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拓展休閑體育市場論文
時間:2022-08-04 05:55:00
導語:用創新拓展休閑體育市場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與競技體育市場相比,休閑體育市場具有市場大、前景好、效益高等特點。拓展休閑體育市場不僅是發展和完善體育市場,積極推進體育事業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以創新為動力拓展休閑體育市場既要做到觀念更新、與時俱進,又要加強制度建設和科學管理。
【關鍵詞】創新拓展休閑體育市場
一、與競技體育市場相比,休閑體育市場有顯著的特點
體育市場包括競技體育市場、休閑體育市場、體育投資市場、體育生產與經營市場、體育廣告市場、體育彩票市場等等。競技體育是指參賽隊和個人為了一定的榮譽和成績而進行的競技比賽體育。休閑體育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在閑暇時間進行的休閑娛樂、健身活動的體育。休閑體育市場是指為了滿足休閑體育活動的需要而進行的體育投資、體育用品生產、經營、體育產品廣告、體育彩票發行、休閑健身活動、體育服務等開發建設的市場。與競技體育市場相比,休閑體育市場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市場大
第一,參與的人多。在競技體育活動中,參與競技體育活動的人是具有專項技能的人,是受技術和年齡限制的,它的參與人是特定的,尤其是消費的主體是在一定的范圍內開展的,是人群的少數;而在休閑體育活動中,參與的人數眾多,不受技術和年齡的限制,有老、中、青、少、男、女等,社會各個層面、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是人群的多數。
第二,市場需求大。人們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目的,概括地說,一是體育健身;二是體育娛樂;三是體育交往。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有各個層面、各個年齡段的人,參與者的動機目的既有共同點也有愛好興趣的不同,那么在休閑體育活動中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人們在體育健身、娛樂、交往中對體育消費的需求也具有個性和多樣性,而且會隨著經濟發展變化增多,增大,由此會推動著把體育生產和經營事業做大,把休閑體育市場做大。
第三,涉及行業多,輻射范圍大。拓展休閑體育市場,推動體育經濟的發展,要解決眾多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人們的吃、喝、玩、樂等物質、精神生活資料的需求,這就涉及到眾多的從事體育器械、設施生產和服務行業,包括重工、輕工、機械、電子、建筑、服裝、餐飲、住宿、旅游、交通、出版、文化等多個行業和經濟領域,休閑體育經濟輻射的范圍很大。
2.前景好
恩格爾系數是用來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檢驗一個國家是否進入小康社會的標志,這個指標指出了人們的經濟收入用于食物的消費小于40%,相對地說,用于投資和精神文化、體育、娛樂活動的費用就相應的增大。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增加,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斷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強?!秉h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國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據有關方面統計,參加體育活動占人們精神活動的第三位,隨著全民健身熱潮持續升溫,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更多,休閑體育市場的需求會不斷的拓展;而且,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自身經濟條件的收入變化也能夠支持人們進行精神文化娛樂和休閑體育健身活動,我國的休閑體育市場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起步發展的。按照恩格爾理論和我國人民群眾生活實際情況,拓展休閑體育市場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潛力巨大,前景看好。
3.效益高
拓展休閑體育市場不僅會產生較大社會效益,而且會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從社會效益說,“通過拓展休閑體育市場,不僅能為社會創造財富,也能為更多的人提供就業機會。”在目前深化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失業和再就業問題是國家解決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問題,當前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也面臨著就業困難,怎么樣解決社會的失業和再就業問題,怎么樣給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的機會和條件,這不僅關系到失業人員的生存和發展,而且,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通過拓展休閑體育市場,可以為解決再就業提供途徑,使一部分人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或從事體育器材、設備的生產,或從事體育商業經營,或從事體育休閑服務,或從事體育廣告傳媒等工作,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從經濟效益上說,拓展休閑體育市場,使一些企業、商家和個體經營戶拓展了投資領域,從中獲得商機,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拓展休閑體育市場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拓寬投資領域,改變投資結構,使我們能利用外資、外國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化改革發展。
二、以創新為動力拓展休閑體育市場
第一,以創新為動力,拓展休閑體育市場要樹立服務意識。拓展休閑體育市場,就是要拓寬體育消費領域,優化體育消費結構,構建群眾體育服務體系,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消費者是上帝,作為休閑體育市場的投資者、生產者、經營者和服務者以及管理者,都要有全心全意的服務意識。要把休閑體育市場的消費者真正的當作主人,要為他們的需要著想,要為他們的吃、住、玩、樂著想,要為他們的安全著想,要使他們真正的感受到休閑體育市場是他們休閑娛樂的樂園,是體育健身的好去處。
