育環境的同時,也損害了學生的學習。在高校教育事業發展到今天,有不少高校教師廉潔從教意識淡薄,沒有能抵制住不良風氣和貪腐思想的侵蝕,喪失了高校教師的職業操守,使“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難以落到實處。2.受拜金主義影響,找不到正確的人生方向。經濟社會的發展,提高了“利益”的關注性。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傳統的無私奉獻的美德,有時變成了金錢交易的產品。一方面,由于受職業因素的影響,社會對高校教師的要求遠遠高于其他行業的從業者,從而使教師成為社會道德的標尺。再加上理想生活與現實的落差性,會使高校教師對教學創造價值失去信心,導致高校教師倍感焦慮,對教學事業用心用力不足,從而迷失人生價值方向。另一方面,受各種價值觀的沖擊,高校教師有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诖耍糠指咝=處熼_始變相出賣“教學服務”,以達到受益的目的。在激烈的崗位競爭環境下,金錢的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部分高校教師要想獲得更好的職業前途,就選擇了“尋租”,依托“尋租”,追求職稱、職務上的個人目標。尤其是在高校廉政教育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在“尋租”的暗箱操作性的驅動下,部分高校教師的利益心變得越來越重,有損“引路人”的光輝形象,破壞了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3.高校廉政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剛性。加強廉政教育建設,是把舵高校教師思想方向的有效辦法。然而,有些高校并沒有切實將廉政教育融入到師德師風建設中去,致使一些高校教師沒有緊繃廉潔從教這根弦,高校教師的“尋租”行為屢屢發生,惡化了高校教師形象,使高校教師與學生對立關系加重。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利用好廉政教育手段,使廣大高校教師認清當前形勢,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不觸碰紀律紅線,守住師德底線,純正師風教風,維護教師形象。這樣才能夠有效緩解教與學的矛盾,使學生得到公平的對待,將學生培育成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在高校教育發展過程中,新師風師德要求,已成為一條新、舊教學理念的分水嶺。如何提高教師的廉政能力,已成為高校打造優質文化首要考慮的問題。廉潔從教,還必須在師德師風建設這一大環境下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細則和方法,用剛性的制度去規范高校教師的行為,有效地杜絕校園里權力“尋租”。

三、師德師風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師廉政教育的有效路徑

1.加強高校教師廉政教育制度建設。為提升高校教師的師德,高校需要建設完善的廉政教育制度。首先,高校需要建設一套高質量、高標準的師德師風考核制度。通過完善評定高校教師的綜合機制,充分發揮評價的主動性,逐步打造“不敢、不為、不能”的廉政防線,促進高校教師在考核制度的規范下,守住職業道德底線,充分發揮自身的師表形象。其次,高校應建立嚴明的廉政監督機制。按照國家的反腐倡廉要求,加強對高校教師的廉政教育。通過聯合舉報等形式,監督高校教師的教學行為,從根本上防止“尋租”現象的產生。再次,高校對拒腐、抗腐、廉潔從教的教師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激勵,激勵高校教師廉潔從教。最后,依據高校廉政教育制度,對高校教師進行定期廉政檢查,防止校園里學術、行政、教學“尋租”情況的出現。一旦高校教師出現上述問題,要進行嚴格處罰,從根本上提升廉政教育制度的剛性作用。2.做好廉政管理,防止權力“尋租”。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加強對高校教師管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高校需要找到管理的發力點和立足點,加大對高校教師教學領域的管理,防止個人、部門“權力尋租”。在學術管理上,高校需要采取更加嚴格的方式,監督和管理高校教師的學術研究。為保證學術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需要加強對高校教師的學術成果的審核,以防止剽竊抄襲、弄虛作假等情況的發生,促進高校教師在學術研究中突破自我和實現創新。通過完善項目申報、鑒定、評級等制度,逐步打造嚴謹、真實、和諧的學術氛圍和教研環境。在行政管理上,高校需要加強對日常工作的管理。建設行之有效的監督制度,防止部門、師生利益上的私相授受。通過加強行政職位的評審工作,實現對物資、科研、晉職等全程把控,提升高校行政的廉潔性。在教學管理上,高校需要加強與高校教師、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完善評估高校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機制,嚴厲打擊“權學、錢學”交易,從根源上遏制高校教師的腐敗現象發生。3.創新培訓方式方法,提高廉政效率。高校需要加大廉政宣傳力度,創新培訓方式方法,使更多的高校教師參與其中,建立科學的、有效的廉政教育體系。首先,高校應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問題。構建新型的廉政教育模式,拓寬廉政教育科目,進一步培養高校教師的廉政品格。高??梢詮恼?、教、學的角度上,搭建廉政教育知識體系。逐步形成新的廉政管理格局,從而拓寬和延伸高校教師、學生的廉政思想。其次,高校應加強對高校教師思想的再教育。通過將廉政教育要求作為師風師德建設的著力點,要求每個高校教師都能本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學觀念,深入學習廉政知識,從而發揮師表形象作用,為學生樹立正確、標準的三觀。最后,高校應創新培訓模式和優化教育內容。通過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針,加強對高校教師的廉政教育,以及監督高校教師的教學行為。加強對廉政教育的管理,并遵循校風、教風、學風要求,打造新的工作作風,從而深入建設廉政環境,提高教師抵制不良思想和行為的能力,促進高校教師在教學中實現個人價值。4.構建高質量高標準的廉政校園文化。為提升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提高學生的發展能力,高校需要秉承“育人”的原則,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力度,從而推動校園內部教學、工作等機制的改革,實現沉淀廉潔、美化思想、豐富文化內涵的目的。首先,高校需要理清廉政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通過擺正廉政文化的位置,逐步構建以思想道德建設為核心的精神文明體系,促進教育教學發展,推動廉政機制發揮效用。其次,高校應將各項制度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依據。借助各項制度的監督和管理性能,逐步實現教學規范化、廉政監督化、獎懲平等化,從根本上推動廉政教育的發展。最后,高校應善于運用各種載體傳播校園廉政文化教育思想。運用校園廣播站、融媒體、文化長廊等載體,宣揚廉政教育的重要性,使學校每一個人都能在廉潔、公正的環境下,充分實現個人價值,從而使廉政教育深入人心。[3]

〔參考文獻〕

[1]黃克非.高校思政理論課與廉政教育的結合[J].智庫時代,2019,(49):50-51.

[2]王一帆.心理健康視閾下的高校教師黨員黨風廉政教育[J].保山學院學報,2018,37(01):10-13.

[3]舒莎.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路徑探索[J].管理觀察,2017,(36):154-155.

作者:朱莎莎 單位: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