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體育課太極拳探索論文
時間:2022-08-11 04:28:00
導語:高校公共體育課太極拳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目前高校公共體育課太極拳教學中存在的諸多誤區,提出了應對的措施,即要以高度概括性的語言講解并結合身體練習方法,輔以多角度示范與糾正典型錯誤動作等多種教學手段。此外,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做到精講多練,突出太極拳特點,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從而走出一條高校太極拳教學的新路子。
論文關鍵詞:高校公共體育課太極拳教學誤區新思路文化內涵
2002年,國家教委頒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確了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性質,即以大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和科學的體育教學內容和體育鍛煉方法,達到增強體質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而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已被大多數普通高校納入公共體育課教學必修內容,其教學效果是明顯的。然而,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形式等方面還存在諸多誤區;面對這些誤區,高校太極拳教學應在其形式與內容上與時俱進,使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太極拳能更好地為當代大學生所傳承與發揚光大。
一、高校公共體育課太極拳教學中的誤區
1.教學內容停留于形式,忽略了對其文化內涵的傳播?!度珖胀ǜ叩葘W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提出,體育課程內容的主要原則是:a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b要緊扣課程的主要目標,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點;c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體現時代性、發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的設置應以此原則為藍本。太極拳之所以成為高校公共體育必修課,正是以其具有健身性與深邃的文化性于一體的體現。然而,高校擴招后學生人數增多,太極拳作為公共體育課教學時數少以及體育教師對太極拳的深層次文化內涵把握膚淺,導致高校太極拳教學內容僅局限在技術內容傳播,而忽視了太極拳文化內涵傳播。太極拳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內容相比其技術內容來說更有豐富的底蘊和生命力,其文化內涵卻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鮮有體現,造成教學內容單調而枯躁,學生對太極拳的掌握只注重于技術動作表層和形式,形成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學習結果。
2.教學方法僵化,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太極拳教學方法應有計劃的、靈活的組織和實施體育課堂教學,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目前在高校公共體育課太極拳確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占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割裂開來,結果致使教學方法僵化,總以“填鴨式”方法教授太極拳。雖然體育教師費力地滿堂灌,學生卻是被動的接受,挫傷了學生學習太極拳的積極性,課后學生收效甚微,對授課教師也不以為然。
3.教學組織形式單一,缺乏針對性的教學組織形式。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組織形式是基于體育教學對象的構成及師生的交往方式,受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目的、任務、內容、學生特點等因素制約。目前,高校太極拳教學組織形式一般采用按自然班或男女分班授課的方法,由于學生彼此熟悉,便于教學過程中相互交流。但在這樣的教學班里,學生對太極拳的興趣、體育技能的基礎、體能的強弱等方面存在的明顯差異,這就影響了太極拳正常的教學進度、增加了課堂教學組織的難度,不利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和身心的正常發展。
4.教師對學生的考評標準不統一,造成學生對太極拳的標準把握不準確。高校公共體育課太極拳教學的考核評價應是對學習太極拳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運動技能、學習態度與行為規范、交往與合作精神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統一方式進行。如今,大多數高校公共體育課太極拳教學考核評價標準不統一,同一高校不同體育教師對教授同樣太極拳課的考核評價標準千差萬別,影響了學生對太極拳整體動作的全面、準確的掌握,哪怕是同一高校不同班級的學生完成全套太極拳動作考核時呈現出五花八門的現象,這樣一來,很不利于太極拳在高校學生中普及傳承。
二、高校公共體育課太極拳教學新思路之探討
1教學內容應將技術動作與文化內涵的傳播有機結合起來。
(1)太極拳的文化內涵深受太極陰陽學說的影響,進而形成太極拳動作基本結構。何謂“太極”?宋代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日:“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太極拳的文化內涵體現在動作中即動為陽、為開,陰為靜、為合;陰變陽為開,陽變陰為合;重心虛實陰陽變化,身形呼吸開合協調配合,使全套動作在剛柔、開合、虛實等矛盾的相互轉化中連綿不斷。體育教師在太極拳教學中,必須注重動作陰陽變化之特點,如:轉身左登腳,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左腳為實為陽,雙手由上向左右劃弧分開同時呼氣,此式為開為陽;身體重心再次移至右腿,右腳為實為陽,兩手由外向里劃弧合抱于胸前同時吸氣,此式為合為陰;最后兩手外伸外展同時呼氣,左腳向左側登出完成左登腳,此式為開為陽,整體動作充分體現開合陰陽動靜變化,最終達到身體和動作的和諧一致。