第二,以創新為動力,拓展休閑體育市場,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體育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體育經濟創新體系,支持體育經濟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體育經濟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體育產品生產和經營企業集聚,促進體育經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第三,以創新為動力,拓展休閑體育市場,還要加快轉變體育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體育產業結構、經營結構、服務結構優化升級。在拓展休閑體育市場建設中,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體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第四,以創新為動力,拓展休閑體育市場,要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拓展休閑體育市場,要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體育經濟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的體育產品的品牌。
三、以創新為動力拓展休閑體育市場的對策
1.對于拓展休閑體育市場,國家和政府要制定出優惠政策,要拿出有力度的財政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扶持辦法和措施,招商引資,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休閑體育市場建設。在《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非公有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中小企業的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做強做大。”拓展休閑體育市場是開發建設社會主義體育市場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基礎上,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拓展休閑體育市場的重要力量,對他們的作用,既要肯定,又要引導。
2.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拓展休閑體育市場是與人民大眾的切身利益密切聯系的,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組成部分,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景,因此,要用滿腔熱情的態度支持和扶植這個新生事物。拓展休閑體育市場,對于政府和管理部門說,既要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學的規劃,又要有具體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在一些邊緣地區建立區域間休閑體育市場也可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嘉惠區域各方的利益。
在拓展休閑體育市場時,要防止一哄而起,一擁而上。如何拓展休閑體育市場,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先進行試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和步驟,逐步推行,逐步完善,使其科學發展。
3.在拓展休閑體育市場的建設中,進行休閑體育器械、體育用品生產和經營者,必須本著對人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的態度,要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原則,堅決反對假冒偽劣的休閑體育器械和用品進入休閑體育市場,對此,有關的行政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大對休閑體育商品和服務的監管力度,依據法律和監管條例,狠狠打擊不法生產商和經營商違法行為。而且還要全面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的職能,站在新起點,開創新局面,進一步加大對休閑體育活動者的消費教育和指導的力度,健全消費教育的咨詢服務體系,健全消費維權社會監督體系;
4.拓展休閑體育市場,“進行休閑體育市場運作,必須培訓專業管理人員和專門的技術人員?!辈⑼ㄟ^他們來宣傳和傳授休閑體育活動的安全及專項體育活動的技能知識,使人們能在科學知識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的、愉快的休閑體育活動,這樣,也可以減少因盲知造成的安全傷害。公務員之家:
5.拓展休閑體育市場,也是推進公益性文化創新,增強公益性文化發展活力?!爱斀駮r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拓展休閑體育市場建設,不僅是經濟建設,也是公益性文化建設,會使社會公益性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因此,在拓展休閑體育市場的建設中要注意結合各個地方的具體實際情況、客觀環境和條件,因時、因地制宜開發和建設,而且要體現出地方文化特點、區域文化特點、歷史傳統文化特點和民族文化特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中華民族歷史公益性文化豐厚資源,讓人民共享公益性文化發展成果。
參考文獻: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07-10-15.
何慧嫻.中國體育產業正面臨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中國體育報,2003-2-29.
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03-10-21.
田克枚.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及其可行性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3).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07-10-15.
- 上一篇:全民夏運會開幕詞
- 下一篇:公司團建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