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德育工作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02 04:51:00

導語:體育教學中德育工作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學中德育工作分析論文

一、當前學生存在思想道德問題的原因

當前學生存在較多的思想道德問題,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便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當前學生思想道德問題產生的主要誘因有:

1.社會因素。

對金錢的盲目追逐,對物質享受的極度崇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腐朽思想的泛濫,都在嚴重侵蝕學生的身心健康。一些不良文化思潮的涌入,糟粕作品中的善惡顛倒、美丑不分,嚴重影響了學生健康審美情趣和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ヂ摼W的普及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是一把雙刃劍,它在開發人智力、娛樂身心的同時,也在傳播著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使一些學生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隨著手機的普及,一些不健康的短信也蔓延在學生當中,使其心靈受到污染和毒害。

2.學校因素。

一是學校道德教育的方式落后。部分學校辦學指導思想偏移,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單一,內容空洞;部分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品德教育,出現“教書不育人”的狀況。二是師生關系緊張。部分教師不理解和不尊重學生,甚至歧視和厭惡學習差、有缺陷的學生;部分教師自身的素質低下,師生關系緊張。三是教育體制陳舊。傳統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以考試分數定成敗”,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擱置一邊,造成教育的偏差。

3.家庭因素。

家庭是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而父母是其第一任老師。然而一些家長成才觀扭曲,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尺。家長的這種“重智輕德”的偏誤,已成為學生的良好思想道德養成的一大障礙。

4.自身因素。

學生不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處在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認知能力較差,人格不健全,其辨別能力、自制能力不強,情緒容易沖動,思想容易偏激,思維容易產生片面性。他們不能客觀、理智地對待各種事物,對社會現象的認識過于簡單,對自己的行為不能作出正確的估價和評斷。另外,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較低,世界觀尚未成型,對外來的不良侵蝕缺乏抵抗能力。

二、體育教學中開展德育的方法

1.當好“心理醫生”,因人施教。

體育教師如何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確地進行心理上的輔導與疏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

(1)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的素質、才能、知識、個性和興趣等都是有差異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環境的影響,對某一具體問題、具體事物也有著不同的看法,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交朋友,熟悉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中間存在的問題,區別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形式,在體育教學中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體育課的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學生思想脈搏,對癥下藥。

(2)循循善誘。教師幫助后進生不能急于求成,對暫時后進的學生要注意尊重和愛護他們,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誘,教育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教育目的。對后進生,教師不僅要指出他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尋找和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

2.與時俱進,探索德育新方法。

體育教師要根據新時期德育工作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與日俱進,探索新的方法。

(1)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體育教師的模范行動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因為學生不僅聽其言,而且觀其行。體育教師只有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以情感人。教師對學生要充滿愛心,做學生的朋友。

3.全面關心學生,體現“主觀能動,結合實施”。

關心,是情感激勵的首要因素。體育教師應當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特長,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關心他們,體貼他們,這樣必然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情、人間的溫暖,從而激發強烈的親情感。同時,在關心的過程中,教師應體現“主觀能動,結合實施”原則,既要關心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盡可能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又要啟發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獨立自主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4.充分理解學生,體現“拓寬渠道、雙向溝通”。

體育教師只有拓寬教育渠道,提高心理溝通藝術,才能使師生相互理解。

(1)相互信任,在坦誠相見中求理解。體育教師要想真正理解學生,就必須信任學生,以誠相待,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用坦誠架設理解的橋梁。

(2)主動接觸,在細心觀察中求理解。體育教師處于主導地位,主動、努力地創造與學生心理溝通的條件,擴大與學生的接觸面,既能增強師生間的相互聯系,又能在細心觀察中了解學生所想、從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增進雙方的理解。

(3)充分尊重,在平等相待中求理解。教師和學生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學生才能有話可講,有言敢發。因此,體育教師必須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誘,縮小師生間的心理差距,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求得學生真誠的理解。

5.充分尊重學生,體現“因人制宜,有疏有教”。

教師充分尊重學生既可密切聯系師生感情,又可激發學生創造熱情,使學生奮發向上。但是現在的學生對什么是尊重存在錯誤認識,教師若對他們逢迎遷就,必然會導致學生錯誤思想的蔓延。真正的尊重,應當體現“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則。

(1)既不求全責備,又不一味認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錯誤、問題和不足,不能因為要“尊重”學生就放棄批評,無原則遷就,而要實事求是,予以恰當合理的評價,并提出正確意見,督其改正。

(2)引導學生實事求是,正確地看待自我,不苛求他人,對自己盲目尊重,始終保持謙虛態度,以此來博得他人的尊重。

(3)既不壓抑思考,又不放任自流。學生敢想敢為,勇于探索,是件好事,體育教師不應濫加壓制,堵塞思路,甚至代替思考,而應當因人而宜,予以正確的誘導、教誨,使學生及時修正自己的“藍圖”,校正自己的行為,努力適應社會的現實要求。

論文關鍵詞:體育教學德育工作針對性

論文摘要:學生產生思想道德問題有多方面的誘因。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實施思想道德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工作。

未來社會是一個高素質人才激烈競爭的社會,而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關鍵在于教育。在學校教育的諸項工作中,德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我們需要從對學生終生負責的角度,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來實施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