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的情感效應探究
時間:2022-07-19 03:13:33
導語:思想道德修養的情感效應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首先,教師要對教育事業有深厚的情感。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熱愛學生,以自己的愛感染學生,真誠地幫助學生。對自己職業有著深深的熱愛之情,這是做好一名德育課教師的先決條件。這種情感不僅可以促進自身業務的提高,而且可表現為一種人格的力量對學生一生的發展都有著健康向上的積極影響。其次,教師要對自己所講的理論有情感。德育課教師所所講理論不僅有政治性、思想性,而且有知識性、邏輯性和辨證性。涉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政治觀等問題。它和自然學科不同,我們講授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其理論不是純客觀性、必然性的原理,更多的是認知性的理論、觀點,必須進行是非比較和分析論述,以去偽存真。因為人是其主體,人的思想、認識、情感必然深滲入其中。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宣傳的可信性與宣傳者的人格特征,外在的儀表及講話時的信心、情緒等有關,而這一切與教師自身的信仰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德育課教師對自己講述的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首先要有豐富的情感,把把其作為自己堅定的人生信仰。只有這樣,才能深入其中刻苦鉆研,不斷提高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在講課過程中,才能堅持正確的方向,深入淺出,有效的指導學生,成為學生知識的傳授者,信息的鑒別者。同時,把自己的這種情感帶入授課過程中,講課時真誠,而不是造作和虛偽;言之有理,而不是空洞的教條;理直氣壯,而不嘩眾取寵和無病呻吟;讓學生從你堅定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中受到感染,從而得以鼓舞、引發一種積極的肯定的情感,即對黨、對祖國、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
再次,教師要對學生有真誠的情感。
德育教師不是發號施令的指示者,而應是一個真誠地幫助學生成長與發展的促進者。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成長為有義務感,有責任心的,善良而堅定的,溫厚而嚴格的,熱愛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惡行為的真正的公民,我們就該真誠地對待他們”。只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反思自省,進行自我教育。只有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學生才會感到教師的可敬、可信、可親。在這種心理接近,感情認可的條件下,教師的要求才容易被學生接受。只有熱愛學生,師生間才能心理相容。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情”,才能接受老師的“理”,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師愛不僅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更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對學生將起到非同尋常的心理認同作用。可以說,它是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內部動力。健康的師生情感還極易使課堂教學形成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形成教與學互相推動的合力。教師是以培養人才為職業,職業生活要求教師必須熱愛學生,否則,這種教育就無法進行和維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正如哲學家羅素所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發展”。尤其是我們的教育對象大都是處于十八至二十二歲年齡段的青年人,他們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和平等意識,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和理解。如果我們強行灌輸,其結果只能是教育僅止于知識層面,知識灌輸一結束,教育也就完結,其”內化”的強度和力度都是十分薄弱的。甚至事與愿違,引起逆反心理,拒絕接受。如果我們教師帶著真誠、信任和愛,以平等的態度與其共同探討人生,探討做人的道理,曉理導行,則就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使學生掌握道德認知,豐富道德情感,增加對非道德因素干擾的“抵抗力”,形成頑強的道德意志,堅定的道德信念,最后實現道德認知的“內化”,切實達到道德的知、情、意、信、行的統一,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最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情感的感染作用。
情感具有感染性的特點,就好比一場演奏,出色的指揮家,只有充滿對樂曲的熱愛之情,才能感染所有的演奏者合奏出感人的樂章。德育課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德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精神飽滿、樂觀向上,寄情于生、寓情于教。講課要流暢、幽默、有語感,可根據課堂情節的需要,時而如高山流水,時而如月白風情。這樣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引起學生共鳴,產生極大的感染和激勵作用。而學生熱烈的情緒,充沛的精神又反過來更加促進教師的熱情,師生情感同起同伏,有機交融,互動互進,此時教與學都成為一件極為愉快的事情,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此外,還要注意“非語言符號”產生的情感作用,即動作、眼神和表情等身體語言的運用和把握。在教學中,一個良好的舉止,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一個傳神的目光,往往能給學生以充實、可親、積極向上的感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良好的效果。講臺就是舞臺,教師就是主角,學生能否盡快進入角色,集中注意力,主動地理解吸收所學內容,教師講授時情感的綜合表現十分重要??傊楦惺撬枷虢逃哂懈腥玖α康闹匾獊碓?,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以理服人,發揮教育作用的前提之一。積極健康的情感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都將起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德育教育必須是富有情感的教育,《思想道德修養>課就是培育學生對社會主義事業的深厚情感,對黨對偉大祖國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
本文作者:張建勇工作單位:滄州師范學院
- 上一篇:淺談農村青年的思想道德現狀與策略
- 下一篇:提高黨員思想道德的辦法與路徑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