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論文
時間:2022-09-22 09:48:00
導語:中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與初中是九年義務教育緊密相連的兩個階段,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問題由來已久,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其特征各有差異。在當前新課程實驗的大背景下,小學課改即將迎來第一屆小學畢業學生,加強中小學數學銜接問題的研究與實踐,是實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總體目標的需要,為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工作。
一、系統地把握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編排體系,建立“大數學觀”
《數學課程標準》是按“九年一貫制”的教育思想將中小學的數學教材分為三個學段,要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銜接工作,我們必須樹立“大數學觀”,從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視角加以研究,系統地把握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解決好小學數學教學和中學的銜接問題,架起中小學數學銜接的橋梁,讓學生順利地進行過渡。
1、加強協作,建立中小學教師“聯姻”機制。
要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工作,首先每位數學教師要整體把握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都能勝任小學、中學的數學教學工作,打破中小學數學教師各自為政的格局,建立中小學教師“聯姻”機制。
“聯姻”機制是目前解決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最有效的策略,中小學校際之間可采取集中培訓方式,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小學數學教師進行培訓學習時可以讓中學數學骨干教師參加,共同學習,再由骨干教師對自己學校的數學教師進行二次培訓;同樣,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參加初中數學教師培訓,再由骨干教師對自己學校的數學教師進行二次培訓,使中小學數學教師都能整體系統把握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
2、加強交流,建立中小學教師“考核”機制
為了熟悉教材內容,初中數學教師必須閱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材,小學數學教師閱讀初中數學教材;中小學數學教師加強研究和探討,互相交流教學內容和課程目標,摸清中小學數學脫節的知識點,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去解讀教材,在熟悉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取舍、重組、拓展等處理,使中小學數學教師對整個知識系統的銜接不斷層。每學期進行一次中小學數學教師教材內容檢測,并納入教師的業務考核。與此同時,中小學數學老師們更應該經常走進彼此的課堂,感受不同的學習氣氛,領悟不同的教學方式,達到知識的融合、方法的統一。只有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統一了,才能使學生更自然地過渡。這樣初中的數學教師做到了“瞻前”,小學數學教師同樣也完成了“顧后”。
二、系統領會新課標精神,做好新課程數學教學內容的銜接工作
為做好中小銜接工作,作為數學教師應當把小學與初中數學內容,作一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掌握中小學教學內容的銜接點,準確把握中小學教學內容在呈現、教法、學法上的聯系與區別,做好中小學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
1、新課標教材做好了“有理數”知識的相互滲透與銜接。
學生在小學里多以算術數(整數、分數、小數)教學為主,這些數都是從客觀現實中得出來的,進入初中后,把數的范圍擴充到有理數域,數的運算也相應地由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又引進了乘方、開方運算。因此小學數學教材應盡可能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滲透“有理數”的知識。如:測量溫度,當氣溫在零度以上時,小學生能用所學的數表示其溫度的高低,但當氣溫在零度以下時,就難以用所學的數表示了。再比如,測量一座山的海拔高度(以海平面為零界面),小學生能用所學的數就可以表示了,但測量海平面以下海水的深度時,又如何表示呢?為解決這類實際問題,現有的蘇教版教材已經引入了“負數”的概念,這說明中小學銜接問題已經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關注,并且在教材的編排過程中有意識的加強了中小學相關知識的滲透與銜接。
2、新課標教材加大了算術知識向代數知識過渡的力度。
小學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師要盡量多引導學生做一些用字母表示數的題目,自然而然地滲透代數式的概念。
新教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加大了算術法解題向用方程解題過渡的力度。小學里的應用題大部分是用算術法去求解,進入初中后,用列方程來解應用題。用算術方法與用代數方法解應用題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也就是多種類型的應用題的基本關系式不變,但它們的思維方法各異。小學高年級數學教材編排體系,一方面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另一方面要學生講清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思路,閱讀題目、理解題意、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同時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加強把實際中的數量關系改寫成代數式的訓練,這樣對小學生逆向思維有好處,使較復雜的應用題化難為易,并且明白算理。如:解答“李師傅3/4小時做了6個零件,1小時能做多少個零件?做一個零件要多少小時?”一題兩問,看起來很簡單,有不少學生做起來也很迅速,但到答題時錯誤很多,搞不清誰是誰,不少學生答案正好相反,錯誤100%。究其原因,學生沒有搞清數量關系,講不出列式計算的道理。我們教學時,如果教師采用方程解題,不但數量關系明了,而且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算理,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如教學時:求1小時能做多少個零件,設:1小時能做x個零件,根據題意列方程:x×3/4=6,解方程得x=8;求做1個零件要多少小時,設:做1個零件要x小時,根據題意列方程:x×6=3/4,解方程得x=1/8;
三、完善九年義務教育的教育內涵,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
1、建議實行九年一貫制的義務教育
對于我們現在的“五四”、“六三”學制都是弊大于利,九年一貫制才是我們應該走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第一、九年一貫制有利于教師把孩子放在一個較長時段的時間平臺上來考察孩子并制定出利于孩子成長的有效的教育方案。也有利于教育資源的更合理的調配利用,把初中和小學的優勢互補,而且也克服了很多現存的學校教育中的缺陷。
第二、九年一貫制還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不再明確區分中小學教師的界限,使得教師在免受更多的考試排隊作為評比考察教師的唯一依據的同時,把更多的精力用于鉆研教育教學,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同時更精心呵護孩子成長。有利于為國家和民族培養更多更全面的人才。
九年一貫制的實行,如果再加上小班額的推進,會使我們的教育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在國外一些發達的國家很多學?;旧暇褪前四暌回炛频膶W生培養模式。目前全球性的具有最人性化的華德福教育運動,也是八年一貫制。這種教育理念已經被西方許多國家公立教育借鑒,改善著西方公立教育的很多理念。九年一貫制的實行,有利于我國教育的向前發展
總之,就我們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辦學模式,要想解決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問題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值得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但我認為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無界限的九年一貫制教育教學模式是必走之路。
- 上一篇:獨家原創:淺析國有企業廉潔文化建設
- 下一篇:退役軍人國慶60周年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