(2)“天人合一”思想是太極拳文化精髓與修練的最高境界。太極拳運動講究“內外合一,形神兼備”,強調“人”自身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太極拳教學中,一方面要注重內三合即神意相合、意與氣相合、氣與力相合。同時強調外三合,譬如:太極拳運動力求身體動作上下相隨、手足相合、肘膝相合,肩胯相合,從而使身體內外平衡和諧統一;另一方面要注重體內的意、氣、神與身體所處的大自然環境的統一,使動作在主體情感與意念的導引下相互交融一體。而且,太極拳的許多動作名稱來自于自然界的物和動物,如像雙峰貫耳、白鶴亮翅等。因此,在太極拳教學中一定要解釋其動作與自然界的物和動物形似的含義,比如:雙峰貫耳比喻拳頭力量之大,就像雙峰貫擊對方雙耳一樣。這種“物我合一”的境界,正是“天人合一”深層次文化內涵的反映。
2.教學方法應多樣化。
(1)運用高度概括性的語言以突出太極拳之特點與攻防含義。向學生教授太極拳的全套動作,應運用高度概括性的語言,將太極拳總結為: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剛柔相濟;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動作如行云流水連綿不絕。其次,太極拳動作講究圓活中正,動作成弧形狀,山下肢非直線運動,運動以腰為軸變化重心,同時保持腰正直中正。這樣,學生便能夠對太極拳動作特點作整體把握,而且高度概括性的語言有利于對太極拳風格及動作的理解。以簡短語言將其競技性傳授給學生,特別要突出動作的攻防含義,如左摟膝拗步,對方用右腳踢擊我左側下路時,我用左手摟開對方攻來的腳,同時右掌向前推打反擊對方胸部,使之向后跌倒。這樣使太極拳的實用性與健身性合理化結合,彰顯太極拳的實用價值,讓學生對太極拳產生全新地認識,從而培養學生對太極拳的濃厚興趣。
(2)多角度正確優美的動作示范與糾正典型錯誤動作相結合。動作示范法是太極拳教學中最常用的直觀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角度不同層面進行示范:對簡單的動作采用背面示范為主,對復雜動作正面示范結合背面示范,如云手動作,背面示范展示腳步及重心變化,正面示范演示手的變化規律。此外,動作示范一定要正確優美,以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學生在太極拳學習中對難度較大的動作往往會出現認知錯誤。有針對性的糾正普遍存在的錯誤動作是太極拳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譬如:學習左野馬分鬃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完成左弓步時,兩腳站在一條直線上,接右野馬分鬃時身體重心左右搖晃不穩。所以,教師須正確示范完成左弓步動作,強調左腳腳尖與右腳腳跟應在一條直線上,這樣才能避免身體重心轉動時出現左右搖晃。教師通過正確的動作示范與錯誤動作的比較并糾正后者,可以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太極拳的復雜動作才能在學生的大腦中得以鞏固。
(3)完整教學法與分解教學法緊密結合。太極拳套路由若干單個動作組合而成,每個單獨動作又成一個獨立體。為有效完成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在太極拳教學中利用完整教學法與分解教學法。在教學中,一般先進行完整動作示范,然后再把完整動作分成單獨動作進行教學;特別是難度較大的動作,如果僅采用完整教學,學生一股會感覺難度較大。因此,學生可按身體各部分的動作來分解教學,如:云手動作,先進行上肢動作練習,再配合以腰為軸帶動身體轉動練習,強調重心不可勿高忽低,然后再進行步法練習。分解教學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學生學習復雜動作的難度,最終達到完整掌握太極拳動作的目的,所以,分解動作的練習時間一般不能太長,只要分解動作基本掌握即可進行完整動作練習。實踐證明,兩種教學法的結合使太極拳教學效果明顯有效。公務員之家:
3.打破單一傳統教學組織形式。太極拳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化,采用選修班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以學生對太極拳課程的興趣和所具有的基本技能為前提,因而學生的積極性高,運動技能的差距較小,這樣教師的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就較強;同時選修課的教學內容有系統性和深度性,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有競爭意識,能給予學生施展其太極拳才能的平臺。采用這種組織形式的教學,對保持學生對太極拳的熱情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另外,對于來自不同班級的學生,通過合理的引導,還有利于學生加強交流與溝通,提高了與人交往的能力。這對于提高大學生身心建康并培養終身體育能力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4.統一考評標準。太極拳學習評價應淡化選拔功能,強化激勵,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教學評價不僅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太極拳教學評價按照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評價方法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其中教師評價實行考教分離。在對太極拳技術進行評價的同時,把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表現、課外鍛煉等納入評價內容,并成為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內容。具體而言,考評內容應該包括:24式太極拳全套動作期末考核、學習態度、上課考勤、平時成績(含課堂表現、課外鍛煉、學習效果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公共體育課太極拳教學要避免教學誤區,教學要突出其文化內涵,教學方法與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化,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體育教師被動的教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學。只有高校公共體育課太極拳教學注重質量和效果,培養學生終身鍛煉思想,才能全面實現全民健身戰略以及使民族傳統體育的普及與傳承更為有效。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價值觀調查論文
- 下一篇:虛假廣告犯罪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