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論文:談課堂中的快樂體育
時間:2022-08-27 11:20:00
導語:體育教學論文:談課堂中的快樂體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
快樂體育從方法論角度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教和學的積極性,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使全體學生在師生融洽合作的氛圍中生動活潑的發展,并在學習過程中始終體驗運動的樂趣,體驗克服困難后取得“成功”的快樂的一種體育教育思想。根據二期課改“以人為本”理念,在日常體育教學采用: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個性,體驗練習快樂;利用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心理快樂;評價體系多元化構建,激發學生練習興趣等。為學生創設多種條件,培養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激發學生參加體育的興趣,讓學生“想學”、“敢學”、“樂學”,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中能真正品嘗體育的快樂。
關鍵詞:體育快樂
跨入21世紀,學校體育教育必須適應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在社會健康觀和體育觀的基礎上形成新的體育教育思想。所以,快樂體育思想就運用而生,它是時代的產物,是時代精神的反映,是與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離不開的,特別是與當前進行“二期”教育改革以及整個體育的改革與發展緊密聯系的。
快樂體育是體育教學的目標所在,追求所在,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學會方法。它重視體育課中所具有的獨特樂趣,以此來滿足運動的欲望,發展體力和智力,驅散疲勞和煩惱。真正做到“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尤存”。
一、注重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1、教師轉變觀念、體現為學生服務的教育觀念
現代教育倡導“以人為本”,而以往教師在課堂上一味的采用灌輸方法,一切以教師說了算。已經無法讓孩子發揮主動性,嚴重妨礙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發揮,與現代教育理念相違背。正是在“二期課改”的指導下,教師在教學之前應了解學生喜歡什么?喜歡怎樣的教學環境且學生之間可以共同參與課堂教學與教學目標的制訂,甚至可以參與教學進度與制度實施,只要學生喜歡教師就應該滿足他們的需要。
2、樹立學生自信心,敢做課堂主人
教師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加課堂教學,用和藹可親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教育學生課堂是他們的,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他們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只要有利于激發學生參加體育的興趣,能讓學生“想學”、“敢學”、“樂學”的方法教師都應該主動接受,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主人,讓他們在體育課堂中能品嘗體育的快樂。。
二、改變課堂模式,激活課堂氛圍
1.導入新穎,氣氛活躍
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既是我們教師努力的方向,也是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得到快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學生也樂于接受。例如:我們改變以往軍事性的導入方式(小干部整隊、向教師匯報人數、宣布課的內容和任務),利用學生好動的天性,以游戲為切入點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孩子自由結伴按自己的練習傾向有序地進行活動:還可以利用一些輕松愉快的音樂作為練習的背景音樂,既對課堂氣氛進行烘托,又能通過聽覺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其愉悅。這種形式不僅使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得到心理上的快感,同時也起到了整備活動的輔助功效,也激活了課堂氣氛。
2、師生共練,融洽師生關系
俗話講得好:言教不如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應溶入到學生中去,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朋友,利用肢體語言與學生交流,如:身體的接觸、撫摩孩子、蹲下來和學生說話等。教師還可以利用自己行動感染學生,以微笑服務學生。如《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教師可以用夸張的肢體語言來模仿老鷹的動作,幽默的臉部表情等都能激發學生的練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練習欲望,滿足他們心理和生理上的快感。
3、學生自由結伴,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和同齡人進行交往是內在的心理傾向,能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做游戲是意見非常高興的事情。教師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合作伙伴:“興趣愛好相同的結伴”——可以使學生在練習和交流中得到快樂;練習能力相仿的結伴——可以使學生在練習和比賽中得到成功的快樂;練習能力不同的結伴——可以使練習能力好的學生在幫助他人時感到快樂——助人為樂。這種方式的采用大大地提高了學生間的人際交往能力,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打好基礎。
三、激發學生個性,體驗練習快樂
1、多器材教學,品嘗練習的快樂
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興趣也各不相同,教師在課堂中應重視學生個性傾向,把選擇權讓給學生,就是形式有權在課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和器械練習。一般而言,學生從事自己所喜愛的、熟悉的、能容易掌握的運動項目,如男生喜愛足球、籃球、乒乓等一些競賽項目,而女生則較接受羽毛球、毽子、跳繩等文雅的項目,這樣學生不僅接觸器械時間多了,而且運動量也同步加大,練習的意識加強了。學生練習興趣高漲,教學氣氛活躍,自己做主,滿足需求。
