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現狀

時間:2022-10-12 08:17:57

導語:城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現狀

[摘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思想道德素質是人的言行舉止的基礎。自建國以來,我國就將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不斷研究更新教育方式。隨著世界多元文化的迅猛發展,網絡對未成年人的各種影響,社會的不斷變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政府,學校,家庭,未成年人分別有著不同的影響因素,根據借鑒國內外先進德育教育方式,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做出貢獻。

[關鍵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教育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政府、學校為適應社會的發展,根據未成年人的發育特點,制定出一種全面、科學、規范的教育方式,能把一些政治準則、社會觀點和道德規范,轉化為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一、認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同志就提出在教育方針中把德育擺在首位,為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而打下基礎。習也說過:道德無論是對于個人,亦或是對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先要崇德修身,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事。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原有的德育教育基礎上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擺在一個相對重要的地位?!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里曾經很明確提出,教育應將德育放在知識教育之前;《決定》要求全社會共同承擔并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承擔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國家“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指出:進一步改進和加強未成年人的德育建設,是黨和國家新世紀,新階段事業的發展,實現長治久安的一項重大決策。少年強則國強!未成年人承擔著民族及國家的希望,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依靠未成年人的茁壯健康成長來實現。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及教育方式的目前情況

隨著世界多元文化的迅猛發展,各種新事物新現象沖擊著未成年人的思想,未成年人在原有人生觀上出現了新的問題與矛盾,迫切需要在原有教育方式基礎上探尋原因,找出有效的解決之路。筆者通過對延安市部分中小學學生、家長、德育管理部門及教育局相關部門的調查,總結出現有的教育方式及存在的問題。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未成年人普遍對思想道德有著明確的認識,能較認真地對待學校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也能對社會及他人持有愛心,平時基本能做到自我反省?,F有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有較顯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少數學生特別是獨生子女,由于社會因素或家庭觀念,在家中擁有較強的優越感或自尊感,致使這些學生在為人處事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不懂謙讓、共享或幫助別人?;ㄥX大手,追求名牌,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承擔責任的意識不強烈,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也很少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社會責任感缺失。一旦出現爭執就會出現摩擦,甚至是傷害。學生自控能力不強,在使用網絡時,對游戲和娛樂的使用率高于學習的使用率。經濟文化世界性、多元化的發展,網絡文化像風暴一樣席卷世界,一方面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與震撼,另一方面也將各種不良文化展現出來。目前,網絡的設置并不嚴格,這些不諳世事的中小學生就受到網絡內容的影響,嚴重偏離了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如盲目追星,玩游戲,看不良視頻等,學生厭學隊伍日漸擴大,有的甚至到了輟學的程度。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曾說“學習不如做網紅”,可見未成年人的道德認知模糊,價值取向變化,人生觀與價值觀出現嚴重偏差,違法犯罪現象日益突出。

(二)家長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現狀及問題

家長普遍能較好地做到以身作則,提升并關注孩子思想品德發展,只要有機會,也愿意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但是對成績的重視高于對品德的重視,可能是在目前的教育中,中考或是高考都以語數英成績為主,德育并未占有太大比例,對學生將來的升學及就業影響不會很大。因此家長們更注重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忽視對品德素質的培養,有時因過分注重成績,引起學生容易焦慮、緊張,甚至出現傷害自己或家人的現象。因此,德育引領著未成年人的一切,德育素質正常發展,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及知識水平才能穩步發展。

(三)學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現狀及問題

學校對于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套完整的體系,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分別設置不同的德育內容,如在每學期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舉辦主題板報,升國旗,舉辦文藝匯演,參觀博物館、革命舊址等;德育課上讓學生閱讀《愛的教育》,《愛無處不在》等教育書籍;每學期結束時,各學校會組織學生分小組,對本學期的德育表現進行自評和他評,還會為表現突出的學生頒發“優秀德育未成年人”獎狀以資鼓勵。其中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教師不是經過培訓的專業德育教師,德育課的教育活動形式較單一,教育方式較貧乏,教育過程有強制的意味,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及互動少,主動學習的欲望不高,易產生抵觸心理。其次,實踐活動形式不靈活,未成年人不能在更大的場合去鍛煉,創造力、思維力、社會認識度不能有效提高。再次,教育效果反饋和評價體系不完善,教師往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對德育情況進行評價,對于在校外的德育情況并不能很好掌握,德育評價欠標準。

(四)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措施及缺陷

政府通過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制作各種標語來加大宣傳力度,培養價值認同,宣教道德品質,對未成年人甚至所有公民進行廣泛的教育。但對未成年人設置的實踐活動機會不多,對德育網站的建設不健全,內容不完善及互動功能欠佳。

