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研究
時間:2022-03-11 11:20:54
導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其通過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科學整合了理論與實踐,以及課堂與課外教學內容,并促進了任課教師與輔導員隊伍的有機融合,進而使教書和管理育人獲得良好的效果。同時學校和教師也應該結合當前高等教育發展形式,探索出更加可續有效的教育系統,增強教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教學研究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開展,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法制觀,以及思想價值觀,各院校和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其課程開設的必要性。但是,就高校其課程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還存在教師精心設計和講解,而學生完全沒有參與興趣的現象。因此,必須加強此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研究,使其教學內容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進而促進學生法律與思想意識的不斷提高。
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價值與特點分析
一是,教學、教育價值。在高校思政教育新時期、新形勢背景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開展,不僅充分體現了教育內容、方法上的更新與改革,也使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創新性,以及實用性的體現有著重要價值。此外,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法律和思想意識,也能夠培養其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優秀的品質與高尚的情操,能夠未來社會的建設與發展培養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二是,社會價值。通過開設這門課程不僅可以進一步加強高校、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也能夠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較高思想水平,以及法制意識的建設者與創新者。同時,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也獲得了更多接受社會教育,以及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機會與平臺,對于促進社會快速轉型與發展,以及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等方面有著重要價值。三是,課程特點分析。這門課程不僅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還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性,其課程的開展以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充分體現了法制精神,并且具有強烈的理論與知識性。其課程講解的重點主要強調了理論與實踐的密切聯系,不僅呈現出了正確的思政理論,也著重強調了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的操作,進而使大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能夠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法律修養,以及思想水平,從而促進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同步發展。
二、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的措施
一是,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在高校教學中,大學生往往注重的都是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對今后就業方向的規劃,常常認為思想道德教育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學習沒有實質意義,進而導致課程教學效果一直無法得到顯著提升。以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學習這門課程,對自身今后學習成長的重要意義,培養更多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各高校不僅要為學生傳授新穎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成為有思想、有紀律、有理想和有文化的高素質人才。二是,加強法律意識的引導。在講解法律基礎內容時,大部分教師往往只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法律條文,雖然作為法律組成的根本,學生只有熟練記憶這些法律條文才能夠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利用其保護自己,但是如果一味的向學生灌輸這些條文,讓學生機械的記憶,不免會讓學生認為學習法律基礎知識過于枯燥、乏味,也難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也無法獲得預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的轉變教學方法,在講解法律條文時,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真實案例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究,進而充分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熱情,進而讓學生在觀看和分析案例過程中輕松的掌握相關法律條文,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在學生觀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觀看的想法與感受記錄下來,并鼓勵學生與師生分享以下如果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會采取怎樣的法律措施,之后教師在為其傳授正確的解決方式,進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與印象。三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也是其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由于每位學生實際情況都不盡相同,存在的各種困擾和難題也存在一定差異,教師雖然不能對學生進行一一指導,但是可以對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了解與調查,進而全面了解當前大學生面臨的諸多困擾,然后再結合這些問題開設專題思政教育,而對于具有特殊情況的學生可以進行逐一指導,進而不斷提升教學實效性。同時,由于大學生缺乏豐富的人生經驗和足夠的閱歷,心理發展也不成熟,因此,心理抗壓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還有待加強,一絲打擊都有可能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造成影響。這就需要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在學生出現困擾時教師應及時主動的幫助其解決。另外,在面對巨大的學習與就業壓力時,學生常常會覺得自己的未來非常渺茫,進而導致其人生觀與價值觀出現偏離,此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時的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其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促進其健康的成長、成材。四是,轉變教學方式。傳統的高校教學通常情況下采用的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記錄的教學模式,而這種被動、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免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因此,教師應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方式,如,可以指導學生設計并演繹相關的道德與法律的情景劇,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真實的具有教育意義的道德、法制案例,并自主的組織學生進行演繹,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氛圍,也能夠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與印象。另外,除了要不斷更新課堂教學內容與方法外,教師還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教學活動,進而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深刻體會到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教師在明確每節課程的主題之后,可以將學生合理的劃分成幾個小組,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搜集相關資料,然后再結合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課堂分析、討論。通過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在實際生活中哪些行為違反了道德規范,進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也促進學生的法律與思想意識得到顯著提升。
三、結語
總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開展對學生今年后的學習成長,以及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各高校應給予足夠重視,在教學中應積極加強任課教師與輔導員隊伍的緊密聯系,鼓勵其積極參與到其實踐教學環節中,這樣輔導員能夠受到任課教師正確的理論指導,而輔導員也能夠將實踐效果及時的反饋給任課教師,使兩者之間能夠相互彌補、相互促進,進而使思政和法律基礎教育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周欣 單位: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司巖.基于科學發展觀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09(6):152-154.
[2]張帥,劉世義.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15):268-269.
[3]張少蘭.知行合一:高等職業院?!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0):69-93.
[4]劉玲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探究性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
[5]黃藝羨.情感激勵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運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2):88-91.
- 上一篇: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調查及對策
- 下一篇:溫特爾主義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影響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