2、改變練習形式,感受成功的喜悅。
有人曾這樣說“如果教師給學生都是具體的東西,規范的東西,那么學生就沒有創想了”,故而,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利用場地器材進行各種變化和組合進行練習,以此來感受成功的喜悅,在障礙賽跑游戲中,教師可以利用墊子、健身棒、短繩等來作為障礙物,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來從新對障礙物的次序進行重新組合來縮短比賽的時間。通過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引導:有的組把四個障礙物交換了位置,有的改變障礙物的形狀等,在比賽中品嘗創新和成功的快樂。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有不同的練習形式,教學場面氣勢如宏。有思則必有疑,有疑則必有探知的欲望,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探究的習慣,讓學生充分感受體育帶來的魅力。
四、利用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心理快樂
1、正確優美的示范,消除心理障礙。
教師正確優美的講解與示范是一種最直接、最實用的教方法。根據兒童生理和心理學特點:兒童的第一信號發育比較完善,而第二信號系統發育比較遲緩,學生對直觀形象的事物特別敏感,且他們天生模仿能力很強。為此,我們可以通過熟練、輕松、優美的示范來激發學生的練習欲望,讓他們躍躍欲試,同時還能消除學生對練習動作的恐懼心理。例如:在“單杠后擺下”動作教學時。由于是學生初次嘗試練習,為了避免產生恐懼心理現象,教師可先進行規范、優美的示范,從方向、部位、時間上讓學生仔細觀察。既有利于學生直觀模仿便于加深對動作的理解以及容易掌握動作,使他們體驗體育鍛煉的快樂,又有利于學生消除恐懼心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多媒體的運用,體現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現代教育中教育手段更趨向人性化,其唯一目的是讓學生在情緒和心理上體現獨一無二的教育效果。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先進技術:如錄像、投影以及電腦等手段使學生更直接,零距離的體驗身臨其境的感受,如2002年4月在上海同洲模范學校進行的二期體育教學活動中由于事先運用了多媒體制作,學生通過錄像看到上課時的自己。每一個動作和表情歷歷在目,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同時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課堂氣氛空前高漲。也培養了孩子平時鍛煉的好習慣,增強了競爭的意識,知道了自己愛好運動是多么有價值、有意義的。
3、場地器材合理布置及色彩的運用
場地器材的合理運用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它不僅體現教師資力的內涵也能優化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讓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激發他們練習的欲望。課堂中教師可以把體育器材布置成小學生熟悉和喜愛的圖,如長方形、正方形、菱形等。給學生清新的情境和直觀的感覺,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除此以外,還可以在器材上涂上各種不同的顏色,利用色彩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在課前產生興奮的感覺,有利于學生主動參加鍛煉。
五、建立評價體系,從成功中體驗快樂
1.教師鼓勵性評價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應運用鼓勵性評價方式,即用肯定、鼓勵、尊重、信任的語言,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評定。鼓勵性評價能使學生改變消極的我不行的自我概念,增強其參與的信心和主動性。如:試一試,老師相信你能行;勇敢一點你一定能跳過去;你重新再做一次,改過來好不好等。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動機,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小組競爭等方式,鼓勵學生的勇氣,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在超越自我、戰勝他人過程中享受達到目標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2.學生相互評價
學生互評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無法知道或體驗的效果。如:在做“前平舉和側平舉”的時候,學生可通過同學的評價來了解自己所做動作的到位率。通過及時的評價和反饋的信息來提高自己動作質量,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學生互評不僅使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提高了,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仔細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且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學生社會交往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養。
3.學生自我評價
學生自評是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方法,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興趣的直接來源。是改進教學的動力和手段,有利于解決了學生學習中“要我學”和“我要學”矛盾的轉變,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體現了學生主體性,對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起到重要作用。自我評價也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
快樂體育是體育教師追求的目標,也是體育教學的最大成功之一,在實踐中要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不斷努力,要在體育教學中增強意識、開拓思路、尋找方案、追求實效,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真正享受體育的快樂。
精品范文
10體育運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