三、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議

未成年人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正視,家庭耳濡目染的引導,學校形式多樣的指導,以及社會潛移默化的滲透,需將思想道德教育一點一滴地滲入到未成年人的生活當中,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一)未成年人應加強自我約束能力,自我反省習慣,能用學到的知識管理自己的言行舉止。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以提升鍛煉自己各方面能力,從中吸取優秀的道德品質精髓。

(二)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在未成年人的成長過程中不僅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時還應與學校緊密合作,經常溝通,共同進步。家庭教育是在未成年人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進行的,家長的言行舉止往往就是未成年人學習的榜樣,因此,家長的世界觀,人生觀,方法論,理想信念,道德情感等方面對未成年人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家長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全方面素質,造就孩子積極健康向上的品質。此外家長還應配合學校,經常與學校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成長情況并予以糾正。

(三)學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在進行各項工作之前,應遵循黨的教育方針,將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遵循“德育為首,全面育人”的觀點,培養出身心健康、情操高尚、全面發展、積極主動、勇于超越、富有愛心的全方面人才。學校的文化活動建設應當因人而異,同時受未成年人喜愛。實踐是未成年人樂于參與的活動,在實踐中學到的知識不比在課堂中得到的少,同時實踐活動的設置應是與未成年人的生活世界相統一。學校應在原有的文化活動基礎上,為未成年人量身打造喜聞樂見的新活動,如換位表演,錄制視頻宣傳,參加志愿者愛心服務,打造主題日,勤工助學,聯誼活動,夏令營等。學校應建立專門的部門,專人監管德育教育。觀察監督學校的德育課情況,定期研究,不斷改進和創新道德教育活動。平時深入學生中觀察品德行為,能夠經常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想辦法進行糾正。制作相關軟件或檔案袋來記錄學生德育成長的點點滴滴,能有效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也應做到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面的溝通。設定相關的評價體系表格或程序,每學期結束時由教師,學生及同學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評定方式多樣,值得推薦的是英國的評價方式,設定一個場景或案例,讓學生來進行換位思考和表演,根據學生的言行舉止,教師商討予以點評。設定學生自評表格,讓學生根據內容查驗自己是否達到德育標準;設定他評表格,由同學對本人進行道德標準的評價。三個方面的綜合評價具有更加真實可靠的評價效果。教師作為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主導人,在思想、行為及情操上,都應有著較高的造詣。教師之所以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因為教師是全社會精神文明的表率。首先,教師要堅持社會主義信念,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勵學生為了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不懈奮斗;其次,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在每一門學科之中,每一次與學生的交流之中,自覺地將為人師表的楷模作用發揮淋漓盡致5;再次,教師應有較高的師德修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正為范地教育未成年人。

(四)告別一言堂,讓課堂活躍起來。教師首先轉變教育理念,無論是否德育教師,在每堂課都應將德育知識滲透其中,各種課程都應結合國家精神,道德品質等方面;其次,將豐富的教學形式運用在課堂之中,如互動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學生喜愛的方式,當今的課堂已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整個課堂理念應該是讓學生動起來,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做到全面發展。

(五)政府在德育課程體系目標的建立上,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文化差異,生活實際情況差異來設計課程體系,做到知情意行相統一。使學生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發自內心的愿意學習,并主動反省自己的品德,自覺遵紀守法,擁護中國共產黨。政府制定德育目標時應從學生多方面素質考慮,符合社會的飛速發展及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德育成績納入普通中等教育證書的考試內容。努力培養出符合和諧社會要求,并具個性化,且能全面健康成長發展的未成年人。政府應充分利用網絡,建立相關德育教育網站,發放大量相關知識或學習材料供學生自行下載學習,并組建論壇,組織學生討論道德話題。制作學校、家長,未成年人公用的軟件,能記錄未成年人品德進步的點滴,同時也能使家長和學校共同溝通,及時發現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情況。

總之,未成年人的祖國的希望,思想道德教育是文化教育的基礎與前提。我們應立足本國國情,發揚德育教育已有的優秀經驗,借鑒國外德育教育的先進措施,將我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體系進行不斷的更新與提高,為培養與時俱進,更加優秀的未成年人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王巧玲.新媒體時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創新思考[J].四川:大學教育,2017:7.

[2]夏婕.中學德育傳統道德教育整體性研究[M].云南:云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5.

[3]胡沁熙.中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比較研究[J].四川:學術專刊,2016:12.

[4]雷震.學校應如何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J].山東:中國校外教育,2017:12.

[5]姜壽慶.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山東:教學反思,2017:12.

[6]郭藝倩.中英兩國中學德育課程比較研究[D].新疆:新疆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8.

作者:王霞 張旭 單位:延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