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體育教師的地位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5 11:15:00
導語:如何提高體育教師的地位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體育教師在新時期里有著重要作用,要提高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須從四個方面入手。
論文關鍵詞:提高體育教師地位
體育教師作為一個教師隊伍中的群體,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為全社會身體素質的提高、為學校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了人們的贊譽和尊重,其社會地位也在逐漸提高。但是,在學校傳統的應試教育中,體育課仍不被重視,經常出現體育課被文化課、生產技能課擠占,體育課時與其他課程的比為0.8或0.9比1等現象。作為一個學校,要想抓住歷史機遇,迎接明天的挑戰,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的人才,必須重視體育、切實提高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如何提高體育教師的地位呢,筆者認為須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統一思想認識,領導高度重視
體育是人們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延長生命的重要方法;是與德育、智育有機結合的整個教育的組成部分;它以競技的形式,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內容和各國人民之間加強聯系的紐帶?!吨泄仓醒搿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二十一世紀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紀元,無論創造財富還是享受財富,無論抗擊天災人禍,還是欣賞大自然恩賜的湖光山色,都需要健康的身心,強健的體魄,這是被世人所一致認同的觀念。體育教師不僅僅是學校體育的專職教師,其職能將從學校拓展到社區,擔負起指導全民健身的重任。與此同時,要搞好學校體育事業,體育教師要經常地、主動地向領導匯報工作情況、學生的體質狀況、所取得的成績等,請負責體育的相關領導參加教研活動,參與體育工作的規劃與構想,以便達到領導重視,對體育工作舍得投資,從硬件上首先保證體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端正態度、發揚拼搏精神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既然選擇了體育事業,這就意味著選擇了奉獻。作為體育教師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貫徹“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完成好學校教育的任務,就必須要改革教育觀念。在教學工作中,要兢兢業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熱愛學生,要為了教育事業無私地奉獻自己;認真研究和吸收體育科學中的優秀成果,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法,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和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同時,要把抓常規教學與重點培養結合起來,既有轟轟烈烈的群眾性健身活動,又要有對某項專長體育苗子的重點培訓,努力為國家輸送體育人才。公務員之家
三、刻苦鉆研專業,創新教學工作
二十世紀將是科技飛速發展,競爭異常激烈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體育教師必須是高素質的教師。首先,要有寬厚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知識是教師賴以為本的基礎,其專業知識水平又將直接影響和決定教育對象的素質。因此,體育教師必須精通本學科的基礎知識,熟悉本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部聯系,了解學科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其次,要不斷充實學科前沿新知識,在本學科貫徹素質教育和健康教育,將邊緣學科的知識滲透進來,如心理學、社會學、環境學、行為學、營養學等等學科的知識。他們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產生的影響不可忽視。第三,要繼續學習拓展的專業知識結構。教育是一種創造性勞動,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結合。僅僅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素養和精深專業知識的人不一定能成為一名好教師。因此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知識,人文社會學科的知識,體育與健康的知識,青少年生長發育的知識,美育知識等。同時,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今天的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動手能力等,那么,教學方法的使用應該符合這些要求,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科學合理的運用體育教學的原則,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開動腦筋,培養學生創造性才能。
四、積極組織體育實踐活動,樹立體育教師的新形象
組織課內外的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師必須完成的基本教學程序,是學生學習與鞏固體育知識與技能,加強自身鍛煉,達到增強體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體育教師要以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運動技術技能,以強健的體魄,積極組織和開展“兩操”、業余運動訓練、體育競賽,采用單項俱樂部制和每年舉辦一次體育節等活動,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開發智慧,提高智商,促進學科成績的提高。同時,體育工作具有廣泛的社會性、群眾性和實踐性。這就要求我們的體育教師要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各種手段使自己的才華為人所知,得到社會的承認,通過與不同人群的交流溝通,讓別人了解體育教師工作的性質和意義,從而樹立起體育教師的新形象。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與整個教師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概念,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是一朝一夕、一個文件、一道命令可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全社會對體育事業和體育工作都有一個共識,更需要體育工作者和體育教師為全民族的身心健康而任勞任怨地工作。
- 上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身體結構認知研究論文
- 下一篇:公共行政的正義導向研究論文